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_凿壁偷光_西京_小洞

凿壁偷光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故事(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

西汉末年,东海郡(今江苏、山东两省交界处)出了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名叫匡衡。他对《诗》(即《诗经》)特别有研究,听他讲解《诗》,能消愁解闷,喜笑颜开,精神爽快。以致当时文人中盛行这样一首顺口溜:

莫谈《诗》,

担心匡衡来,

匡衡来了咱们可羞惭。

匡衡一说《诗》,

个个笑颜开。

匡衡学问这么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他家祖祖辈辈务农,生活贫困,从小靠帮助别人干活过日子。像他这样的家境,根本没有钱买书,也上不起学的。但是,这个农家的儿子偏偏十分爱读书,这使他十分苦恼。

后来,他听说附近有户人家,主人叫文不识,家里藏有许多书。他便上这户人家去要求干活。主人见他人很老实,口齿伶俐,便答应下来,接着问他:“一年要给你多少工钱呀?”

“我一个钱也不要。”

主人感到很奇怪,说道:“你来干活,不就是想挣几个钱吗?为什么一个钱也不要呢?”

“***活是为了能读到书。只要主人家愿意把收藏的书借给我读,就算是给我工钱了。”

文不识被他这种求学精神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

匡衡有书读,高兴极了。干活之余,就扑在读书上。但白天的空闲时间毕竟很少,只有晚上才有充裕的时间,可是晚上看书要点灯,而他没有钱买油,因此他很焦虑。

他家隔壁有户人家很富,每天夜里灯烛辉煌。匡衡真想晚上到他家去读书,但长久打搅人家是不行的,只好放弃这个念头。那么该怎样来借他家的光呢?

他想着想着,忽然看见墙的缝隙里透过一线亮光来,顿时觉得可以利用这缝隙借光。于是他把墙壁凿开一个小洞,让更多的光射进自己的屋子。从此,他每天夜里就蹲在这小洞边,借用射过来的烛光读书,直到人家熄灭了烛光,他才去睡觉。

就这样,他把文不识家的藏书全部读完。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

后人就用“凿壁偷光”这一成语,来表示勤学苦读。

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