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臣,由于他们作为时间较久,被称为三朝元老,那么三朝元老是从何而来的?又有哪些著名的三朝元老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三朝元老,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出自:《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三朝元老是褒义成语,可作主语、宾语;指老资格。
历史上著名的三朝元老有不少,如图里琛。
他是三朝元老,他不仅帮雍正夺位,而且最终活到73岁得善终,这是是非常难得得了。当时皇宫中的险恶相信你们也都知道吧,能在里面受到一位皇帝的喜欢就已经很厉害了,更何况他还是让三位皇帝都那么喜欢他,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来给你们讲一下。
当时在九子夺嫡的时候,图里琛并不知道下一个皇帝是谁。为了不得罪下一任皇帝,他就把棋子肖国兴给杀了。后来雍正在弘历和弘时的之间不知道改选谁,最后想了很长时间,他决定悄悄的杀掉弘时讨好了未来的乾隆,也避免了雍正左右为难。不过这个还不是他隐藏最深的事,他隐藏最深的事还是他是粘杆处管事,明面上他是大清的大内侍卫,但是暗地里他是粘杆处管事。当时雍正想要扳倒隆科多,就只能从诺敏方面入手。但是诺敏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肯定不可能乖乖就范啊,就在这时他亮出了他的这个身份,还离间了他俩之间的关系,最终诺敏被抓了。
其实想想也对啊,能把三个皇帝都哄得这么高兴,肯定不一般啊,他很清楚该如何保身,也知道该如何不被发现的求财。万一不小心被别人发现了,就给他们一点小恩小惠。这么一个人实在是太厉害了,有脑子、有手段、还有耐心,就是这么一个人才可以稳坐三代嘛。
除了他还有著名的三朝元老李纲。
李纲一生经历了北周、隋、唐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先后担任了隋杨坚太子杨勇、唐李渊太子李建成、唐李世民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但是他教导过的这三个太子都因为各种原因被废除,导致他获得了“太子杀手”的外号。
首先是隋杨坚太子杨勇。杨勇,隋文帝长子,隋炀帝杨广的同母兄,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登基后,立杨勇为皇太子,军国政事皆令杨勇参与决断。有年冬至百官朝见杨勇,而杨勇也高兴他们的祝贺,但隋文帝认为杨勇违反了礼制,杨勇目前的身份只能接受祝贺,不能用朝见,于是下令臣下不得再以朝见礼去见杨勇,并且对杨勇的宠爱日益消减。同时杨勇生性好色,对他的妾侍的待遇与正房不相上下,由此引起了他的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不满,晋王杨广知道母亲对兄长不满便假装自己没有姬妾并且只能和萧妃厮守,从此独孤伽罗更讨厌杨勇,并对杨广德行大加称赞。后来独孤伽罗与杨广向隋文帝进谗言,隋文帝于是贬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隋炀帝即位后假拟文帝诏书,赐死了杨勇。
其次是唐李渊太子李建成。李渊起兵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并平定了山东。因李建成身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便将在外征战的任务交给了秦王李世民,以此来保证李建成的安全。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对在朝中安逸的李建成很不服,于是想尽办法取而代之。武德七年(624)秦王府使人诬告太子勾结边将谋反,最后唐高祖以兄弟不睦流放了几位大臣。此后李世民所在的秦王府和李建成所在东宫摩擦不断。李建成恐秦王府强大便借唐高祖之手不断地打击秦王府,故而秦王府剩下的大臣力劝李世民尽快杀掉李建成,逼李渊退位。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率兵埋伏于玄武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奉召进宫时在玄武门被李世民射杀。在这场政变中,李建成五个儿子全部被杀,且全家被逐出皇室宗籍。
最后是唐太宗太子李承乾。李承乾在八岁时便被立为太子,而李世民对他更是寄予厚望。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李承乾压力颇大,各种老臣对他要求很高,比如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大臣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奢华。各大臣对李承乾的激烈批评,使得李世民对他有意见,并且杀了他的“爱宠”。另外李承乾素来腿脚不好,这使他不够自信,而且他的皇位又受到各个兄弟的觊觎。他在贞观十六年(642)起兵造反,后被唐太宗镇压。最终唐太宗下令将其贬为庶人,流放黔州,第二年去世。
李纲教导过的这三个太子最终都因各种原因被废除,虽然这些太子的废除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因为这样的巧合,后世笑称其为“太子杀手”。贞观五年(631),这位历经三朝的老人,授教过三认太子的老臣,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还有明朝时期的刘珝也是三朝元老。
刘珝,字叔温,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生于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刘珝自幼聪慧好学,史载“生而颖悟……过目辄成诵”。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刘珝高中进士,后授翰林编修、吏部左侍郎,数年后擢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作为一朝宰辅,刘珝身上还颇有几分传奇色彩。据明朝尹旻所书《刘珝墓志铭》记载,刘珝脸上天生就有一字,即“有纹类‘丞’字”。在其幼年之时“有一老人相曰:是儿面有纹类‘丞’字,后必为相”。
丞,即丞相、宰相,明时概指内阁大学士,由于《刘珝墓志铭》是由与刘珝同时代的吏部尚书尹旻所撰,加上墓志铭的特殊性质,这段记载的可信度显然极高。刘珝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明英宗朱祁镇见其学识渊博、人品出众,便命之教导太子朱见深,成为后者的授业恩师。朱见深即位后是为明宪宗,有着帝师经历的刘珝自然得到重用,仕途亨通。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刘珝奉命编成《文华大训》,以此功进入内阁,从而位极人臣。
史载,刘珝“性疏直”且“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也就是说他正直敢言,无所忌讳。明宪宗时期,有一名叫梁芳的宦官,喜好巴结宪宗皇帝及其宠妃万贵妃,因经常进献奇珍异宝,而被明宪宗与万贵妃宠信。不过梁芳寻得的奇珍异宝,多是其贪赃枉法和巧取豪夺所得,员外郎林俊不喜于此,上书弹劾梁芳,反而触怒宪宗,被下狱治罪。众臣见梁芳深得帝心,纷纷怒不敢言,唯有刘珝犯言直谏,极力为林俊申辩,最终成功说服宪宗赦免林俊。
刘珝担任内阁大学士期间,力争“国本”(即储君),坚定拥护太子朱祐樘。宦官梁芳、奸臣李孜省等人“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他们多次诋毁太子朱祐樘,妄图说服宪宗将其废黜,以讨好万贵妃。刘珝则以太子为人严谨持重且并无过错为由,坚决反对废储一事,屡次以帝师的身份劝谏宪宗,并在其面前揭露梁芳、李孜省等人图谋,以保住朱祐樘太子地位。朱祐樘在其保护之下,这才得以顺利继承皇位,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贤君明孝宗。
刘珝担任内阁大学士时,内阁还有两人,分别是万安、刘吉。清人张廷玉所撰《明史》评价三人道:“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大意就是万安贪婪狡诈,刘吉阴险刻薄,刘珝要好上不少,但因说话无所顾忌,又被人看作“狂躁”。事实上,刘珝并非性格狂躁,而是敢于直言,不愿随波逐流。正因如此,刘珝与万安、刘吉等人不和,最终在朝臣们的排挤与构陷下,隐退归乡。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刘珝病逝,享年65岁,谥“文和”。明孝宗因曾得到刘珝庇护,故对其尊崇有加,亲自为刘珝撰写祭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为三朝元老。”
那么关于三朝元老,你还知道哪些人物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