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大秦赋》中,最让人着急的就是嬴政行冠礼,半部电视剧都是在等嬴政行冠礼。那么“行冠礼”在当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接下来66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冠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到了年龄,由长辈带一个帽子就可以了。这里面的讲究有很多,是相当的复杂,而且每一个步骤都有它的意义。
行冠礼前要先确定两个要素
周代的贵族男子在到了20岁的时候,由父亲在自己的宗庙里主持加冠,行冠礼前要先确定两个要素:第一、要先选定加冠的日期,在古代被称为筮(shi)日。第二、要选定参与加冠的来宾,在古代被称为筮宾
行冠礼的时候步骤复杂
行冠礼中有参与的来宾加冠三次。第一次,先加布冠,意思是有了治人的权利,布冠是由黑麻布制成的,这第一次在古代被称为淄(zi)布冠。第二次是加皮弁(bian),意思是从今往后要服兵役,这个皮弁是用白鹿皮制成的。第三次就是带上赤黑色的平顶帽子,意思是有权利参加祭祀。每一个步骤都有他的意思,也都是在古代当君王的重要权力,所以加冠的意思对于君王来说至关重要。
做完以上这些行冠礼的仪式不算完,还要和参与此次活动的来宾敬酒,等到敬酒过后,就要去见自己的母亲,也就是电视上所说的母后。然后再去见自己的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等,意思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母亲和家人。
最后,帝王就要穿着自己的礼服,带着礼帽去见自己的大臣卿大夫和乡先生,然后在向大臣吗们敬酒,并且还要送些礼品给这些人,做完这些可以说整个冠礼才圆满的结束。
古代男女结婚的必要礼仪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把夫妻称为“结发夫妻”。贵族的男子想要结婚就必须在二十岁加冠以后,就像女孩子必须过了十五岁行笄礼(这个礼仪意思就是将女童的发型,改成成熟女人的发型)后才能结婚。
可以说二十岁和十五岁就是古代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如果不这样,就是不道德的,就会遭人唾弃甚至处罚的。这样的风俗习惯在我国古代流传的很久,“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有一句诗为:“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就是这个意思。
行冠礼的由来
加冠礼的可以说是从周代才开始成为正式的礼仪,那么他是怎么由来的呢?其实早在氏族社会的南吹牛青年成熟期后必须参加“成丁礼”才能成为氏族的正式成员,才能合理地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待遇,才有能力去履行自己的义务。
而周代的行冠礼的仪式也是这样慢慢的转变过来的。在黄帝时代有“垂衣裳而天下治”,大概意思就是天子只要穿着朝服很威仪的站在那里,就可以使天下太平。也为行冠礼的转变助了一臂之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