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之战(豫地文明密码:影响古代中国政局的悬瓠(汝南)之战)_北魏_撤军_拓跋

悬瓠城,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城。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汝水东迳悬瓠城北,形若垂瓠,故取其名。”

悬瓠城因为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其中发生在公元450年,就是极其有名的一次争战。

千百年来,令人不解的是,当时北魏军队大力攻城,围困了悬瓠城一个多月,眼看着南朝守军已经很难坚持下去了,破城在即,为何突然间撤军了呢?

元嘉二十六年,南朝军队趁北魏与宿敌柔然之间大战之机,齐聚淮河两岸,企图浑水摸鱼,再次出击。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也不是个软柿子,一生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几乎每年都在征战,早就有饮马长江,吞并江南一统天下之志。他听说自己与柔然大战之时,南朝蠢蠢欲动,想从背后插一刀,十分气愤,于是乎,就想干脆老子先灭了他刘宋。

第二年二月,拓跋焘率军杀向南朝,直抵淮河北边的悬瓠城下。

刘宋这边,听说北魏十万大军由其皇帝领头杀来,慌忙派遣足智多谋的南平王帐下的左军行参军陈宪掌管汝南郡事务,负责守城。

北魏军队轻而易举地将悬瓠城团团围住。当时城里的守军不过一千人左右,根本无法出城与十万人的敌人征战,只有固守待援。

兵贵神速,这是每一个用兵的人都了解的规律。北魏开始派军不分昼夜进行攻城,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五,宋纪七》记载,魏军“多作高楼,临城以射之,城中负户以汲,施大钩于冲车之端以牵楼堞,坏其南城”,“魏人填堑,肉薄登城……乘尸上城,短兵相接”,陈宪则鼓励大家奋力迎击,“战士无不一当百,杀伤万计”,然而“城中死者亦过半”

由此可见,南北朝悬瓠之战极其惨烈。南朝军队因为人少,明白困境非常,以必死之心迎战,北朝军队中大多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剽悍善战,二者相遇,战况异常壮烈。

拓跋焘是一位颇有谋略的军事专家,虽然外围被宋军击败,但是他立刻调整部署,派军前去截击,将宋军击败,使战势得以扭转。

可是,在这种局势明显对北魏有利的情况下,拓跋焘却突然间带军队撤走了。

围城四十二日,悬瓠城内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能提刀上城御敌的将士了,眼看破城在即,北魏却一下子拔营撤走,这是为什么呢?

北魏撤军,实际上不是被刘宋即将到来的更多的援军所吓退,而是内有隐情。

此次拓跋焘突然间撤军回朝的原因,魏收在《魏书》中解释为北魏重臣崔浩因为编撰北魏的正史《国书》秉笔直书,触犯了鲜卑贵族利益,被北魏皇室给灭门了。一直宠信崔浩的拓跋焘大怒,撤军回来要查个清楚,替他复仇。

这种解释其实很难站得住脚,因为崔浩再怎么受宠信,拓跋焘也不至于昏聩到不顾国家利益,眼看就要破城了,突然间从前线回来替他报仇吧。死了那么多的人,耗费了那么长时间和物力,因为一个宠臣的死,就什么也不顾了,大老远回来替他报仇?这对于胸怀大志的拓跋焘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魏收是在造假、在扯谎吗?魏收,实际上与崔浩有亲戚,他的妻子就是崔浩的族侄女。

这件事,从《魏书》中得到的这个撤军原因不近情理,令人无法信服,我们不妨从当时与北魏对立的南朝史料中了解一下。

北魏服饰。

本来在悬瓠城下,北魏军队即将取胜了,偏偏传来宠臣谋叛的消息,这是任何一位君主都无法容忍的事。崔浩被杀,那么其他同谋呢?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呢?这是拓跋焘急切想弄清楚的问题,事关自己的江山社稷,刻不容缓,所以,他才突然间撤军,功败垂成。

一般看来,拓跋焘火急火燎的撤军班师,有点太急了,致使南伐刘宋半途而废。事实上,对于帝王们来说,南伐以后还可以再进行,可自己的老窝要是被人家给端了,后果可就极其严重了。

如此,对于拓跋焘来说,撤军班师,也就成为必然的选项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