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气宝藏之泰州篇|归去来兮的远古精灵_麋鹿_泰州_化石

入选“江苏人气宝藏”的13件宝物中,年代最久远的要数来自六七千年前的它,世界上唯一一具基本完整的雄性麋鹿骨架化石。

麋鹿因角像鹿角、脸像马脸、蹄像牛蹄、尾像驴尾,被称为“四不像”。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看做皇权与吉祥的象征。曹操《短歌行》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描绘麋鹿觅到艾蒿时灵动雀跃的情景。在西方,麋鹿拉着圣诞老人的雪橇,编织孩童的美好记忆。

迈入泰州市博物馆一楼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具雄性麋鹿骨骼亚化石标本。偌大的玻璃展柜中,它呈土红色,体大如牛,枝角完整,仿佛下一秒就将奔跑起来,古老而又生动。

细端详,它头骨狭长,吻部狭窄,前颌骨与鼻骨前半部完全相连,死亡年龄在7岁以上。为何鹿角上隐约有刀痕?目前我国许多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过可能是甲骨文雏形的刻画纹,泰州地区也出土过类似的纹路,而载体就是麋鹿的骨骼。

时间回到1976年冬天,村民开挖向阳河时连续挖到两个带角的鹿头骨,以及头骨、下颌骨、颈椎骨等74块麋鹿骨。经上海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专家曹克清分类整理标注,初步拼成一具较为完整的麋鹿骨架。

展开全文

当年5月,该馆考古人员又在地下4米左右发现了4块麋鹿角的化石和碳化树木,目前在泰州境内发现麋鹿角化石和亚化石的地方多达近百处,数量名列全国第一。

1986年5月12日,世界上第一具基本完整的雄性麋鹿骨架化石修复成功,为海陵地区的成陆史、人类史、植物史、动物史、气候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

史书记载麋鹿在泰州一带“千百成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这里的土地曾经是一片滨海的水网平原,气候宜人、草木茂盛,这群远古的精灵,就是早期光顾古泰州的“神秘客人”。

如今的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融入山川之美,有成群的麋鹿繁衍生息,呼朋唤友,优哉游哉,仿佛它们从未离开过。

出品人:王文坚

总策划:李军 傅晴

制片:冯秋红 童光晶 高南佳

编导:张楠

执行:薛柏

撰稿:张楠

统筹:宋峤

剪辑:朱雨柔

封面:肖甜

校对:陶善工

指导:江苏省委网信办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特别支持:上汽大众

出品:紫牛新闻/扬子晚报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