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全文翻译_自己的_自然_天地

【原文】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1],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注释】

[1]诚:此处的诚,是从广义上讲,指的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中的实理,即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翻译】

诚,就是完成自身道德修养的要素;道,就是知道自己走向完成品德修养所应该走的道路。诚,是天地自然之力,它贯穿在世界上万事万物之中,而始终不能离开,没有“诚”就没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所以,君子把“诚”看作是一种高贵的品德。所谓诚,并不仅仅是完成自身的品德修养就算到头了,而是要使万物都得到完成。完成自身的品德修养便是仁;使万物得到完成便是智,仁和智都是人们天性中所固有的美德,它们内外结合,便是“成己”“成物”的道理,所以经常实行就没有不适宜的地方。

【思想】

“诚”贯穿于万事万物的始终,无处不在,它是人性中固有的品德。我们仅仅用诚来完善自己的人格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用自己的诚来影响他人、感染他人。如果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点真诚,那么世界将成为美好的人间。

【解读】

诚者自成,道自道

《中庸》中说:“诚者自成也。”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到诚心诚意,首先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对自己诚实是诚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要对自己的行为做一番至诚无欺的检讨,中庸思想中也提倡“君子慎独”,即告诫我们,即使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做到诚心诚意,不能够做出自欺欺人的事情来。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思想境界得到提升,首先必须是一个诚者,因为只有诚者才能够“自成”。

前面说过,“诚”就是真诚、信诚、直诚、精诚。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诚”的心态,就不会有一种良好的为人处世的作风与习惯,更不会有高尚的令人敬仰的人格,也不可能功成名就。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内心至诚的话,便可以“通神”,能够神奇地预测人生的祸福、国家的兴亡。可见,一颗诚心对于我们的人生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说圣人的那种“通神”的至诚状态不是一时可以达到的,然而做一个真诚、信诚的人又是十分容易的。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只要顺从自己的本性,顺从自然的本性,而不是矫揉造作和虚妄行事,就会慢慢进入至诚的大门。天地宇宙也有自己运行的法则,只要我们懂得了这一点,利用这种天地之道为人处世,就会无往而不利。所以,我们只要以诚行事,就能够合乎天地之道,就能够成就自己,让自己稳步前行。

那么,古代圣贤为什么又要说“道自道”呢?因为“诚”的道理包含于天地自然之道中,所以以“诚”来行事也可以说是以天地自然之道来行事。而天地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大道,它是自然而成、自然运行的,它不受制于任何外在事物或主观意志的控制,按照自己的规律来运行,这就是“道自道”的内涵所在。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心,违背了符合天地自然之道的诚,那么他必将一事无成。天地间万物的生长与消亡,一切事情的开始与结束,就如同一个人的生死一样,都是受一定的法则控制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诗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可以这样说,“时节”就是天地间的必然性规律,而雨水作为一种自然事物,只有按照这种天地自然规律“发生”,才能够称它为“好雨”。而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万物就不能够正常和完美地出现和发展了。

天地间那些有智慧的仁人君子,往往都非常懂得“诚者自成,道自道”的人生与宇宙哲理。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就是告诉我们“诚”不仅仅是一种品性,而且是天地宇宙运行的大道,而我们作为世间的平凡人,应该努力追求和体悟这种自然宇宙之道,以获得自身的完满。

有一句话在当下非常流行,同时也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品性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这句话的确是至理名言,其实它道出了中庸思想的一个内涵。的确,现实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是独立存在的,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昭示着我们的品性,都会给别人留下或好或坏的印象。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内心都必须秉持一颗诚心,用它来引导自己的心灵向着完美的精神境界前行,以此来成就自己美好的品性,成就自己光辉的人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