阿卜杜拉二世统治初期的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_约旦_经济_阿卜杜拉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约旦采取了民族资本的发展方式,采取了以“进口代替”的产业发展策略,并建立起了自己的轻产业发展体制。

以色列在1967-1967战后对约旦河以西的侵占,使约旦丧失了大片的国土,使其经济损失惨重,并对其传统工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从而改变了其发展的策略,使其发展的重点从约旦河以西转向了东海岸。

阿卜杜拉二世

因此,约旦从传统的以进口取代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向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并通过实施“七年计划”、“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措施,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产业结构优化。

从那时起,约旦利用油价上涨,建立了以侨汇、旅游、国际援助为主要手段的“半食利”发展方式,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约旦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之都,在80年代更是以"黎凡特之中国香港"而闻名。

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约旦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粮食和粮食补助过高、内部失业率上升和外部债务上升等问题。中国的外汇、旅游业等方面的收益下降,财政出现了逆差,国内的形势开始变得不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约旦于一九八九年四月与 IMF、世行签订了有关重组的协定。从那以后,约旦就在这里设立了“合格的工业园区”和“加工出口区”,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了贸易的自由化和私人资本的步伐。

自阿卜杜拉二世于1999年上台以来,约旦采取了更为灵活和务实的全面对外战略。在这一时期,约旦既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又迎来了空前的机会。

这一时期的核心内容是“积极地进行以经济为轴心的务实外交,持续地扩大经济开放和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力度”,从而实现从第一次现代化到第二次现代化的转变。约旦将出台相应的经济发展规划,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引进外资。

阿卜杜拉二世将在侯赛因时期实施“合格工业地区”的开发和实施,其中主要有:第一个是建立一个经济顾问机构。在他的领导下,杜拉二世开始了对这个国家的调查,并在他的领导下,连续三次举办了“国际工厂”的活动。大会第一次把经济和社会的永续发展提到议程上来,并在推行经济现代化、实行开放政策和实行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致意见。

大会通过了建立阿卡巴经济区、制订旅游业发展策略、持续推动民营化、开发资金市场等决议,为实现约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

建立阿卡巴市特别行政区。在这次经济工作研讨会上,约旦于2001年成立了阿卡巴经济区。这一举措符合约旦的永续发展策略,使经济特区享有较高的自由度,享受免征关税及低税率的优惠,并使工业结构得到最好的改善。

这里与沙特、以色列接壤,是约旦与印度洋、红海之间唯一的三比一的航道,也是约旦最大的商业中心,更是红海附近的一个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

约旦的各项优惠措施包括:

1.外商在亚喀巴投资,可以无限制投资当地的旅游业,工业,零售业等;2.以安曼为核心,拥有完备的口岸和国际飞机场;3.只对纯利的5%进行征税;4.对从特别行政区输入的商品实行免税或免税;5.对登记在其名下的不动产,免除土地及物业税收;6.解除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切货币兑换限制;7.全面保证外资的所有收入和资金的汇出;8.为商务、旅游或居住等多种用途的场所以及方便的劳动及出入境程序。

这些政策给予外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心理支持,并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通过签订《约美自由贸易协定》,《约旦一欧盟合作伙伴协定》,《资格工业区协定》,《阿加迪尔协定》等协议,约旦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建立了特别经济圈,进一步融入了国际经济体制,从而促进了约旦与国际经济体制的融合。但是,约旦也将面临着被卷入全球经济体制中的危险,这将为其今后的发展埋下祸根。

第三项:设立了亚喀巴开发集团。作为约旦国营事业的一部分,这一集团是于2004年由约旦和亚喀巴经济特别行政区理事会联合设立,是亚喀巴经济特别行政区的一个主要组织,主要负责亚喀巴经济特别行政区的发展和运作,以保证2001-2020年亚喀巴的整体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从而把它打造成一个红海边集商贸、物流和休闲为一体的地区发展枢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