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进入四月,随着气温上升,云南蒙自的大棚蓝莓开始进入成熟期,一株株蓝莓树挂满紫色小果子,它们被亲切地叫作“高原黑珍珠”。
4月18日,今年56岁的哈尼族农民刘二姐正在云南红河(国际)蓝莓示范区采摘今年当季的蓝莓,“我一天能采摘300多盒呢,一天下来能赚200多块。平时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来找点事做。而且还是在大棚里,不用到外面晒太阳”,刘二姐笑着说道。
记者了解到,云南红河(国际)蓝莓示范区是鑫荣懋果业科技集团在蒙自建设的佳沃蓝莓基地,占地500公顷,目前是国内少数获得GLOBAL GAP认证的蓝莓基地之一。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6℃,阳光充盈,常年温暖,得以在冬春也能结出美味蓝莓。
据了解,蓝莓采摘季从11月陆续开始到第二年6月结束,而这正是进口与国产其他产区蓝莓的上市空窗期。上市时间的差异化,使得云南蓝莓找到了打响名气的支点,加上京东与其深度的合作,蓝莓为当地农民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十几个奔富村孕育而生。
展开全文
致富:蓝莓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家庭年收入翻了4倍
刘二姐告诉记者,她是从2021年开始在红河蓝莓基地开始进行采摘工作,2022年她在蓝莓基地赚了6万多元。“我还有一些退休金,加上摘蓝莓赚的钱,非常知足了!”
“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都去蓝莓基地干活,采摘季按量计工资,手脚灵活的话一月挣八九千元,多的时候超一万元,年收入是以前的4倍”,村民邹先亮很满足,蓝莓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2020年,邹先亮在自家的小院盖起一座二层的小洋楼,加上装修,一共花了近20万,家里多了一辆20多万的小轿车,农闲的时候,全家人喜欢各地走走看看。
作为云南的特色农产品,蓝莓不仅让当地果农实现了致富梦想,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近几年,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村子里来了很多农技公司,开展家庭农场合作,带动农户科学种植,并参与分红;另外还有如佳沃这类知名品牌,实施流转土地,农户为品牌种植,并赚取劳务费用。
据介绍,蓝莓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及蓝莓种植采摘工作,每年产季用工数量超2万人次。此外,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每年还能拿到每亩一千到两千元不等的土地租金。
蒙自市草坝镇就能村委副书记杨文革说,如今,蓝莓种植的经济效益已经辐射到周边七八个乡镇的20多个村子。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工作,果农在致富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金钥匙”。
升级:数智化供应链将云南蓝莓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缩短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起,电商平台京东就开始关注寻觅云南蓝莓的独特风味。2019年,山地蓝莓正式上线,成为云南蓝莓在线上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京东超市的出现也为蒙自蓝莓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市场。
数据显示,仅2022年一年,云南蓝莓卖出的4个亿中,线上渠道就占比1亿,其中京东就销售了8000万。而鑫荣懋集团则成为京东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京东平台销售近20万件蓝莓,销售额约2500万元。
伴随云南蓝莓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每天都有数万蓝莓订单从平台发往全国各地。基于京东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以及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的配送网络,云南蓝莓通江达海,让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地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千里之外的新鲜风味。可以说,京东数智化供应链的运作,将云南蓝莓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缩短,为蓝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事实上,除了京东超市,互联网+农业的探索也成为了蓝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蓝莓产业不仅实现了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更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业界观点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传统产业需要向互联网+农业的方向发展,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科技创新和合作共赢,传统农业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塑造、电商平台等多方面的合作,云南蓝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中国果蔬产业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相信未来,云南蓝莓产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更多的果农和地区带来更多的福祉和机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