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十分美好,然而没有钱_契诃夫_俄国_庄园

这句出自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名言,这两年频繁被印在手机壳上,成了不少打工人的座右铭,比起读他的小说, 当下年轻人更爱看他直白说没钱。

而且,一旦你翻开他的书信,你会发现这位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文坛璀璨的瑰宝简直就是缺钱文学领域的王者, 他竟有无数种方式说“没钱”!

展开全文

当他没钱时,他说:

我的自我感觉不差,体重没有减轻,对未来我充望希望。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致阿·谢·苏沃林》

没有钱用,但又懒得去挣。请您给我寄一些钱来吧!

——《致尼·亚·列伊金》

没有钱,没有钱,而且不会很快有,这可诅咒的钱。

——《致维·亚·戈尔采夫》

我从来没有一张可以由我自由支配的10卢布钞票。

——《致尼·亚·列伊金》

愿你快乐,别愁闷,别自作聪明,尽量少花一些钱。

——《致奥·列·克尼佩尔》

用这几个钱是吃不胖的。

——《致阿·谢·苏沃林》

我身无分文。

——《致莉·阿·阿维洛娃》

当他有了一点钱之后,他又硬气了起来 :

钱——我有。

——《致阿·谢·苏沃林》

我不习惯于有钱,我对钱是冷漠的。

——《致阿·谢·苏沃林》

社长室,要留神啊!五千卢布可是属于我的啦!

——《致阿·谢·苏沃林》

他永远对钱保持着应有的尊敬:

您当真在季格尔家丢了钱?请您别开这种玩笑。

——《致亚·谢·拉扎烈夫(格鲁津斯基)》

钱的数目不大,但毕竟是钱,所以不该放弃。

——《致阿·尼·普列谢耶夫》

他呢,把钱丢进炉子里烧掉了。真是可惜!真是可惜!何苦烧掉?你不要,可以给我啊,何苦烧掉呢?

——《草原:游记》

偶尔,他会冒出一些关于财富自由的畅想:

我一旦有了钱,我就会十分逍遥和懒惰起来。

——《致阿·谢·苏沃林》

如果我有钱的话,我是会到处飞的。

——《致尼·亚·列伊金》

每20个印张已经出版过的小说我可以从他那儿得到五千卢布,过五年后我将可得七千卢布,依此类推,每过五年都要增加,这样,到我95岁的时候,我将可得到许多许多钱。

——《致伊·伊·奥尔洛夫》

这份真情实感,让打工人深深共情了,契诃夫简直就是打工人的缺钱嘴替!

不过我们也难免会想问,为什么契诃夫这么缺钱?

1860年,契诃夫出生于俄国塔甘罗格,祖上曾是农奴。农奴意味着没钱、没自由。

祖父兢兢业业一辈子,为一家人赎了身。父亲开了一家杂货店,养活了6个孩子,契诃夫在家中排行老三。

好景不长,父亲的杂货店倒闭了,他们举家搬到莫斯科,在那里给人家当伙计。

除了契诃夫,因为他当时得念书 (单押x1)。

就这样,契诃夫成为了“留守儿童”,直到19岁他考上了莫斯科大学,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为了补贴家用,契诃夫走上了赚稿费之路。

1880年前后,俄国的社会气氛令人窒息,为了排解压力,各种刊登着幽默、讽刺文学的报刊热卖了,契诃夫便用笔名开始发表各类滑稽故事,赚取稿费。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当上了段子手。

他的笔名很多,一开始 叫安东沙·契洪特。

后来叫“没有病人的医生”“自己哥哥的弟弟”,他的笔名之多,唯有鲁迅可以与之一拼。

不过,他取笔名这个画风实在是......

随着短篇小说越发越多,契诃夫名声也越来越高。

1888年,他因小说集《在黄昏中》获得了“普希金奖”,成为俄国文坛炙手可热的宠儿, 稿费也达到了500卢布一篇。

这时候,他的朋友圈里有高尔基、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斯塔尼斯拉夫斯基等人,朋友圈质量显著提升!

稿费变高了,朋友质量高了,他在文坛的评价也变高了。他和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虽然他本人并不知道这个头衔。

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有人将他树为标杆和榜样,比如说有“美国契诃夫”“加拿大契诃夫”,甚至还有“纽约城郊契诃夫”。

其中“英国契诃夫”卡特琳·曼斯菲尔德毫不掩饰对契诃夫的崇拜之情,她说:

“我愿意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

靠写作,契诃夫赚到了一些稿费。

可是,他经常还是手里一个子儿都没有,为啥呢?原来他还有一个特别花钱的愿望—— 买个大宅子。

在给好友苏沃林的信中,契诃夫仔仔细细盘算过买宅子这件事:

“我已经看了几处庄园。小庄园倒是有的,而大的、适合于您的却没有。有的小庄园要价一千五百、三千或五千卢布。花一千五百卢布,可以买一个有40俄亩土地的庄园,有一个大池塘,一座花园房子。”

“我等着到手的是一千卢布,而我能得到的只是六百到七百卢布……这钱就连买鼻烟闻都不够。显然,天公不愿意让我购置庄园。”

“现在先付三千卢布,还有两千卢布在几年内分期付清。一共是五千卢布。如果老天爷怜悯我,庄园得以买成,那么我在三月间就完全搬过去住,以便九个月生活在寂静的大自然怀抱之中。”

“我现在一心想着夏天和别墅,日以继夜地幻想着庄园。”

大庄园也买完了,契诃夫有钱了吗?

不不不,他还是掏不出来10个卢布来。因为契诃夫的主业更烧钱!普通人靠主业养活自己,而他是靠副业养活主业。

他的本职是一名医生。

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院。

成为医生后,他在莫斯科及附近的农村看诊,曾在满天飞雪夜晚,骑马去附近的村子里为病人看病。

他在自己庄园那里开办了诊所,常常义务看病。大家都知道他为人和善温柔,找他看病的人几乎踏破门槛。

农民们说:“契诃夫会帮我们搞定的。契诃夫会给我们安排住的、吃的,还会给我们治病。”

后来,他还捐了5000卢布,和高尔基一同建造了一座给肺痨病人的疗养院。

甚至遗嘱中,他还写着要给梅利霍沃的农民100卢布的修路费。

虽然,他一开始是为了高收入去念的医学院,没想到,后来把行医做成了慈善事业。

44岁时,契诃夫因肺结核去世了,留给这个世界500多篇小说,4000多封信件。

我们爱他小说里天生诙谐和幽默,爱他笔尖辛辣的讽刺。

更爱他“缺钱文学”。

因为那里展现了一个毫不矫饰、真实无比的契诃夫,让今天的我们也能和他产生共鸣。

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虽然缺钱,但仍能快乐:

“我身无分文,但我认为:富足者并非是手中有许多钱的人,而是现在有资格生活在光华清朗的早春环境中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