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元旦节吗,古人如何过元旦节呢_元旦_公历_正月

古代有元旦节吗,古人如何过元旦节呢。一年一度的元旦节马上就要到来了,那在古代,有没有元旦节呢?古人的元旦节又是怎么过的,他们的元旦又是哪一天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古代有元旦节吗

1、传统元旦中国传统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中国的“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时期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时期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时期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词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2、新式元旦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这就是中国“元旦”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夏历正月初一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

3、中国古代元旦是什么“元旦”这一词语出现的就很早,最早可以追溯至南朝梁国人萧子云写的《介雅》这首诗中:“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从“新元旦”、“初今朝”这两个词中也可以感受到这一天代表的“新”意。

虽然“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不过“元旦”作为一个节日的历史还可以继续上溯。

元旦在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的《尚书·舜典》中就出现了,不过那时候还叫“元日”;到汉代,又换了个名字,像崔瑗在《三子钗铭》中叫做“元正”;在晋代庾阐的《扬都赋》一文中又被称作“元辰”;到了唐代又换了个名字,唐德宗李适曾经写了一首诗叫做《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这首诗中把元旦叫作“元朔”。

由此可知,自古以来,中国人是一直都要过“元旦”的。但是那时候的“元旦”和现在公历的“元旦”并不一样,古代人过的“元旦”是那一天呢?

在中国古代,“元旦”一般指的是中国历法(夏历、农历、阴历不管哪种叫法)中指的一般也都是新年的第一天,不过是中国历法的正月初一。这里说“一般”,当然也有“二般”的情况,历朝历代规定的“元旦”的日子确实不太一样。

比如在夏代一般是正月初一;到商代就改成了十二月初一;周代又作修改,变成了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之后干脆再往前提一个月,就成了十月初一。

到了汉武帝时期,司马迁横空出世,创立了一套历法,因为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创立的,所以又被称作是“太初历”。在这部历法中,“元旦”又变回了正月初一。就从汉武帝太初年间开始,中国历法中正月初一的“元旦”一直延续下来,到中华民国建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之后,中国历史进入 共和国时期。孙中山和列位革命先行者们创民国,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使用西方历法。“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所以讲中国历法中的正月初一(仍然是“元旦”)叫做“春节”,把西历(公历)1月1日叫做“新年”。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9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中国使用“公元纪年法”的决议,并且将中国历法中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从这时候起,“元旦”才成了我们现在理解的“元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