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康熙宠臣,高士奇为何视索额图如死敌?品读清人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对书画藏家有帮助吗_康熙_米芾_康熙帝

本文目录

  • 同为康熙宠臣,高士奇为何视索额图如死敌
  • 品读清人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对书画藏家有帮助吗
  • 比和珅牛的官员,高士奇未经科举考试,还敢泄露康熙私生活,为何能善终
  • 陈廷敬简介
  • 被誉为天下第一临帖高手是谁
  • 姑蔑古国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存在
  • 青岛市即墨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是谁
  • 听过王羲之最“牛”的两个学生吗看看他们的书法怎么样
  • 碑学的出现对清代及其以后的行草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宋米芾的书法艺术价值主要是什么呢

同为康熙宠臣,高士奇为何视索额图如死敌

高士奇和索额图可谓积怨较深。虽说索额图是皇亲国戚,位高权重。高士奇出身卑微,又不是两榜进士,但是索额图最终倒在了他最看不起的人手里。

高士奇从小家庭条件不好,虽然学问很好,但是无奈北漂。后来机缘巧合,各种钻营,走了终南捷径,进入国子监,试后留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被康熙器重。

高士奇治学水平是有真本领的。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考证,勤著述,收录在《四库全书》的有8部著作,被编入《四库存目》的有5部。另外,还有10多种著作。这些都可以见于正史。

而且理论上他是特级教师,不但自己学得好,而且讲授经史子集进阶的水平也相当高。他在给康熙做经学讲师的时候,康熙对他的夸奖,认为自从高士奇给自己做老师,才算入了诗词的门,但是用不了多久,就能达到一看便能看出这是一首什么朝代的诗词的水平。

但是高士奇最高的能力却是跪舔。拍马屁的水平很高,总之康熙很受用。他给康熙写的诗词的格式都已经自成一派了。所以高士奇是个大贪官,左都御史郭琇多次抓住他的把柄,最后还是被康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但是康熙8年以前,也就是高士奇京漂的那段日子外正史上是空白。

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外时人笔记里找到答案,虽然不尽相同。有人说他原本是明珠的门人,是明珠把他推荐给康熙的;也有说他是索额图的门人的门人。

在汪景祺的笔下,或多或少给出的答案似乎逻辑上更合理。

高士奇流落京师,在报国寺前卖字得时候,被祖泽深相中了,这人虽说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会看相,觉得高士奇一定会飞黄腾达。

但是后来祖泽深放了外任,就把高士奇送给了索额图的门人。这就有点像《水浒传》里,小苏学士临走时把高俅介绍给了小王都太尉家去一样。

旗人的包衣奴才,在领主面前地位是很低的,不管你有多发迹。更何况高士奇的主人只是索额图加的一个门人。而索额图皇亲国戚.,还是大学士,手握重权。

但是宰相门人七品官,别看这个包衣奴才在索额图面前没有地位。但是他代表索额图,所以,孝敬他的人很多,人五人六,特别有场面,所以贪点也跟正常。结果被索额图给逮了。

高士奇便劝这个门人认错,说不会有事。结果果然如此。只是索额图比较奇怪,这人从来都是死不认错的,这次怎么改变了?

于是高士奇第一次走进了索额图的视线。索额图看高士奇能写会算,就收作文书。但是从根子上看不起他。

文中用了一个词,叫“家奴狎友”。所以索额图召见高士奇,高士奇只能跪着奏事;别人都叫高士奇为高相公,而索则直呼其名;只要稍微有不如意的地方,就让高士奇跪在那里,大声辱骂,甚至有时还骂他父母妻子。

所以后来明珠偷偷向康熙举荐高士奇,康熙问索额图要人,索额图就更是队高士奇意见大得不行。

这种积怨深深埋在了高士奇心里,但是他一直以来引而不发。因为他知道那时索额图权倾一时,自己扳不倒索额图,自己必然反受其累。

所以一直隐忍等待时机。一直到康熙42年,机会终于来了,趁着陪康熙亲征准噶尔的时候,投靠明珠,然后一击致命。

然而明珠也没有笑多久,因为索额图一倒台,自己也就被彻底疏远了。

明珠和索额图都没想到的是,那个曾经在自己面前奴颜婢膝的丧家之犬高士奇,却最重为成了让康熙爱得五迷六道的新宠。

所以《康熙王朝》里后期的李光地的原型大部分应该是高士奇。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品读清人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对书画藏家有帮助吗

非常?️帮助。高士奇是余姚人,《江村消夏录》的作者。清初著名的画家和杰出的书画鉴赏家,最重要的是,他伴随康熙皇帝20多年,有几年甚至朝夕相处。由此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对他也尤为器重与恩宠,是康熙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正因如此,高士奇可以在宫中阅尽晋唐宋书画神品,频繁赏析和品鉴书画,从而练就了他非凡的书画鉴赏能力。同时,由于他对书画非常痴迷,为了留下名作真迹,他甚至冒着欺君之罪,将做工精致的赝品进献给皇上,而自己独享真品。因此,他一生藏画数量巨大。晚年时,他把所藏的画作全部整理并写成了《江村消夏录》三卷,共录入210件历代书画,书中自序有曰:“长夏掩关,澄怀默然。取古人书画,时一展观,恬然终日,间有挟卷轴就余辨真赝者,偶遇佳迹,必详记其位置、行墨、长短、阔隘、题跋、图章,借以自适。然宁慎无滥。三年余,仅得三卷,名曰《江村消夏录》。”其中,就有《富春山居图》,除了全文录入原作者的题款及董其昌、沈周、文彭、邹之麟的跋文外,高士奇还细心地记录了李范蓭跋已失、董其昌跋文已被移置画前的情况。高士奇写下的三卷《江村消夏录》,一直成为书画爱好者日常的画谈和判断书画价值真伪的权威标尺。

比和珅牛的官员,高士奇未经科举考试,还敢泄露康熙私生活,为何能善终

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是清朝的著名学者。高士奇是一个在文学创作上十分有才华的人,在康熙八年(1699)进入太学之后,他便得到了初次面见康熙的机会,而康熙也对高士奇十分赏识,亲自特批给了高士奇会试的资格。高士奇也不负圣望,在两次考试中都名列第一,高士奇随后被任命为翰林院供奉,开始了他的仕途之旅。

由于高士奇并未经过真正的科举,升官之路也平坦得让人嫉妒,许多人因此看不惯高士奇,认为他是靠着阿谀奉承才一步步升官。但是实际上,如果高士奇没有真才实干,康熙是不会如此重用他的。并且高士奇一直对康熙忠心耿耿,万事以皇帝为重,两人的君臣关系也十分良好。

在高士奇接连升官的那几年,他的生活并不像常人想象的那么闲适,那是高士奇最为辛苦的几年。高士奇每夜都操劳到两、三更才能入睡,而他的夫人也日日秉烛相伴。当高士奇要讲《周易》的时候,他每天都必须将要讲的内容再次温习,直到了然于胸才敢安心入睡,这样刻苦钻研的精神让康熙对他更加赏识。

但若是说康熙仅仅是因为高士奇的工作能力强而赏识他,那可就错了。高士奇不仅兢兢业业地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而且还十分灵动机变,能够帮助康熙帝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一次,康熙帝南巡时来到了杭州的灵隐寺,陪伴的人中就有高士奇。灵隐寺的主持显然十分聪明,他见康熙帝当天心情很好,就带领若干弟子一同请求康熙帝为灵隐寺题一个匾额,有皇帝御赐的匾额显然能为寺庙的发展助力。而康熙帝恰好最是喜爱为别人题字这件事,于是欣然答应。但是当天十分开心的康熙帝写字时却出了差错,他将繁体的“灵”字上的“雨”字写得太大了,以至于其他部件都没有空位容纳了。康熙帝十分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动笔才是,为了皇帝的威仪,他又不能够重写。此时,机敏的高士奇发现了皇帝的难处,于是在手心写下了“云林”两个字,然后趁着为康熙磨墨时让康熙帝看见。康熙帝一看就明白了,于是将错就错,写下了“云林寺”这几个字,“云林寺”后来也成为了灵隐寺的别名。

高士奇的聪明与善于解围自然是让康熙帝对他倍加宠爱与照顾。康熙帝曾经说道:“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由此可见,康熙帝对高士奇有多么喜爱。高士奇在赋闲时,康熙帝仍然忘不掉高士奇,还派人送去了珍贵的人参等物,希望高士奇好好照顾身体。

但是有关高士奇泄露康熙帝私生活的事,正史并未提及。相关记载只有说被收录于《四库全书》的高士奇的著作中有一部分是记述康熙活动的。但是既然能被编入《四库全书》之中,高士奇的记录想必也得到了康熙帝的首肯,所以他才能够善终。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运的,他遇见了有知遇之恩的皇帝,他一生所受的皇恩与照顾,实在是令许多大臣羡慕与嫉妒。高士奇死后,康熙帝还亲自为他写了悼词,并且亲自书写了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高士奇也被赐予了谥号:文恪。康熙帝对其的赏识可谓是让人艳羡。

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人物生平

明崇祯十二年,陈廷敬出生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为了与同馆的顺天通州陈敬区别,顺治赐名廷敬。

1661年,康熙即位,授起居注日讲官,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掌院学士,日值弘德殿讲经,深受康熙帝器重。

1662年(康熙元年),告假归省。

1673年,转侍读学士,充武会试副考官。

1676年,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

1682年 ,充会试副考官。时副都御史余国柱以滇南平定,请厘定乐章。礼部,翰林院会议,郊坛宗庙仍循顺治元年之旧,朝会燕飨宜更定。陈廷敬撰拟十四章,旨下所肄习。

1684年授左都御史兼管户部钱法,疏请改官钱以杜私铸,免铜税便民采矿。定朝廷服制,禁奢靡之风。慎选督抚,以公心爱民勤政廉洁为准。严饬地方公开赈灾钱粮账目,杜绝污吏贪侵害民。

1685 年(康熙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陈廷敬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意思是说,奢侈导致贪污,节俭才能清廉。

1685 年上《抚臣亏饷负国据实纠参疏》弹劾王继文,认为他在战时不用捐纳粮草,却动用库银,大军凯旋之后又将所存谷米以官俸抵给本省官员,前后银数相差九十万两之多。弹章一上,王继文罢官,史书记载:从此以后“风纪整肃”。

1686年迁工部尚书,与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集览》,被康熙嘉纳浏览资政。奉诏任纂修《三朝圣训》,《政治训典》,《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等书总裁。九月,迁工部尚书。

1687年十二月,张汧任湖广巡抚时,山西道御史陈紫芝疏劾他“位任未久,黩货多端”。兵部尚书张玉书趁机弹劾 与张汧有亲戚关系的陈廷敬 。

1688年四月,张汧因“贪污银九万余两”而被处绞。陈廷敬向康熙帝上《俯沥恳诚祈恩回籍以安愚分疏》,向皇上谢罪,恳请回家守孝。

1689年九月上高士奇疏弹劾徐乾学。康熙帝深知徐乾学、高士奇招摇多事,把徐、高二人一块儿赶出了京城。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就在徐、高二人被迫离京后不久,陈廷敬又被起用为左都御史。

1703年 拜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值讲经筵。有《三礼指要》,《老姥掌游记》,午亭文编》,《陈说岩诗》等。

1705年四月,上南巡,召试举,贡,生,监于杭州,苏州,江宁,陈廷敬与大学士张玉书,掌院学士

揆叙奉命阅卷。

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陈廷敬为总裁官与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开始编撰《康熙字典》。

1710年十一月,以耳病乞休,允之。

1711年五月,大学士张玉书去世,李光地疾未愈,应诏入直办事。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 )三月,病剧,遭太医院诊视。四月去世。康熙亲作挽诗悼之,谥文贞。

被誉为天下第一临帖高手是谁

肯定不是我。

我是临谁的都变形。

玩玩的,千万别当真。

姑蔑古国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存在

讨论姑蔑一般都根据《左传·哀公十三年》“姑蔑之旗”的记载,以及晋代杜预的注解:“姑蔑,越地。今东阳大末县。”大末又作太末,故治在今浙江龙游,这是衢州古称姑蔑的最权威一说。

然而姑蔑可简称蔑,此族活动可追溯到商代。《甲骨文合集》第36758版“其从*(蔑加和字旁)”,*就是蔑。姑蔑以稻名为族名,《广韵》引庄子说*是稻名,所以用用蔑不拘。这条卜辞是纣王问要不要与姑蔑一道作战。同书第20449版还有如下一条卜辞:“蔑征贯执,弗其蔑不隻(捉)?”这是一则年终猎头祭祖的记录。武丁的父辈王与姑蔑联手,夹击贯族民人,猎取人头以祭祖。这是因为贯族所居住的贯丘在今山东曹县。姑蔑在称之为“菅”的金乡、鱼台一带,故可与商王室配合行动。由此看来,姑蔑远较徐人古老,而且与商王室关系一直很好。姑蔑所以要西迁,是因商得天下,西迁建都偃师、郑州,邀姑蔑留守所致。

因此,姑蔑不仅一处。《国语·越语》上:“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三国吴人韦昭的解释是:“今诸暨有句无亭是也;今嘉兴御儿乡是也;今鄞县是也;姑蔑,今太湖是也。”以“广运百里”范之,韦昭解释是有道理的。韦说:“言取境内近者百里之中,东西为广,南北为运。”可见,夫差刚释放勾践时,姑蔑族仍在太湖一带。《左传·定公十二年》还有“败诸姑蔑”的记载,这应该就是《春秋经·隐公元年》“盟于蔑”的地方,杜预注:“蔑,姑蔑,鲁地。”是今山东泗水县地。于是,姑蔑就有泗水、太湖和龙游三说。《(民国)龙游县志》不明就里,主张南北两姑蔑,南是南,北是北,互不统属。

在鲁东的姑蔑最早见于《竹书纪年》、《左传》,在《公羊传》和《传》中称“姑昧”,《春秋经·隐公元年》只称“蔑”。历史上的学者也探索过北姑蔑是国名或地名,至今仍各执一辞,难解难分。蔑见于商王武丁时期(见前引甲骨卜辞),是商的氏族(方国),商末伐夷方蔑族南迁后故地仍叫蔑,《春秋经·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盟于蔑。”有注解:“蔑,鲁地,即定公十二年之姑蔑,在今山东县东四十五里之地。”鲁隐公元年(前722)上距商末约四百年,才在古文献中出现。有学者认为,鲁东的姑蔑是西周初周公东征时,姑蔑被瓦解后一支蔑人南迁,一支仍留原地成为鲁之附庸小国,至春秋末仍然存在。证据是《左传·定公十二年》(前498)载有,孔子为鲁国司寇为季氏宰,欲“堕三都”,费邑宰公山不狙与叔孙辄率费邑人叛乱攻鲁孔子命其反击,费邑人败逃至姑蔑后被击溃。

前面已述及古氏族多有地名为族名,又有分族之习俗,即使是《春秋经·隐公元年》中“盟于蔑”,就是商末蔑族南迁后留下的地名。《定公十二年》中又称姑蔑,只是《左传》作者恢复东夷人的称谓,并不是至春秋末还是鲁国的附庸小国。因春秋时期诸侯大国争霸,小国多不能自保,中等国也乘机拼命侵占,吞并小国,鲁国不可能容忍姑蔑存在自己的身边。因此姑蔑入西周以后只能是一个南迁姑蔑遗留的地名。

实际上,古代族名地名往往互为因果,随着族迁也连带着地名搬迁,姑蔑也是如此,并不能特指某一地。

青岛市即墨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是谁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崇敬军人,宣传将军,他们都是有影响力的人。介绍几位山东即墨市的解放军将军,他们是:

△高中兴,山东青岛市即墨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43年生,1961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军长、集团军副军长、烟台警备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参谋长、陆军第38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参谋长。2002年晋升中将军衔。

△于正江,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人,解放军海军少将。1940年出生,曾任海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海军指挥学院院长,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郑和航海学会副理事长。

△姚延进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人,解放军少将。1937年1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专家组成员、教授、研究生导师。历任国防大学干事、、教员、研究员、军事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军队建设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王瑞昌,山东青岛市即墨人,少将军衔。1935年出生,1953年入伍,1956年入党,原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历任战士、副艇长、艇长、中队长、护卫艇副政委、参谋长、海洋岛水警区司令员等职。1965年参加了“八·六”海战,曾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在2019年“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大会”上,被表彰为“突出贡献个人”。

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

听过王羲之最“牛”的两个学生吗看看他们的书法怎么样

【听说:“书圣”王羲之最“牛”的两个学生是这两个】

王铎与米䒥

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史上的两位大家王铎与米䒥。

王铎与米䒥他们两个人都非常积极的推崇“二王”,在学习“二王”书法上都下了极大的工夫。

王铎

王铎在学习“二王”书法的过程中还借鉴了米芾的书法特点。

王铎在米芾之《吴江舟中诗卷》后题跋云:“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摩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

米䒥

米䒥之书法特点,为快笔写便是刷。相比王铎,米芾的最大特点就是多了这么个“刷字”。

著名学家沈尹默先生在编著的《书法论》中理解为“用快笔写就是刷”。

作者观点

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不同、个性的差异,在其用笔手法上也表现出相当大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艺术的花园中呈现出百家争艳、百家争鸣之美丽的图景⋯⋯

[欢迎关注]

碑学的出现对清代及其以后的行草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清代碑学的兴起有两大原因。

一是严酷的“文字狱”,让文人转向不干政治的考据学,于是碑版被重视。

二是馆阁体流行,书风低靡,书法生气丧失殆尽。

碑学兴起后,篆书、隶书、楷书皆出现生机,隶书甚至出现汉代后的又一个高峰,但行草书成就普遍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一时期的书家因对大量古代篆隶碑版的重视,书风趋向沉重迟涩,这和草贵飞动的特征产生矛盾,同时是对二王一路帖学轻视的必然结果。

但是,我认为,碑学的兴起,表面上阻碍了行草的发展,但同时也为行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它要求我们更深刻地审视碑、帖背后共通的地方,要由吸收魏碑外在形体向吸收其字之意味转变,寻求碑与帖的融合。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宋米芾的书法艺术价值主要是什么呢

米芾的书法艺术价值主要是笔法丰富,结构自然;自出新意,妙趣纵横。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米芾以书法,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个性神采活脱脱的淋漓尽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