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之变真相是什么?_玄宗_贵妃_马嵬

马嵬坡之变真相是什么?

马嵬坡之变是什么?

马嵬坡之变一般指马嵬驿兵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李隆基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坡之变”。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由于事先没有防备,安禄山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潼关。

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九日,哥舒翰大败,潼关失守。潼关一失,京师大门洞开,再无险可守了。据《旧唐书韦见素传》记载:“是月,玄宗仓惶出幸,莫知所诣。杨国忠以身领剑南旄钺,请幸成都。

《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凌晨,自延秋门出,微雨沾湿,扈从惟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内侍高力士及太子,亲王。妃主、皇孙已下多从之不及。”

六月十四日中午,唐玄宗一行到达兴平西北的马嵬驿, 由于粮食供应短缺,引发禁军哗变。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得到太子李亨的支持,将禁军的怒火引向宰相杨国忠以保证唐玄宗的安全。禁军杀死了杨国忠,并进一步包围驿站逼唐玄宗赐死杨贵妃。杨贵妃的两个姐妹,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也被乱兵所杀。事变以唐玄宗赐死贵妃而告终。太子李亨留下对抗叛军,禁军重新集结护卫唐玄宗入蜀。

兵变的经过,《旧唐书.杨贵妃传》中有一段记载:“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土复奏,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旧唐书.肃宗本纪》记载:“至马嵬顿,六军不进,请诛杨氏。于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车驾将发,留上在后宣谕百姓。众泣而言曰:‘ 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于圣代,世为唐民,愿戮力一心,为国讨贼,请从太子收复长安。’玄宗闻之曰:“此天启也。’乃令高力士与寿王瑁送太子内人及服御等物,留后军厩马从上。

陈玄礼为何发动马嵬坡之变?

陈玄礼是唐玄宗身边除了高力士之外最受宠的大臣,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陈玄礼一生一共陪在唐玄宗身边共计五十多年的时间,能够始终如一地陪伴唐玄宗,足以说明陈玄礼是一个忠臣,加上唐玄宗对陈玄礼的评价,也看得出他就是一个忠臣。

陈玄礼是唐玄宗身边除了高力士之外最受宠的大臣,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陈玄礼一生一共陪在唐玄宗身边共计五十多年的时间,能够始终如一地陪伴唐玄宗,足以说明陈玄礼是一个忠臣,加上唐玄宗对陈玄礼的评价,也看得出他就是一个忠臣。

当然了,陈玄礼也没有辜负唐玄宗对自己的信任,所以在接到命令之后,陈玄礼就开始迅速准备,连夜带着唐玄宗离开,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就连太子李亨最开始都不知道,可是当陈玄礼以及唐玄宗一群人刚要出城之际,杨国忠遇到了他们,从而一群人开始一起前进,李亨得知消息之后,带着一群人跟在李隆基身后。

到了马嵬坡之后,大家停下来休息一番,结果士兵突然之间就开始生气发飙,不再前进,大家觉得之所以落魄到现在这个样子,罪魁祸首就是杨国忠,所以想要将杨国忠铲除,也就是在这种时候,陈玄礼带领大家发动了马嵬坡之变,在铲除杨国忠之后依旧不解气,就把杨玉环也一起逼死了。

单纯从马嵬坡之变的过程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所在,陈玄礼明明是负责保护唐玄宗的,为何后来却成为马嵬坡之变的主要领导人了呢?他和杨国忠以及杨玉环无冤无仇,为何非要将两人赶尽杀绝?

马嵬坡之变真相是什么?

身为唐玄宗的安保队长,陈玄礼对唐玄宗忠心耿耿。他怎么可能做得出逼宫的事情呢?

在陈玄礼看来,的确是杨国忠误国,才导致安史之乱的。因此陈玄礼在李亨的授意下,成功诛杀杨国忠。至于逼杀杨贵妃这件事,更是李亨杀人诛心的大手笔。

杨贵妃嫁给唐玄宗15年之久,可谓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和她的感情别提多好了,压根就离不开她,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所以说,陈玄礼杀杨国忠可以理解,但是逼杀杨贵妃,可就等于是在逼唐玄宗退位了!一个连自己爱妃都保护不了的皇帝,还有什么资格带领大家击败叛军呢?

逼杀杨贵妃,就等于是抹杀了唐玄宗的威严,你觉得唐玄宗还有脸继续掌权吗?就算唐玄宗有脸掌权,难道陈玄礼这帮人就不怕唐玄宗报复吗?所以说,这事儿一旦做了,就没有回头路可言了,唐玄宗必须下台!

所以说,马嵬坡之变以后,李亨和父亲唐玄宗分道扬镳。此后唐玄宗在陈玄礼等人的护送下,顺利抵达成都。而李亨则分兵北上,在灵武登基称帝,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马嵬坡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它标志着唐玄宗统治的结束和唐肃宗统治的开始,在唐代政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