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年4月,就在朝鲜人认为南方再也不用担心的时候,丰臣秀吉在精心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起了一场战争。
据《明史·日本传》记载,丰臣秀吉“命其将清正、世务、义智、僧源宣苏、宗益等率百余船,自对马岛出兵”,向朝鲜进犯。这次日本军队过海作战,总共有十五六万人。
第一队人马,由平商、平晋信等人率领,率领四万多条战舰,一千八百七十七人,向东海进发。4月13日,它乘着浓密的晨雾,向釜山进发。釜山巡抚郑拨正在绝影岛上打猎,初时并不担心“进贡的倭寇”,但俄而,只见“倭寇千军万马,匆匆进城”,城门一关,倭寇已经登陆,将釜山团团围住,不久便被攻破。
郑拨在混战中牺牲了。次日,日本人攻下东莱,随即,又分头攻下金海,密阳两个州郡,李珏率部,率部退走。其后,日本人“乘胜追击,望风而逃,未有交战。”
第二队人马为日本二千八百人,在加藤将军的率领下,于4月18日自釜山登岸,次日攻彦阳城,20日攻陷庆州。第三集团军在黑田长政的带领下,在小早川隆景的带领下,在第七集团军的带领下,先后占领了朝鲜南边的几个城市,然后向王京推进。
朝鲜“太平两百年,百姓不识兵法,见风就散,不能婴其锋,盗匪乘胜追击,所向披靡”。朝鲜在日本强大的进攻面前没有做好充足的防备。釜山之事,令宣祖大吃一惊,匆忙地调集兵力,并令左参政柳成龙任巡抚,右参政任巡抚,朴忠侃任巡抚,李诚中任巡抚,丁允福任东西路招抚,以备随时作战。
4月25日,日本人进攻尚州,巡边司马李镒率兵抵挡,被打得溃不成军,只有一人幸存。二十七日,日本人攻打忠州,三道都巡察使申砬率领官兵与日本人厮杀,日本人刀光剑影,杀得他们人仰马翻。
听说了这件事,宣祖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大臣们提议弃王京,退守平壤。宣祖同意了。他即刻下令,李阳元为监察御史,金命元为监察御史,镇守王京,并册立光海亲王为太子,统领军务。三十号这天,宣祖带着妃嫔和家人骑马离开了王京,这时,官员们四散奔逃,只有一百多人跟在后面。
宣祖眼睁睁看着“京师空无一人,文武百官,护卫兵,尽皆退走”,哀叹道:“两百年来,再也没有一个忠臣了。”这一晚,宣祖带着后宫,从王京出发,到了碧城,路上下起了大雨,皇帝的衣衫都被淋透了,“宫中空荡荡的,没有吃东西”。
5月1日抵达开封,宣祖急召文武大臣开会。群臣进朝,他“一鼻孔,一鞭打,一掌拍胸”,高声叫出李山海,柳成龙,李恒福等人的姓名,曰:“既是如此,有何计谋?大家不必有任何顾忌,尽力而为,我怎能不去?”那人道:“尹斗寿呢?我一直在考虑,也很想知道”。
李恒受曹判书,福遂召斗寿进朝,宣祖曰:“从此以后,卿兄长不可离开身边,若有不足,当取其佩中之物。”瑏瑧,他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么紧急的情况下,你打算怎么办?”群臣不知所措,哭泣,不敢抬头。宣祖只得请教李恒福,恒福提议举国效忠大明。
他说道:“我们可以在义州驻扎,如果我们一筹莫展,各处都被攻破,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我们就可以向朝廷告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宰相尹斗寿却道:“怎么能轻易放弃一个国家,为了生存而放弃一个国家,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北方的马精强,咸兴和镜城都是天然的屏障,可以依靠他们的防御,如今可以向北方踰岭进发了”。
面对二人不同的观点,宣祖向参政院左相柳成龙和李恒福建议怎样?柳成龙也反对明宣祖的内服,他直言:恒福所“言不可信,大君离开东方一步,朝鲜将不再属于我”。宣祖主张“附和”,说“附和”是给给的,但柳成龙说“不可”。
李恒福见此,便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我并不是真的想要过河,我是从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说的,如果我遇到了什么麻烦,我的身体就会变得无处可去,所以我宁愿拖延时间,以防万一,也不会错的。”
可是,柳成龙还是一意孤行,认为这是不行的。尹斗寿和柳成龙之所以坚决反对,就是因为他们怕自己的部下对他们不满,所以才提出了投靠他们的说法,现在还不能说出来。而李恒福则坚持“认为强盗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只有向天求援,才能解决问题”。
总之,朝鲜向明在日本“假道入明”一事上隐瞒了真相,并在向明廷的“从轻奏闻”政策下,引发了“倭乱”,“倭乱”使朝鲜政权摇摇欲坠,使身为皇帝的玄宗在逃亡中陷入了困境,这一切都是朝鲜在面对日本“假道入明”一事时没有表现出来的结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