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是什么意思(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是出什么戏为何脂批说是伏元春之死)_七夕节_元春_贵妃

本文目录

  • 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是出什么戏为何脂批说是伏元春之死
  • 七夕节从什么时开始的七夕节又叫什么节
  • 七夕是在中国哪个朝代开始流行
  • 七夕的真正意义何在
  •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乞巧是什么意思

元春省亲时点的《乞巧》是出什么戏为何脂批说是伏元春之死

关于元春之死,因为前八十回中曹公并无明笔涉及,一直以来都是个谜,至于什么时候死的,因何而死,都没有确切的定论,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是元春死于某一年的冬天,是因为宫里支持的一方势力失势而失宠,因此暴毙,这其中谜团重重,仍有许多未解之处。

我们今天不分析元春判词和曲词,我们从一出戏里看看,元春之死有什么隐秘。

元春的正传在其省亲之时,其后基本都是作为背景出场,比如贾母、王夫人逢年过节去宫里探问,元春每逢端午,元宵等几大节日,赏赐下来的东西,以及通过宫里太监的动向,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元春在宫中的生活。

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因为有脂批,历来成为研究热点,这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庚辰本在每一出戏文后,都有一条重要的脂批:第一出《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我们如今只看与元春相关的一出戏《乞巧》,乞巧来自洪昇《长生殿》传奇第22出《密誓》,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月七日七夕节这天,深夜祭拜牛郎织女二星,作至死不渝白头偕老的爱情誓言的故事。

我们知道,这出戏说的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后因安史之乱,李隆基在马嵬坡被逼赐死杨玉环,最后一条白绫结束了杨玉环性命,还有一说是她死于乱军之中,乃至还有吞金自逝一说,反正最后的下场都比较凄惨。

杨玉环是唐明皇最宠爱的贵妃,生前受尽恩宠,连带整个杨家也跟着得势,她的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哥哥杨国忠官拜宰相,就连她远方的兄弟都得了高官,可谓荣华富贵权倾一时。据历史记载,杨家一族还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唐玄宗还亲自为杨氏御撰和敕书家庙碑。

我们可以拿杨家与红楼中的贾家对照,何其相似?贾家也不发先帝御赐的各种碑匾,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等都靠祖荫在朝中做官,连带跟靠贾府之势不断升迁的奸雄贾雨村,也是仕途顺利。还有与贾府联络有亲的四大家族,王子腾、史鼐等人,也不断升迁。

我们知道贾府从红楼一开篇就已经走下坡路了,而它能维持这最后的末世繁华富贵,跟贾元春的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元春封妃是贾府能够维系贵族豪奢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元春封妃后也曾一度受宠,就像《乞巧》中唱道的“若得一个久长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但现实中,杨贵妃是没有与唐玄宗白头的,所以这出戏里的杨贵妃乞巧,她其实担心就是“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

在宫里如履薄冰生存的贵妃元春,是否也有‘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呢?更兼贵妃泪唱“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这出戏里,时时流露的都是杨贵妃生恐被唐明皇疏远,生怕失宠的心理,因此选在七夕这天乞巧,其实乞的恰恰是唐明皇的一个诺言。

这一点,是否映射了宫中元妃的心境呢?之所以说《乞巧》伏元春之死,是否曹公正是借唐明皇杨贵妃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反面衬托出了元春在宫里先是受宠后又备受冷落乃至失宠失势的现实呢?且《乞巧》既伏元春之死,又谐音“蹊跷”,是否正意味着后文元春之死会有蹊跷?

另外,我们知道,七夕节牛郎织女相会,一年才得见一次,这是否又在隐喻元春一年难得见圣颜一次?以至最后被冷落,连替她“搭桥”的太监们也看人下菜碟,见到元春失势,不肯再如前般孝敬,于是我们看到红楼梦第七十二回,宫里的太监竟然刚公然到贾府打着借钱的幌子要钱,凤姐还做了一个寓意元春失势的夺锦之梦!

总之,曹公借《乞巧》这出戏,于元春省亲时唱出,其实正是在大喜之处伏大悲,看似象征爱情和团圆的七夕,象征幸福欢乐的七夕,其实真正要警醒我们的是,恩爱欢愉不过一时,生离死别不可避免,总是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

杨贵妃死后,其家族也被清算,自此没落,联想到红楼梦里的贾府,我们不难猜出,元春死后,贾府被抄家清算,由此没落,最终落得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七夕节从什么时开始的七夕节又叫什么节

希望媒体多普极七夕节知认,使读者更多了解七夕两个字含义——。

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汉朝七夕,

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

如今七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七夕相传七月七日或者七月六日夜姑娘们像织女星祈求智巧故成为“乞巧”,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了一个浪漫的爱情神话故事,对现代人来说更希望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逐渐的形成了中国人的情人节!如果用两个字来表达七夕结合七夕节的浪漫故事我认为“向往”更合适。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七夕是在中国哪个朝代开始流行

文:羌人山里汉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探索宇宙奥秘,古人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并由此演绎出了许多感人故事和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源自古人对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古人因七月七晩上(晚上,古称“夕”)举行祭拜“七姐”活动,故名“七夕”。

自此“七夕”诞生,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流传于今世。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等。流传着“香桥会”、“接露水”、“穿针乞巧”等民间习俗。影响着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

随着历史发展,七夕被国人赋予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俗称“中国情人节”,成为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爱情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一颗闪亮的星星,“牛郎织女星”。

七夕的真正意义何在

谢谢邀请!

“七夕”节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七夕”节自古代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纪念爱情节日,不管是神话所讲,还是实现固有,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年代封闭,生活水平跟不上,而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而以,所以在现时社会真正的意义是:

一,“七夕”节主要体现在亲情,友情,爱情里面,爱情方面尤为突出,不管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有着同样的爱情,也同样需要爱情来滋润生活,是值得重视所在,并在“七夕”节日充分体现出来。

二,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看重并流行“七夕”节日,也是丰富广大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之一,使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三,当今社会是市埸经济社会,多种物产品经营社会,重视购买“七夕”节庆贺礼物品,是拉动市场消费举措之一,使整个市场经济活跃起来,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流行喜庆“七夕”节日,更加体现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富有,富足,也是改革开放发展进步的象征,真实写照在老百姓幸福生活美好之中!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乞巧是什么意思

七夕节起源很早,开始是因为以前的观星之术,以牵牛织女星流传开来。但凡涉及到星座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的。那必然和祭拜祭祀和祈求有关系的。

七夕节是关于女子的节日。为何又叫做乞巧节呢?乞巧的意思就是乞求心灵手巧,希望可以得到让自己心灵手巧的办法和技能。以前的女子需要会做很多事情,特别是针线活,不然以前的荷包如此重要!

所以,七夕节又可以叫做乞巧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