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民办高校-吉林外国语大学_专业_英语_法语

吉林外国语大学创办于1995年,坐落于长春市净月潭旅游风景区,有在校生12000多人。学校已成为吉林省培养“多语种翻译+”人才和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摇篮。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坚定地提出公益性办学、不要个人回报的学校,是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进行财产公证的民办高校。

展开全文

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点高校”。2011年成为首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翻译硕士)的培养试点民办高校;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所在美国开办孔子学院的民办大学;2016年成为全国唯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民办大学;2017年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的民办大学;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

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46个本科专业,涵盖20个外语语种及7个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球村)、13个吉林省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翻译、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会计、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出版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其中翻译硕士覆盖英、日、俄、朝、德、法、西、阿、意9个语种。

英语学院建于1995年,设有英语、翻译、商务英语3个本科专业。英语、翻译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商务英语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开始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商务英语)硕士研究生,2017年开始招收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4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开展2+2双学位、3+1+1本硕连读等项目。

东方语学院成立于2012年,下设日语(含日韩英多语人才实验班)、朝鲜语、英语(英日双语、英韩双语)、阿拉伯语、蒙古语、印度尼西亚语、波斯语、泰语本科专业,同时设有日语口译、日语笔译、日朝双语口译、朝鲜语口译、朝鲜语笔译、阿拉伯语口译六个翻译硕士专业方向。日语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首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英日双语、英韩双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朝鲜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阿拉伯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吉林省唯一招收阿拉伯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单位。

西方语学院成立于2012年,下设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德语(中外合作办学)、西班牙语(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英德双语)、英语(英法双语)、英语(英西班牙双语)等本科专业(方向)及翻译硕士法语口译、法语笔译、德语口译、德语笔译、西班牙语口译、意大利语口译6个方向。其中,法语专业、英语专业(五年制)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立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开设“法英西多语人才实验班”,2022年开设“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

中东欧语学院开设俄语、波兰语、捷克语、塞尔维亚语、匈牙利语和乌克兰语等六个本科专业。2012年,俄语专业招收口译方向研究生。实行“小语种+英语+第三门外语”培养模式,“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建有24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涉及经贸、旅游等领域。

新文科实验班

1.翻译专业(同声传译实验班)

汇聚校内精英教师及国内外翻译领域专家为学生授课,实施“双导师制”,定期邀请业界知名学者、行业人士开展相关讲座;设计了特定的实践活动及课程,助力学生参加人社部CATTI考试,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不少于300磁带时的口译录音及10万字的笔译实践量。为适应国际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了第二外语课程(法语)。通过系统学习,法语沟通能力要求达到专业中级以上水平。

2.日语专业(日韩英多语人才实验班)

实验班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日语、韩语和英语教师队伍,采取“语言、交际、文化”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日本和韩国40余所大学的校际合作平台,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始终,倾力培养高素质日韩英多语复合型人才。

3.法语专业(法英西多语人才实验班)

实验班采用“法语+英语+西班牙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培养模式,安排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实习环节安排校内、校外双导师。与多所法国、西班牙知名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法英西多语人才。

4.汉语言文学专业(国际传媒实验班)

实验班采用“中文+传媒”的培养模式,采取“双导师”的管理模式,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教师团队,为每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提供学习和学术指导。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国外高水平高校的学习(含短期研学项目、双学位项目等)机会和国内外知名传媒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实践机会。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士双学位等留学项目;获批4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300人左右;每年学生出国出境参加本科双学位和本硕连读等留学项目以及长、短期语言文化交流达800余名,部分专业学生出国比例达到100%。

西班牙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吉林外国语大学与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合作,从2021年起开始招生,是目前省内唯一一个可以授予中-西班牙双方院校本科学位的项目。采用“3+1”模式,前三年在吉林外国语大学学习(期间由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派教师到吉林外国语大学完成相关课程的授课任务),第四年在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学习。西班牙方教师授课时数占课时总数的34.4%,中方教师授课时数占65.6%。

德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始于2017年,由吉林外国语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合作举办。采用“3+1”模式,前三年在吉林外国语大学学习(期间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派教师到吉林外国语大学完成相关课程的授课任务),第四年在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学习。德国教师授课时数占64.9%,德方授课时数占课时总数的35.1%。

俄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22年秋季开始招生,由吉林外国语大学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采用“3+1”模式,前三年在吉林外国语大学学习,第四年在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学习。俄方教师授课时数占课时总数的35%,中方教师授课时数占65%。在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就读期间,还可同时辅修完成该校中俄互译(经贸方向)专业。该专业同时设有硕士、博士培养计划,获得俄方本科学位的项目学生,可享受免试攻读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该专业硕士(博士)的机会。获得俄方对外俄语师范教育学位后,可直接在俄罗斯本土从事教师行业,无需另外考取教师资格证。

学校拥有大型综合性语言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地球村,201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图书馆有中外文纸质和电子图书253万册,电子期刊2.4万种,数据库40个。

2022年学校迎来了2964名本科新生,631名硕士研究生,46名国际学生。

2022年在河南招生批次:

注:1.德语、德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收英语或德语语种考生。

2.西班牙语、西班牙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收英语或西班牙语语种考生。

3.法语专业招收英语或法语语种考生。

4.日语(日韩英多语人才实验班)、法语(法英西多语人才实验班)、翻译(同声传译实验班)专业和其他外语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5.汉语言文学(国际传媒实验班)专业要求外语成绩不低于100分,语文成绩不低于110分。

6.英语(英德双语、英法双语、英西班牙双语、英日双语、英韩双语)专业中除英语外的小语种均为零起点培养,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05分。

7.日语(日韩英多语人才实验班)、法语(法英西多语人才实验班)专业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

8.翻译专业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05分,语文成绩不低于100分;翻译(同声传译实验班)专业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语文成绩不低于100分。

9.英语(英韩双语)、朝鲜语专业只招收非朝鲜族考生。

10.蒙古语专业只招收非蒙古族考生。

以2021年在河南招生情况为参考:

2022年5月,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年全球国家翻译能力指数、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发布,吉林外国语大学入选2021年中国大学翻译能力指数(大陆地区)排行榜100强,排名第65位,是排行榜中唯一一所民办大学。

来源 | 吉林外国语大学官网及公众号、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大学排名及优势专业数据来源于软科官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