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和朝鲜太宗的元敬王后、朝鲜肃宗的仁显王后都出自同一个家族,即骊兴闵氏,这一家族曾经在朝鲜王朝历史上权倾朝野,但在明成皇后之时已经没落,这也是兴宣大院君李昰应选择明成皇后作为儿媳最重要的原因,但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1、明成皇后的身世
明成皇后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19世纪末朝鲜的实际统治者。
明成皇后生前并不是“皇后”,而是大清帝国属国——朝鲜国的王妃(藩属国君主的正妻只能称“妃”),其最高头衔也是1895年1月所封的“王后”(当时高宗的称号晋升为“大君主”,王妃也随之升为“王后”,因此历史上通称为“闵妃”。
闵妃是佥正闵致禄之女,1866年被册封为朝鲜王妃。当时朝鲜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而后闵妃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任用亲族出任要职,排斥大院君势力。闵妃在与大院君争权的过程之中与亲日的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掌权。
至甲午战争(韩国称:清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之后,遭亲日开化派夺权而失势的闵妃欲转与俄罗斯合作对抗日本,因而引发1895年10月8日的“乙未事变”,日本公使三浦梧楼策划日本浪人及乱军入侵景福宫,于乾清宫杀害闵妃,焚毁其遗体,并胁迫高宗废她为庶人,直至两年后1897年,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自称皇帝,才将闵妃复位并追谥为“明成皇后”,厚葬于汉城东郊清凉里的洪陵(后迁往金谷洞)。由于明成皇后早期主张开放、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故深受后世韩国人民的尊崇。
2、明成皇后和骊兴闵氏
骊兴闵氏是朝鲜王朝的一个大氏族。根据其族谱记载,朝鲜闵氏始祖是孔子的弟子闵损(子骞),世居中国山东。高丽时期,闵损后代闵称道以使臣身份渡海,后来定居在骊兴(骊州旧称),成为朝鲜及韩国闵氏的始祖(闵氏在朝鲜仅有骊兴闵氏一门)。
闵氏在高丽时期即成为望族,闵称道曾孙闵令谋曾任高丽太子太师和门下侍郎平章事,闵氏在高丽时期出现过闵湜、闵公珪、闵曦、闵渍、闵萱、闵頔等名臣。李成桂建立朝鲜时,闵汝翼协助其创业有功,升为大司宪、户曹判书。闵頔之孙闵霁之女嫁给李芳远,即元敬王后。闵霁被封为骊兴府院君,其子闵无咎、闵无疾、闵无悔、闵无恤等人在第一次王子之乱时立功,成为功臣。闵霁死后,闵无咎、闵无疾以离间宗室之名被流放,闵氏气势有所下降。
中宗反正后,参与政变的闵孝曾被封为靖国功臣、左赞成、骊平府院君,闵氏得以中兴。肃宗时期,闵蓍重、闵鼎重、闵维重兄弟三人声势显赫,被称为“闵氏三房”。闵维重之女仁显王后嫁给朝鲜肃宗。但闵氏后来牵涉到南人与西人的党争,在朝鲜英祖朝再度失势。
闵氏的第三次兴旺同朝鲜李朝末年的王室变动有关。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的生母是闵氏,夫人(高宗生母)也是闵氏。高宗迎娶闵致禄之女,即闵妃(明成皇后)。闵妃大量起用闵氏家族成员,如吏曹判书闵长镐、吏曹及兵曹判书闵谦镐、右议政闵圭镐、工曹判书闵致久、礼曹工曹兵曹判书闵致祥等,形成了宫中的闵氏势力。1895年明成皇后被杀害,闵氏势力再度衰落。1905年日本迫使韩国签订乙巳条约时,闵泳焕自尽抗议,被视为殉国英雄。闵泳达、闵泳翊等人则拒绝接受日本授予的爵位。
根据韩国经济企划院1975年的人口调查,闵氏占韩国人口的0.3%,人数在韩国249个姓氏中居第43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