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迁新址 商户“无证经营”一年多_商户_营业执照_农贸市场

生鲜蔬菜、米面粮油、服装零售……热闹的农贸市场承载着百姓的大部分日常生活所需,家家户户都离不了。

近些年来,杭城多个农贸市场或提升改造或搬迁新址,不断完善,以满足民生需求。去年1月,杭州市西湖区南村农贸市场就搬到了新址,然而商户们的经营却因此受到影响,光顾的客人也比以往少了许多。

据了解,这是因为新的农贸市场办不出营业执照,绝大部分商户被迫“无证经营”。

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发生这一情况?又该如何解决?本报记者前往现场。

绝大部分商户无证经营,没人气还担心被举报

西湖区转塘街道南村农贸市场,原先位于云石路上,由于设施老、环境差、地块涉及道路修建等原因,去年1月整体搬迁到了四何路东侧。

新址占地约9000平方米,包含肉菜水产摊、零副商品店、餐馆等多种业态,在硬件上要比之前好很多。

不过,记者来到现场时发现,新址坐落于内部支路上,位置非常隐蔽,是一个出租车司机“看不出目的地在哪”的地方,即便是非工作时间,顾客也非常寥落。

“我们这个地方很难找,而且都是无证经营,谁会来买我们的东西?”一家水果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搬来不久后,南村农贸市场的大证(市场名称登记证)就到期了,后来一直没续上,许多商户也就没法办理各自的新的营业执照。

据了解,搬到这里的商户有100多家,目前只有5家持有营业执照。

根据记者对附近居民的随机采访,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无证经营”往往意味着没有保障,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会有后顾之忧。

而商户们同样为难:“新址没有营业执照,就像人没有身份证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举报。”

有证的无证的都不满意,已有十几家退租

王老板(化姓)的店铺门面较大,以前他常进很多烟酒等货品,有不少企业客户,现在没有了营业执照,办不了烟草专卖许可证,这一块业务只能放弃。

“营业额明显减少了。以前经营额每天5000多元到8000多元,高的时候万把元,现在就1000多,一年下来赚不回本钱。”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他的营业额相当于减少了50~90%。

还有商户则表示,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不能办理外卖平台的业务,纯靠线下经营,非常吃力。

那么,个别持有营业执照的商户会不会轻松一些?

“没用的。营业执照会规定经营范围,我们是受到限制的,而没证的商户反而什么东西都卖,对我们是全方位的挤压。”开零售店的老张(化名)表示,原本在营业执照的规定下,整个市场只有几家综合性零售店,其它是水果、餐饮、水产等店铺,但现在没了营业执照的限制,一些无证商户反而“打开了思路”,“全都经营零售店了,我们还怎么做?”

展开全文

据了解,自去年1月搬到这里,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家商户撤租。多家商户表示,如果情况仍不能改善,他们会考虑另谋去处。

街道表示:正在努力,有关证照很快就能办好

为什么市场名称登记证迟迟不能办理?记者找到了南村农贸市场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1月1日,南村农贸市场因为配合回龙片区的整村拆迁,搬到此处过渡,当年4月16日市场名称登记证到期,但这块地的产权证明有问题,所以大证没能顺利续期。

记者咨询了不动产登记专家。专家表示,办理市场名称登记证,必须有房屋、土地权属证明或使用证明等材料。显然,这块“已征迁未拆除地块”并不具备。

南村农贸市场的商户们已经在新址经营了一年多,到底何时能解决营业执照的问题?记者又来到转塘街道办事处,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方原本是为商户落脚考虑,走了相关程序后,暂定商户们在这里过渡。得知存在这个难题后,他们一直在积极推进问题的解决。

目前,街道方已经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了《消防安全评估报告》和《民用建筑的使用性鉴定》,证明这个已征迁未拆除建筑可正常使用。同时,已要求市场管理方,在专业指导下对物理空间、布局、烟感喷淋等方面进行整改。

“关于市场名称登记证的续期,街道同相关部门多次磋商,预计很快可以办好。只要市场名称登记证一续期,营业执照基本可以同时做出来。”该负责人表示。

那么,对于目前商户无序经营、相互挤压的情况,会不会进行一些规范?该负责人表示,属地街道及相关部门会对市场负责人作出要求,加强管理市场。

同时,他也透露,对于南村农贸市场的未来新址,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规划布点,进行甄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