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是被谁灭亡的,后梁被哪个朝代灭了_后梁_自己的_皇帝

公年878年以后,在消灭黄巢起义的战争中,朱温因其出色的表现被唐僖宗李儇赐名为“全忠”,并担任河南中行营副使。次年,宣武军节度使拜汴州刺史,随后入封为梁王。

后梁是被谁灭亡的,后梁被哪个朝代灭了

虽然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国力迅速衰落,但皇帝们似乎还没有明白,藩镇割据就像一颗埋伏的炸弹,最终会撕裂唐朝。

因此,朱温以河南为核心,努力扩大阵营,逐渐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力量。后来,在唐昭宗天复年间(901年),朱温带领军队进入关中,控制了唐朝的中央政权。天佑年间(904年),朱温用武力强迫唐昭宗迁往洛阳,很快就杀了他,立李柷为皇帝,也就是唐哀帝。

到了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以禅让的方式夺取了唐哀帝的王位,代唐即位,立国为梁,改年为开平,世称“后梁”。其实梁朝很短,从朱温算起,共经历了三位皇帝。朱温当政六年,后来被他的私生子朱友珪杀害,朱友珪就是后梁的第二任皇帝。朱温的嫡子朱友贞与他人合谋推翻了朱友珪的统治,朱友贞是后梁的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代皇帝。

据史料记载,朱友贞长得很好看,但不会用人。即位后,朱友贞生疏敬翔、李震等老臣,重视赵岩、张汉杰等无能之辈。因此,在梁晋争雄战争中,胜少败多,土地不断缺失,导致国情日趋衰退。

龙德三年,晋王李存勖成立后唐,对后梁发动总攻。在唐军攻入东京的前一天晚上,朱友贞命心腹皇甫麟杀死自己,从此后梁亡国。

那么,后人怎么看朱友贞呢?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怎么说。他说:朱友贞很朴素,态度温和,不放弃。但唯一的缺点是,他始终相信小人,得出“让善威福”的结论,最终导致亡国。

在司马光看来,朱友贞的性格并不差,只偏信一些小人,造成灭亡。

事实上,朱友贞往往坚信赵岩、张汉杰等,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赵岩、张汉杰等都与朱友贞有联姻关系。赵岩是他的姐夫,张汉杰是他小舅子。朱友贞似乎不相信自己姓朱的兄弟,而是坚信自己姓外的兄弟,推断应该与争权有关。

也许,在朱友贞看来,朱姓哥们只能窥视其帝位。其次,当初打倒朱友珪时,赵岩、张汉杰等都有贡献。

事实上,朱友贞掌握权力后,给跟随他的人奖励自己的功绩是正常的。然而,国家治理不同于打败政党,需要更建设性的建议和施政方案。然而,朱友贞似乎对此一无所知。他可能觉得自己会自动运作。

当时,各地的分裂能量都无法忍受,每个人都想形成自己的小王朝。朱友珍对于一些原来属于后梁的藩镇,可以算是“放手”,甚至达到了对方提出的所有规定。

也许,薛居正对他的评论更合理:说朱友贞“仁而无武”,虽然气质很好,更忠诚,但没有政治战略。“明不照奸”,不能区分哪个小人。“没有积累美德的基础,下面的大臣帮助”,还有一个问题,后梁的得位不正。

可见,在古人眼里,后梁就是偷来的政党。奇怪的是,如果你不能用贤者,你只能选择一群有权势的人。事实上,最经典的评论或下一句话:“虽然命运是有回报的,但人们也会犯错误。”意思是:这既是上帝的意思,也是人为的。也许朱友贞只有当皇帝的生命,但他没用对人一切都成空了。

薛居正为什么要这么说?

薛居正经历了五代和北宋初年。在此期间,割据力争相出现。最后,赵匡胤赢得了天下,但他还没有完全赢得。在他看来,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用人不对,再是君王的命,也没用。

看看朱友珍不是这样吗?如果你不接受他的建议,谁会为他提出建议?他认为赵岩、张汉杰等人真诚地帮助自己,其他人只是想谋取自己的权利。

一开始,朱温和李克用在互相撕扯时结仇,李克用自然恨朱温,称朱温夺取唐朝。只是,李克在朱温去世之前,把复仇任务交给了孩子李存勖。之后,当李存勖准备攻击后梁时,有人分析了后梁的国内情况,说:后梁看到边界很大,有军事力量,但皇帝不好,选择小人专权,导致朝堂腐败,贿赂成为常态。想象一下,选拔人才不看人才的性格,也不放心自己的将领,总是派自己的心腹监控他们,甚至战斗时还是这样,这样的战斗还能打得好吗?

最后,李存勖灭了后梁,报了大仇。

一开始,朱温登基后,他的儿子们开始秘密竞争,想成为太子,甚至利用朱温的坏习惯(好色)探索内部。最后,朱友珪抓住机会杀死了他的父亲。当然,这种不孝和不忠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给了朱友贞翻牌的机会。因此,从仁义的角度来看,朱友贞得到了朝廷老臣的支持。

不过,朱友贞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一点。

朱友贞知道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把皇甫麟召到了立国楼,说:“梁晋原来是世仇,你要杀了我,不要让我落到敌人手中被羞辱。”皇甫麟连连说害怕。朱友贞又说:“你不想杀我,你想把我卖给晋人吗?”皇甫麟想自杀,被朱友贞拦住。皇甫麟随后杀死了朱友贞,然后自杀了。

因此,薛居已经对其进行了评估,最后还加了两个字:“惜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