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执导《海鸥》:精心诠释契诃夫
走进北京人艺三楼排练厅,印着“秉承人艺传统 续写新的光荣”的横幅悬挂墙面中央。排练厅中,青年演员们正在紧张创排契诃夫名作《海鸥》,该剧将于5月1日登陆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
“在疫情休息期间,我重新阅读了‘压箱底’的《海鸥》,并将其作为与年轻人剧本朗读的素材,也产生了执导《海鸥》的想法。”4月6日,濮存昕在北京人艺新排作品《海鸥》的媒体见面会上说道。据悉,该剧从“剧本朗读”升级为正式立项排练,筹备了两年时间。
《海鸥》是契诃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创作于19世纪末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1991年,濮存昕便与《海鸥》结缘。彼时时任莫斯科艺术剧院总导演的叶甫列莫夫应邀在北京人艺执导该作,濮存昕出演剧中男主角特里波列夫,并为此放弃了饰演《三国演义》诸葛亮一角。
时隔三十余年,濮存昕从演员变为导演,再次创排这部经典名作。
“这可能是我退休之后最后一个送给北京人艺的礼物。”濮存昕说,自己用上了40年舞台创作的积累,将艺术经验、总结与思考都放进了这部作品当中,希望让观众看到属于北京人艺的全新契诃夫。
展开全文
“1991年之后,《海鸥》最多演过两轮就歇了,演出情况不大好。”濮存昕说,现在看戏的观众很多,希望尽可能地拿出精品演出质量,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弥补当年不上座的遗憾。对于自己而言,以导演的身份再次演绎《海鸥》也是一次重要的机会,“看看自己的习作能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能不能得到契诃夫的认可。”
“《海鸥》有无数个版本,这一版源自我们内心的直觉。”濮存昕说道。 真诚,是这次解读的关键词,每个人带着自己对世界最深刻的体验与感受,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作为一部外国经典,此次《海鸥》的剧本经过了二度处理,既在文学上保留契诃夫的语言魅力,同时又更加符合中文的听觉习惯,让观众感受到思维和语言上的双重亲近。
“这部剧不是生活剧,不是胡同剧,而是一部诗剧,一定要有遣词造句的讲究,这需要演员慢慢完成。同时,要允许年轻演员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契诃夫的创作思想。”濮存昕说。
用经典作品去培养演员、滋养演员是北京人艺的传统。此次全青年阵容的《海鸥》仍然延续了这一传统。排练厅里,青年演员李越、李小萌等人每天都在试验和探讨。
“生活在舞台上,做这个角色的事情。”是饰演特里波列夫(科斯佳)的青年演员李越为自己提出的目标。“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在困境中寻找自我。”的女孩妮娜由李小萌扮演,人物与自己心灵交融的部分给予了演员更丰富的内心体验。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这些青年人即将带来一场舞台蜕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城 通讯员张思琦 摄影:李春光、张思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