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合陂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如何评价此战?_北魏_参合_拓跋

参合陂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如何评价此战?参合陂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一说在今山西阳高)大败后燕的一场重大战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参合陂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如何评价此战?

登国十年(公元395年)五月至十一月,后燕太子慕容宝率领八万后燕军进攻北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拖而不打”的战略,渡黄河南下,与后燕军队隔河对峙。后燕军队长途跋涉,不能速战速决,加之天气渐冷,又误信慕容垂去世的消息,决定撤兵。被拓跋珪率领的二万北魏军在参合陂大败。这场战役加速了后燕的灭亡,也奠定了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历史背景

东晋时期,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步强盛起来。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先后在黄河两岸和北部建立起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公元384年,慕容垂恢复燕国,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建年号为燕元,史称后燕。 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慕容垂称帝 ;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定都盛乐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为了称霸北方,两国互相残杀。魏燕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战,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

鲜卑慕容部与拓跋部世为婚姻,所以慕容垂起初支持拓跋珪征服独孤部及贺兰部,统一内部,复国建魏,以作为其控扼塞北诸部的附属之国。等到北魏势力日渐雄厚,欲谋独立,屡犯臣服于后燕的边塞诸部族,双方相始反目,从此结下仇怨。

战争评价

此战,后燕军恃强轻敌,犯兵家大忌。北魏军正确判断敌我态势,采取示弱远避,待疲而打的后发制人策略;采取心理战术,动摇、瓦解敌人军心;趁后燕军撤退时勇猛追击,奋力拼杀,终获全胜。从此改变了两国力量对比,后燕日渐衰落,北魏势力进入中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