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多样的自然地貌里,在群山之中,孕育着中国最普遍,也是最深奥的饮品体系——茶。山脉一线变换,人间烟火各异。在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不止于人间烟火,它还能唤醒你存在于记忆中,萌芽于想象里的各种美好画面。可以是秀美的山水,可以是多彩的民族风情,更可以是歌仙刘三姐那传唱千年的采茶歌。
“年年三月是歌节”,今年的“壮族三月三”,新民歌大会上的一首《找茶》在八桂唱响。
一个是广西新锐唱作人张可可,一个是文华大奖获奖剧目《新刘三姐》主角陈慧,两人把rap和彩调唱腔的采茶歌相融合,把广西的过去和现在、民族与现代、传承与创新融汇一处,让广西茶不仅在味蕾间游走,更在耳鼓里生花。
春天里,徜徉山水间,听着《找茶》去找茶,广西给你的惊喜或许才刚刚开始。
好山好水出好茶
TEA
“一山一茶,一茶一味”
土壤、温度、湿度、日照、甚至坡地朝向,这些山脉地域的差异,都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生产影响极大,而在广西,最不缺的就是独特的地形地貌,可谓一山一茶,一茶一味。
展开全文
要说上市最早的春茶,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乌牛早”莫属,享有“中国大陆早春第一茶”的美誉。于每年春节大年初一左右便开采。
要说最“百变”的茶,当属凌云白毫茶。因叶子背生白毫而得名。是亚洲唯一能加工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茶品的茶树品种。
而要说最声名远播的茶,那一定是梧州六堡茶。六堡茶因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六堡茶叶色褐黑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是一种独具高品质特征的黑茶。
而最芬芳的茶大概就是横州市茉莉花茶了。横州市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中国的80%,世界的60%,享有“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的美誉。
广西的名茶还有:防城港金花茶、贵港覃塘毛尖茶、桂平西山茶、昭平将军峰云绿茶、金秀罗香白牛茶等等,不一而足。
豁达的广西人对各具特色的茶品都不排斥,就如对美食的独特理解,对饮茶更是有自己独到的方式。
“苦丁茶、银彬茶、外婆最爱泡的茶”在《找茶》的歌声中,广西茶的特点显露无遗。广西茶,可以是孤傲的,需精挑细选,慢慢品味;也可以是合群的,与其他植物、食材融汇,别具一格。除了苦丁茶,金花茶、茉莉花茶,还有绞股蓝茶、雷公根茶,藏身于街巷里的各式凉茶,只要能和水煮沸的自然界的植物,都被广义的称为“茶”。
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全。你永远分不清,饮食魔幻的广西人是嗜酸还是爱甜?是无辣不欢还是太爱“吃苦”?比如最富盛名的螺蛳粉,像是攻击力十足的生化武器,但它却最能代表广西人的包容宽厚的气度。
这种敢于把各种食材和流派烩于一炉的大胆创新,成就了如今广西菜给外人的新奇印象,但我们更愿意把它视为广西人海纳百川、和谐共生的精神传承。由此追溯千年,广西的茶文化同样生机勃发,一路朝向山野,而另一路则奔向大海。
“山野”找茶:
宜州.刘三姐故乡——柳州(鱼峰山下对歌台、三江春茶、螺蛳粉)——桂林(印象刘三姐、恭城油茶)
在广西,多聚居于山区的少数民族,最擅长把茶与寻常劳作、一日三餐结合得不着痕迹,又让人惊艳无比。以茶入歌,歌仙刘三姐唱出了劳作的苦和乐;以茶佐餐,少数民族的饮食智慧又让茶的玄妙发挥到了极致。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以茶入歌,每当歌声响起,广西的奇山异水、人文风物就会自然而然的在脑海里浮现。张可可这样描述她与“刘三姐”的情感共鸣:刘三姐是我们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刘三姐歌谣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一辈,流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依旧是经典中的经典。
而在《找茶》的歌声中,那时隐时现的《采茶歌》,贯穿始终,既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是对民歌的传承。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电影《刘三姐》采茶选段)
刘三姐的故事早在唐朝就有传说,而后出现在宋人笔记里,因擅长编唱山歌被奉为歌仙。在壮、汉、苗、瑶、仫佬、毛南等多个民族中都有刘三姐的传说。而如今,河池宜州普遍被认为是刘三姐的故乡。宜州下枧河流水清澈,泛舟河上,心驰神往,不由得想和三姐来一段跨越时空的山歌对唱。
上世纪50年代,柳州市彩调团创作了彩调剧《刘三姐》,由此引发全广西各剧种创作、上演《刘三姐》热潮。
1961年,电影《刘三姐》横空出世,这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将民间传说、优美的广西山水风光与独特的歌舞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受到国内外追捧。
2004年,我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上演,“刘三姐文化”有了崭新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推动了刘三姐艺术形象走向世界。
在广西的山水之间,一代代的“刘三姐”接力,形成了穿越千年的文化现象。现在柳州鱼峰山下,群众对山歌的热情依然不减,他们或许是 “最接地气”的山歌传人。
歌仙刘三姐为广西留下了让世界“听到”的茶文化,在桂北山区,一种古老的饮茶技艺——油茶,则是广西人不拘一格,把茶之味发挥到极致的创造。它独特口感开启无数人的味蕾新世界。
油茶说“打”,不说“煮”,一套行云流水的打油茶流程贯穿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泡后的谷雨茶叶为主料,而佐料则顺手拈来,姜蒜、香菜梗、花生和茶叶一起接受茶锤的反复捶碾,油炒、捶打、沸腾、过滤。火候、力度、用量,都是让油茶好喝的关键。
油茶的吃法很讲究,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茶客先在碗中打上配料,葱花、麻果、米花、排散、香菜任意搭配,增香添脆,最后将热腾的茶汤撞入,黄、白、绿呈现出食欲层次感。香浓醇厚,辣中带涩。
“茶船古道”文化之旅:
梧州(苍梧六堡镇品六堡茶、梧州骑楼、广式早茶、地方美食:龟苓膏、纸包鸡、葱油鱼)
“红茶 绿茶 白茶 黑茶 最爱乌龙茶,还有 黄茶 青茶 花茶 药茶 广西的六堡茶”,《找茶》里这一段rap,专门在六堡茶前加了“广西”,说明了它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如果说,朝向山野是广西人以茶为媒,对内求索的精神,那么六堡茶则代表了广西人朝向大海,向外拓展的传承。
梧州,距离广东最近的广西城市。历史上梧州这座秉两省区之中的城池,无论在地理的控扼、还是风俗之交融,都体现出对粤桂两地的缓冲、枢纽与嵌合。坐靠收拢广西一省之水的西江,给梧州带来绵绵不绝的航运利益,也谱写了“茶船古道”奔流向海的传说。
流淌在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中,有一条不起眼的西江支流——六堡河,便是六堡茶翻山越岭下南洋的起点。载满六堡茶的茶船沿着六堡河,经东安江入西江,在西江沿岸处处留香,为钟爱饮茶的广东人和香港人,带去了“红浓陈醇”的口感。
晚清时,苍梧六堡镇沿河两岸茶铺如云,最多时曾有二三十家有名号的茶庄,经过商人们的大力推销和宣传,六堡茶也在两广和港澳地区站稳了脚跟,甚至扬名海外,在东南亚市场中也得到发扬光大。直到现在,这种茶叶仍是东南亚常见的日用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曾向广西代表提问,六堡茶是否可煮、可泡、可藏?高度概括总结了六堡茶的三个鲜明特点。“可煮、可泡、可藏”分别代表了六堡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形态,可煮,反映了六堡茶曾经作为侨销茶以煮的形式存在于海外市场;可泡,反映六堡茶的优良品质让大家喜爱品饮品鉴;可藏,反映了六堡茶业界正在积极探索打造的“仓储文化”。
如今,“一带一路”建设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六堡茶已沿茶船古道再次扬帆起航。
“山”与“海”的
圆融共生
TEA
“早上饮早茶,晚上打油茶”
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西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这两个项目成为组成部分。各自出发的两支茶饮文化,千年之后再次实现了拥抱。
而他们也早已融入了广西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早上饮早茶,晚上打油茶,两种不同的饮茶方式在这一方水土和谐共生,代表了广西人“内修”和“外拓”的两种人文精神。而传承千年的采茶歌,还将继续唱下去,唱出“千人唱,万人和,天天放在歌里过”的幸福生活。
今年的“壮族三月三”,广西注定又将是歌的海洋,采茶妹子们的歌谣在新时代又将有新的传承和发展!
【三鹤六堡茶】
识别二维码
了解更多~
来源:新民歌大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