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战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长平之战,究竟谁才是胜利者,秦国是怎么获得了最终胜利的?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中最为惨烈的一场大战,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场大战。这么一场大战,留存下来的史料其实并不多。虽然《吕氏春秋》《战国策》《新序》《水经注》《资治通鉴》等典籍中都有记载,但记载并不详细。有专家推测说是毁在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一把大火里了,这且有待考证。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史记》最为可靠。因为司马迁著述《史记》的时间,距离长平之战发生的时间仅仅相差100多年,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秦本纪》从秦国的角度进行了简单介绍,指出“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赵世家》从赵国的角度讲述了冯亭献上党,赵王与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商议是否接受之事。关于战争结果,也有表述:“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田敬仲完世家》站在齐国的角度,讲述赵国向齐国借粮,却被齐国拒绝的事情,并指出“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遂围邯郸”。
《韩世家》立足韩国,介绍了冯亭献上党的事情,其言曰:“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又言 :“十四年,秦拔赵上党,杀马服子卒四十余万于长平。”
《平原君虞卿列传》讲述了大战初期,赵国失利,赵孝成王欲向秦国求和,向楼昌和虞卿征求求和方式的事情。最终,赵孝成王没有听取虞卿联络齐楚、以威慑促和谈的正确意见,最终有了后面的一败涂地。
《范雎蔡泽列传》简单介绍了秦国行使反间计,迫使赵国易将的故事。
《六国年表》则从历史年表的角度,简要指出“白起破括四十五万”。
以上只是《史记》中一些次要章节的论述,有两篇最重要的论述,分别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和《白起王翦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从“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切入,重点讲述了战争相持阶段,秦国派人到赵国行使反间计,使赵国撤下廉颇、换将赵括之事,并花费一定篇幅讲述了赵母谏言,赵王不采纳之事。最终指出,“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白起王翦列传》可以说是站在军事角度介绍长平之战最详细的史料了。司马迁从秦国攻打韩国野王、冯亭归赵说起,详细讲述了廉颇坚壁固守、范雎派人行反间计、赵军易将的史实。对于赵括如何贸然出击、秦军如何诱敌深入、白起如何派遣奇兵堵绝后路,中间切割、断绝粮道等细节,更有详细介绍,是研究长平之战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战术运用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应该特别注意到这么一句:“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司马迁在《白起王翦列传》中提到,“乃挟诈而尽坑杀之”。白起在杜邮自尽的时候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所以,应该是秦军设计欺骗了赵国士兵,把他们全部杀害以后,再用土掩埋了起来。两千年来风吹黄沙,雨打山崖,泥流涌动,沧海桑田,一些地方早已不再是曾经模样。李姓老人在平整田地时,一锄头刨下去,刨出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刨出了一个尘封了两千年的真相,从而印证了《史记》所载。
这场战役造就了杀神白起,却也是白起被杀的导火索。
对于白起之死,很多人显然是难以理解的,也即白起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更是直接解决了山东六国最强大的赵国。基于此,秦昭襄王应该重赏白起,而不是赐死他。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战功累累,秦昭襄王已经无法再赏赐武安君白起了。换而言之,这应该就是功高震主的例证之一了。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也即有人曾对韩信表示,当一个人功高震主时,意味着危险将不期而遇。
在西汉初期,功高震主的韩信,最终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而白起之于秦国,显然可以和韩信之于西汉相媲美。在此基础上,在长平之战后,击败赵括的白起,不仅赢得了秦国将士的信任和支持,也即获得比较高的威望,而且,白起因为坑杀了40多万赵国士卒,更是让赵国等山东六国为之恐惧。退一步来说,如果白起真的有心谋反的话,那么,秦国将士中一定会有人响应的。换而言之,不管白起有没有谋反的想法,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因为具有了造反的能力,所以对秦昭襄王形成了威胁。而这,成为秦昭襄王决定赐死白起的重要原因。当然,考虑到白起在秦国的地位,光凭这一个原因,显然不够支持秦昭襄王做出这一决定。
白起之所以被杀,还在于其口无遮拦,直接激怒了秦昭襄王了。在长平之战后,白起考虑到秦国的伤亡等原因,主张暂时不对赵国继续发动进攻。不过,秦昭襄王一意孤行,发动了邯郸之战,因为楚国和魏国的支援,秦国在邯郸之战中损失惨重。对此,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白起幸灾乐祸,表示:“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当白起还在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而高兴的话,却没有想到这句话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在得知白起幸灾乐祸的言行之后,秦昭襄王勃然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
最后,原本就因为功高震主而对猜忌白起的秦昭襄王,又对白起增加了愤恨情绪,此外,再加上范雎在一旁的添油加醋,最终促成了一道赐死的命令。总的来说,对于白起的一生来说,长平之战既是白起的巅峰,也是白起被杀的导火索。当然,正如孔子所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在白起被杀后,秦人“以白起死非其罪,无不怜之,深表怀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灭六国,建立秦朝。在秦始皇即位之后,念白起劳苦功高,把他的儿子白仲分封于太原,千年之后,白氏家族诞生了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朝时期,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追忆先祖白起,这样写道:“后非其罪,赐死于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而这,无疑是秦国上下对白起功绩的肯定。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一场战役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赵括狂妄自大,纸上谈兵。据说赵国在这一场战役损失了20万的兵力,因此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