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本名淳,字元俭,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当我们看到一个团队江河日下,人才匮乏,不得不“煙子里头拔将军”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句和《三国演义》相关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不熟悉三国的人在知道了这句俗语之后会想当然地把廖化想象成一个平平庸庸、能力不足的人,这实在是歪曲、矮化了廖化这个人物,但若能透过历史烟云穿越到现在,说不定会拿起法律武器去控告那个损害他声誉、破坏他形象的人。
和蜀国的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相比,廖化自然是稍逊一筹,甘拜下风,但他绝对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庸碌之人,不管是《三 国演义》中的廖化还是历史上的廖化,都有着好几笔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生亮点。
先看看廖化在《三国演义》中的精彩表现。
镇守荆州的关羽派兵攻打曹军据守的襄阳,先让刘备的小舅子,大将糜芳做先锋,结果还没出兵军营就失了火,烧毁了许多粮草兵器,关羽便命廖化顶替糜芳做了先行官,为人谨慎、行事缜密的廖化最终不负众望, 辅助关羽攻下了襄阳这座军事重镇。
后来,东吴水军都督吕蒙白衣渡江,荆州失守,关羽被迫败走麦城, 却又被吴军团团围住。危难之际,忠肝义胆的廖化主动请缨,突破重围, 远赴上庸求救,可惜刘封、孟达铁了心肠不肯发兵救援,廖化只得“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刘备伐吴失败,驾崩白帝城永安宫后,诸葛亮以攻为守,六出祁山, 廖化几乎参与了每一次北伐之役,而且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
第六次北伐的时候,廖化居然有幸和魏国大都督司马懿打了对面,并且凭着一杆花枪把司马懿一行打得落荒而逃,司马懿更是险些丢了性命。廖化虽然没有砍下司马懿的脑袋,却取得了对方的头盔,立了头功,以至于惹得名将魏延嫉妒心起,“口出怨言”。
虽然说文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但历史上的廖化好像比《三国演 义》中的廖化更具传奇色彩。
公元219年,东吴袭取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当时任关羽主簿的廖化也不幸被吴军俘获。“近朱者赤”的廖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一他先向当年的关羽学习,诈降吴国,而后来了个诈死。
在别人信以为真的当口,他偷偷地千里走单骑,带着老母昼夜西行,在经历了一番艰险苦辛之后终于到达了蜀汉境内。
刘禅即位后,廖化升任丞相参军,后来又先后担任过广武督、阴平太 、守等重要职位,多次参与了北伐行动。238年,廖化击败魏国南安太守游奕,射杀广魏太守王赞,一时之间在蜀国传为美谈,在魏国威震敌军。
259 年,廖化因功升任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262年,姜维率众从狄道出兵伐魏之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廖化劝阻姜维说:“伯约(姜维字伯约)你自己说过,不主动停止用兵,最后一 定是自取灭亡。
现在,我们智谋上不比敌人强,军事上还比敌人弱,却频繁用兵,怎么能指望国家稳固呢?诗经里说:’不自我先,不自我后(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赶上这个倒霉时候——作者注)’,简直就是在说今天的我们啊! ”
但建功心切的姜维没有采纳廖化的意见,后来的事实果如廖化所料,姜维被邓艾所破,被迫还驻沓中。
廖化不仅一生戎马倥偬,战功卓著,而且还是一位长寿将军。
廖化“初为黄巾”,而黄巾起义开始于公元184年张角在河北冀州举 事起义,最后结束于公元204年张燕领导的黑山黄巾军投降曹操。
所以,参加过黄巾起义的廖化应该生于公元170年到190年之间,这样算来,廖化在 264年去世时至少已经七十四岁了,最大则可能达到九十四岁,这个年龄不 管在当时还是现在都绝对算得上长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