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历史发展阶段的简介_印尼_爪哇_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语:RepublikIndonesia,英语:TheRepublicofIndonesia),通称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印尼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

印度尼西亚

印尼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

印尼人口超过2.48亿(2013年),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该组织,印尼群岛自公元7世纪起即为重要贸易地区。

印尼当地统治者吸收外国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态,曾出现兴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国。穆斯林商人带入伊斯兰教,欧洲势力则带来了基督教,并于地理大发现后垄断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的贸易。经历了350年的荷兰殖民统治后,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独立。

1、原始公社时期(公元前4万年~前2世纪)

印尼历史悠久,爪哇是原始人类发源地之一,远古时期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印尼社会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先后分为印度教王国和伊斯兰教王国两个时期。

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在爪哇岛先后发现“爪哇人”、“瓦甲克人”和“梭罗人”等原始人类化石。

约在150万至3.5万年前生活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称之为爪哇猿人,智人约于4.5万年前进入该地区。

公元前4万年起,印尼原始居民进入氏族社会。构成印尼现代居民的祖先古印度尼西亚人(或称澳斯特尼西亚人)是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前2世纪陆续从亚洲大陆东南部迁来的。

由于迁移时间的先后和在印尼定居地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但其共同点是种植稻谷,信仰万物有灵说,崇拜祖先灵魂,实行土地公社的共同耕作,居民通行互助合作的生活方式。

2、古代社会(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南海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印度人来往群岛的增多以及印度文化的传入,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出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叶调。

公元3-7世纪印度尼西亚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国,有记载的的朝代包括信奉佛教的室利佛逝(7世纪中叶~1293年),后被麻喏巴歇征服;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新柯沙里王国(1222~1292年),引发了元爪战争,之后王室借助元朝军队在爪哇建立了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国(1293~1478年)。

公元3~7世纪,出现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奴隶制王国,如西爪哇的达鲁曼、中爪哇的诃陵和东加里曼丹的古泰。印度种姓制度被移植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社会制度。

5世纪佛教开始传入,新兴地主阶级以佛教为武器反对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的婆罗门教。经过长达3个世纪左右的斗争,佛教取代婆罗门教的地位。

7世纪中期,苏门答腊和爪哇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以苏门答腊巴邻旁(巨港)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迅速发展为海上商业帝国。室利佛逝是当时东南亚佛教中心。

7世纪之后,爪哇各独立王国之间、特别是印度教的珊阇耶王国与佛教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在争夺中爪哇的霸权。

856年夏连特拉最后失败,王子逃往苏门答腊,继承室利佛逝王位。

到10世纪,爪哇政治中心从中爪哇转移到东爪哇的布兰塔斯河流域。

11世纪起,室利佛逝国势日衰,到13世纪未终于灭亡。

1222年爪哇建立新柯沙里王国。在格尔塔纳加拉统治时期(1268~1292),王朝发展为印尼第二个跨岛的强国。1292年新柯沙里王朝亡。

1293年2月,格尔塔纳加拉之婿罗登·韦查耶与中国元军合力击败复辟势力,次年又赶走元军,建立麻喏巴歇王国,版图包括今印尼国土和马来半岛。

13世纪末,伊斯兰教进入印尼后广泛传播,属领王公和爪哇海岸地区长官先后皈依伊斯兰教,建立穆斯林政权,脱离王国。

1478年东爪哇封建领主军队攻陷麻喏巴歇首都,王国遂亡。

3、殖民统治时期(16世纪末~1942年)

15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先后侵入。1596年荷兰侵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1799年底改设殖民政府。

16世纪末,印尼各主要岛屿兴起较为强大的穆斯林王国。爪哇有马打蓝和万丹,苏门答腊有亚齐,其中以农业为基础的马打蓝最为强盛。

16世纪西方殖民者纷纷来到东南亚地区。1511年7月1日A.de阿尔布凯克率领葡萄牙舰队侵入印尼。1596年荷兰商人组织第1支殖民先遣队闯入印尼。1602年荷兰政府批准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联合东印度公司(以下简称公司)。1619年公司占领雅加达(改名为巴达维亚)后,就以它为基地,开始了长达350多年的对印尼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殖民掠夺。

17世纪初,马打蓝苏丹阿贡(马斯·朗桑)致力于统一爪哇,征服内陆印度教王国。

在殖民统治时期(1602~1799),印尼各族人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其中规模较大、历时较长的反抗有杜鲁诺佐约的抗荷武装斗争(1674~1679)、苏拉巴蒂起义、基·托坡领导的万丹人民起义(1750~1755)。印尼人民持续不断的武装斗争延缓了印尼殖民化的进程,加速了殖民跨台。1800年荷兰“巴达维亚共和国”接管印尼殖民地。

二十世纪初印尼出现民族觉醒运动,1908年5月20日,印尼第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领导的政治组织,即“至善社”宣告成立。

1912年伊斯兰协会成立,主张与荷兰合作,进入议会开展斗争。同年,现代穆斯林组织穆罕默迪亚成立,致力于社会和经济改革。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年印尼共领导民族大起义,遭到荷兰殖民者的残酷镇压。同年传统穆斯林组织伊斯兰教士联合会成立,开始改造穆斯林的社会文化运动。1927年苏加诺等组建印尼民族党,采取与荷兰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1928年10月28日在巴达维亚(即现雅加达)举行的第二届全印尼青年大会上,来自全国各种族,不同语言、宗教和文化背景的青年宣誓要忠于“一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一个民族,即印尼民族;一种语言,即印尼语”。1942年日本侵占印尼。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尼爆发了“八月革命”。

4、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42年~至今)

1945年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苏加诺和哈达分别出任总统、副总统,颁布了《“四五”宪法》。1945年11月10日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泗水保卫战。1946年英军撤出印尼,尾随英军入侵的荷兰人企图恢复对印尼的殖民统治,遭到印尼军民的坚决反击,1946年11月双方签订了《林牙椰蒂协定》。1947年7月荷军撕毁协定,向印尼共和国发动第一次殖民战争。后双方签订了《伦维尔协定》。1948年9月发生镇压印尼共产党的“茉莉芬事件”。1948年12月,荷军借机向印尼共和国发动第二次殖民战争。1949年11月双方签订了《圆桌会议协定》,印尼成为联邦共和国,加入荷印联邦。

1950年8月印尼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颁布了临时宪法。同年8月27日,印尼第60个加入联合国。

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先后武装抵抗英国、荷兰的入侵,发动了三次独立战争。1947年后,荷兰与印尼经过多次战争和协商,于1949年11月签订印荷《圆桌会议协定》。根据此协定,印尼于同年12月27日成立联邦共和国,参加荷印联邦。

1950年8月印尼联邦议院通过临时宪法,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同一年印尼成为联合国第60个成员国。1954年8月脱离荷印联邦。

1967年,印尼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东盟已经拥有10个成员国,印尼是最具影响力的成员之一。

苏哈托执政期间,对外政策基本上执行亲西方国家路线,但致力于加强区域性合作。对内执行大力引进外资,发展“替代工业”和“面向出口”工业,从1965年至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7%左右,国民经济有所发展,但外国资本和新生的官僚资本控制了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世界市场。1976年印尼军队侵入东帝汶,同年7月印尼国会宣布把东帝汶“并入”印尼版图。

1998年5月,执政长达32年的苏哈托总统辞职,副总统哈比比接任总统。1999年10月,印尼人民协商会议(简称人协)选举瓦希德为总统,梅加瓦蒂为副总统。2001年7月23日,人协特别会议以渎职罪罢免瓦希德总统职务,梅加瓦蒂接任总统,哈姆扎·哈兹任副总统。

2004年7月,印尼举行历史上首次总统直选,原政治安全统筹部长苏西洛和人民福利统筹部长尤素夫·卡拉(MuhammadJusufKalla)通过两轮直选胜出,2004年10月20日宣誓就任总统和副总统。

2005年8月,印尼政府与“亚齐独立运动”分离组织达成和平协议。2006年7月,印尼国会通过亚齐管理法。2006年12月,亚齐举行地方选举,前“亚独运动”领导人伊尔万迪·尤素夫(IrwandiYusuf)和穆罕默德·纳扎尔(MuhammadNazar)当选省长和副省长。2012年4月,前“亚齐独立军”领导人宰尼·阿卜杜拉(ZainiAbdullah)和穆扎基尔·马纳夫(MuzakirManaf)当选省长和副省长,任期至2017年。

2006年7月,印尼国会通过新《国籍法》,取消部分带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内容。2008年10月,印尼国会通过《消除种族歧视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