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故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_鲁难未已_鲁国_国君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故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故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在庄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持下,公子般当了国君。庄公的异母弟弟公子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熏心的家伙,企图自己成为国君,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死。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国。

庆父派人杀死公子般后,另立闵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混水摸鱼,以致把鲁国闹得非常不太平。

当时,齐桓公在管仲的协助下,已把齐国治理得相当强盛,并已被周惠王正式任命为侯伯,名正言顺地当了中原霸主。他对于鲁国的内乱自然非常关心,便派大夫仲孙湫(jiāo)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事实果然如此。过了一年,庆父又杀死了鲁闵公。两年之内,鲁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庆父恨之入骨。庆父见在鲁国实在无法再待下去了,便逃往莒国。

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

后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