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节日,维吾尔族人是怎样过肉孜节的。和田维吾尔族人的节日与整个新疆维吾尔族节日是一致的,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巴拉艾提节。这几个节日的起源和宗教密切相联,长期以来,已成为民族传统节日。因此,和田维吾尔族过节具有伊斯兰教节日的共同特点,同时显示了和田地方的鲜明特点。肉孜节这是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共同的节日。阿拉伯语称之为“尔德?菲图尔”节。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尔德?菲图尔”即大节日。回族称此节为“开斋节”或“大尔德”节。新疆维吾尔等民族称为“肉孜节”。“肉孜”一词系波斯语,意为斋戒之意。也有人认为肉孜系白昼、白天之意。因白天要斋戒。总之,肉孜节与斋戒是密切相关的。
肉孜节规定在回历10月1日。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即从回历9月1日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按“古兰经”规定,应封斋一个月。回历9月称之为“莱麦丹月”通称“斋月”。斋戒是伊斯兰教规定的五功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者穆罕默德说:“斋戒一半是忍耐。”按照规定,每个成年的穆斯林,不论男女,在斋月的白天,即从天破晓至日落,不吃饭,不喝水。夫妻间禁止房事,抽烟的人要戒烟。
还要求人们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封斋的一个月中,每天天亮前,清真寺有人敲起“纳格尔”鼓,招呼人们吃封斋饭,此后开始斋戒。
直到回历9月29或9月30日,由有声望、有学识的阿匐于傍晚时,望夜空,若能望到新月,第二天便为肉孜节,可开斋。回历属于太阴历,以月亮周而复始为一个月,没有润月。
这样与公历一年相差11天,所以各个月份都可能出现肉孜节。每33年循环一次。有人说能过两个相同的肉孜节就算高寿(即66岁)如同汉族的年过花甲。
肉孜节那天,天没亮,各地敲起了“纳格尔”(铁皮鼓),在清晨中格外清脆。与此同时,几个人如合唱一般,站在礼拜寺的尖塔上进行呼唤,喊着“萨方!萨方!”告诉人们过节了。人们纷纷起床,洗净全身,换上新衣服,然后做晨礼(即“门木达特”)。晨礼完毕,11岁以上的男子,到附近的清真寺做聚礼。
清真寺内外都排满了做礼拜的人。阿訇(一般是由衣麻木)念诵《古兰经》的“代思”一节,另一些阿匐,一般是大毛拉,将经文用维吾尔语给参加聚礼的人讲解,有时还要讲一下斋戒的来历。聚礼结束,预示着封斋结束,群众相互之间进行节日的祝福,气氛十分热烈。
聚礼以后,以家庭为单位,由长辈率领,到墓地扫墓。全家人坐在毛驴车上,事先准备好馕、油饼等食品。还有零钱,遇到行乞者,要赠送,做为节日礼物。(送葬时,维吾尔族妇女不能进墓地。)
肉孜节这天,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走动,招待丰盛的食品和瓜果。同时还要举行各种游艺活动,尽情地唱歌跳舞,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