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龙抬头”啦!不仅要剃头,还有这4种食物要记得吃哦!_春饼_龙抬头_草木灰

01

“龙抬头”的起源是什么?

今天,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如:尧王出示说、伏羲农耕说、武则天惹恼玉帝说。

但综合来看,“龙抬头”的出现与古代民间祈雨活动以及皇帝“躬耕”劝农活动有密切联系。

从节气时间来看,“龙抬头”正处在惊蛰、春分之间,此时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02

“龙抬头”习俗有哪些?

虽然“龙抬头”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但民间对这一天十分重视,并且衍生出很多习俗。

1.剃龙头

“二月二理发”是流传最广的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选择到理发店理发。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父母希望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

大人理发,则表示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2.采龙气

所谓“气”就是指精神气,传说二月二这天早上的5-7点,龙会从东方升腾。

展开全文

所以人们要早早出门,面朝东方,也就是龙所在的位置,深深呼吸一大口新鲜空气,也就是吸收龙气,寓意一年都有精气神。

3.开笔写字

相传农历二月初二是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所以古时候人们会在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以启蒙明智,希望孩子长大断文识字。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4.熏虫和引龙伏虫

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此时天气逐渐变暖,各种昆虫都开始活动,但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和农作物都是有害的。

所以古时人们便在这天燃烧熏香,希望驱散毒虫。

还有的地方流行“引龙伏虫”,其中最有特点的做法是撒灰,撒灰十分讲究。

先是从自家门口用草木灰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保佑人财两旺;

然后将草木灰撒在墙脚,呈龙蛇状,表示招福祥、避虫害。

人们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5.敲龙头和围粮囤

“敲龙头”就是指在二月二早晨,用一根长竿击打房梁,把龙唤醒,还要口念“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围粮囤”则是在院中用灶灰或草木灰撒出一个大圆圈,然后把粮食放到圆圈中央,称作“打囤”或“填仓”。

二者都是企盼当年大丰收,仓囤满满。

除了这些祈愿 新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还有一些忌讳,比如忌针线、洗衣、盖房等,以防伤到龙眼或龙皮等。

但如今人们更多是把这些忌讳视为一种对“龙”的尊重,并希望在“龙抬头”这天,开启新一年的好运!

03

“龙抬头”要吃什么?

二月二这天,人们在饮食上也有一定讲究,并且还会给食物加上“龙”的头衔:如面条称“龙须面”、饺子称“龙耳”、春饼称“龙鳞”等。

今天给大家介绍4种主流饮食风俗。

1.吃猪头肉

古人认为猪是“地龙”,猪头也就寓意着龙头,所以二月二这天,人们要吃猪头肉。

吃了猪头肉就代表抬起了龙头,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且被卤成酱红色的猪头,也有鸿运当头之意。

2.吃龙须面

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形似龙须,故起名为龙须面。

龙须面又细又长,是“龙抬头”这天的传统食物之一。

吃龙须面,意味着“扶龙须”,表示对龙王的尊重和敬佩,并期望龙王可以庇佑全家,保家人平安健康。

3.吃春饼

立春要吃春饼,“龙抬头”也要吃春饼。

春饼又圆又薄,被人们看作“龙鳞”,吃春饼就代表摸龙鳞,会收获好运。

做好的春饼再卷上各种时令蔬菜,味道鲜美,也象征着团圆美满。

4.吃饺子

饺子在中国传统美食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龙抬头”这天,饺子以“龙耳”的名字出现。

这天的饺子馅最好选韭菜,因为春天的韭菜是最鲜美的,而且韭菜还有“长长久久”的寓意。

“龙抬头”吃韭菜饺子,不仅财运亨通,家庭也会幸福美满、长长久久。

“龙抬头”之日,也是春回大地之时,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每个人都能不负春光,开启美好的新一年!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

撰文排版| 宋宇

视觉设计| 宫颖

《父母必读》2023年1-2月刊已上市

现在订阅全年杂志,

即可成为《父母必读》会员,

还有超值赠品!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