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辛追夫人这类古尸,看出土的照片明明很恐怖为什么很多报道都说「栩栩如生」?有些古尸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_尸体_古尸_考古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古尸 尸体 古尸 考古

本文目录

  • 像辛追夫人这类古尸,看出土的照片明明很恐怖为什么很多报道都说「栩栩如生」
  • 有些古尸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
  • 辛追夫人这类古尸,明明很恐怖,可为什么很多媒体报道确却“栩栩如生”
  • 千年古尸“楼兰公主”是真的吗
  • 考古结束后,古墓里皇帝、大臣、百姓的尸骨是怎样处理的
  • 欧洲沼泽里挖掘出多具千年古尸,不腐不化,这能用科学解释吗
  •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像辛追夫人这类古尸,看出土的照片明明很恐怖为什么很多报道都说「栩栩如生」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充满了盗墓小说式的传奇色彩,特别是出土的“栩栩如生”的汉代女尸更是为此次考古行动蒙上了一层神秘氛围。

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当时已经打了一场珍宝岛战争,双方也在边境线陈兵百万,国际形式极其紧张,很多人认为中苏之间难免一战。于是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口号“要准备打仗”,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定还会对这个口号记忆犹新,“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种标语随处可见。

为了响应国家的备战号召,军区366医院准备在湖南省长沙市的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下修建地下医院。随着大量的工程机械的到达,修建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工程开始不久的一天,几个工人用钢钎钻洞试探土质,拔出钢钎之后,从洞孔里突然冒出一股刺鼻的气体,工人们吓了一跳。有胆大的工人以为可能是沼气,于是擦亮一根火柴看能不能点燃。这一点不要紧,只见一道蓝色的火焰从洞孔中喷出。这火焰绝不是沼气的样子,泛着冷色调的蓝幽幽的火焰有点像传说中飘忽不定的鬼火。

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听说这件事之后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古墓,在向上级报告之后开始了抢救性发掘。随着发掘的深入,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事件诞生了。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出土的一件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女尸出土时躺在20厘米深的无色液体中,身体各项组织完好,肌肉尚有弹性,血管清晰可辨。经考古学家证实,这具女尸是长沙相利苍的夫人辛追,这位老太太一跃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著名的老太太,风头甚至盖过了她的商朝前辈妇好。

当时的报纸在描述这具古尸的时候用了“栩栩如生”一词,这个词汇后来也被多次引用。但是,这只是一种文学性的说法,从照片上看,这具尸体不仅谈不上“栩栩如生”,反而有些恐怖,尸体的五官已经变形扭曲,舌头伸出口外,算得上是能够引起观看者极度不适的限制级图片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开棺时尸体是栩栩如生的,开棺后与空气发生了反应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其实,这种说法应该不可靠。我们活人把手放进水里时间久了都会泡变形,何况是一具尸体在液体里泡了两千年呢?

其实,“栩栩如生”这个词已经被考古界用滥了。1979年考古学家在罗布泊出土了一具女性干尸,后被考古界称为“小河公主”。当时的报道也用了“栩栩如生”一词,但从照片看虽然恐怖程度比不上马王堆女尸,但跟“栩栩如生”相去甚远。
古人下葬之后,长期深埋于地下,与土壤和水相互反应,尸体会逐渐腐烂,经微生物分解,肌肉组织很难保存下来,有些连骨头都会化为尘泥,例如海昏侯刘贺的尸骨就仅剩几枚牙齿了。个别特定条件下能保存下来的尸体可以说寥若晨星,更不用说马王堆老太和小河公主这种保存完好的尸体了。当考古专家发现这类尸体时惊喜之情可想而知,用一些夸张性的词汇来描述也有情可原。况且,相比万历皇帝的骷髅和海昏侯刘贺硕果仅存的几颗牙齿来说,马王堆辛追夫人和小河公主用“栩栩如生”一词来形容并不算太过分。
我的头条号正在连载一部叙述感情的小说《天使中的魔鬼》,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直接进入我的头条页面,在连载模块就可以看到。小说的开头是: 我没有料到,人生如戏这个词竟然在我身上应验了,并且同样的戏码演了一遍之后,男女主角互换了一下角色,重新又演了一遍,让我不得不感叹造化弄人……

有些古尸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

我是个法医,就是出非正常死亡现场以及检验尸体的法医,法医病理研究生毕业以来,已经工作了十几个年头了,因为职业的缘故,现实工作中也会遇见干尸,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吧。(对法医学感兴趣的朋友,请给个关注,谢谢)

古尸如果千年不腐,在法医学上称为保存型尸体,这样尸体包括木乃伊(干尸)、尸腊化尸体、泥炭鞣尸以及一些特殊性古尸(马王堆女尸)等,其实这些千年不腐女尸都是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我在下面一一讲解。

一、木乃伊

这里包括古埃及木乃伊以及中国的古干尸(小河公主)。

古埃及木乃伊的做法堪称复杂,制作过程原先的问答我已经写过,包括取出内脏(包括脑组织但是不包括心脏),尸体的消毒以及脱水,然后整个尸体涂上松脂用亚麻布包裹,这样防止食尸性昆虫叮咬又能迅速脱水形成干尸。

中国“小河公主”,是2003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泊小河遗址发现的一具女性干尸,该干尸保存完好,面部笑容甚至清晰可见。第一、罗布泊地处沙漠空气干燥,尸体可以迅速脱水,第二,死者尸体被放在胡杨干掏空的树干中外面用牛皮包裹,牛皮干燥以后给尸体包裹的结实,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干燥环境。其实在沙漠中发现的尸体多数以干尸情况保存下来,跟沙漠高温、干燥、脱水环境密切相关。

二、尸腊化尸体。

工作这么多年,遇见尸蜡化尸体就一具。其实尸腊化尸体形成,是因为尸体在水中或者潮湿的泥土中,皮下及脂肪组织因为皂化或者氢化作用,形成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的物质保存下来。前提条件无论水中还是潮湿泥土中,必须含有很多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跟尸体中的脂肪相互作用形成脂肪酸盐而使尸体保存下来,但是这样的尸体只能看出大致轮廓,面部容貌也是模糊不清,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风干,掉渣”。

第三个、泥炭鞣尸。

这样的尸体一般在酸性土壤或者泥炭沼泽中,因为鞣酸或者腐殖酸的酸性环境中,尸体腐败停止,皮肤逐渐软化,骨骼脱钙,变成体积较小、重量变轻、易弯曲的软尸。但是这样的尸体少之要少,只是在教科书上看过图片。

第四、特殊保存尸体。比如马王堆女尸。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一具汉代女尸,墓深16米,封土厚4米,葬具是由一椁四套棺组成,墓底填有15厘米厚的白膏泥,椁外有厚1米多和半米多木炭包裹。尸体后经考证为长沙国丞相之妻,葬于公元前168年,尸体尸长154厘米,重34.3公斤,外形完整,全身湿润,半浸于弱酸性棺液之中。尸检时候,头发附着牢固,软组织有弹性,内脏器官保存完好,胸腹臀部双下肢轻度尸蜡化,全身骨骼脱钙。

可以分析死者在死后埋葬以后,尸体发生过腐败,但是因为棺椁密封很严,棺椁中空气逐渐耗尽,腐败停止,加之外面有木炭和白膏泥,慢慢尸体形成一具干尸,后因为地质变化,死者被酸性液体浸泡,出现尸蜡化以及脱钙现象。我想出土的时候也并不像有些刊物说的栩栩如生,而是腐败以后的样子。

当然这样的保存型古尸还有很多,埋葬环境不同、年代不同、棺椁的材质不同,但是都是因为某些原因保存下来。

综上所述,千年不腐古尸各有各的故事,形成的条件各有各的不同。

我是“非著名法医”,,以专业视角解答相关专业问题,期待您的关注!

辛追夫人这类古尸,明明很恐怖,可为什么很多媒体报道确却“栩栩如生”

辛追夫人的尸体栩栩如生是有根据的,虽然辛追夫人出土以后经过一周时间才露出面貌,这个时候已经是眼睛和舌头都突出来了,尸体也散发出腐臭的味道,这样的尸体根本说不上栩栩如生。但是从辛追夫人出土时的情景来看,辛追夫人在出土的那一刻确实应该是栩栩如生的。

辛追夫人出土时的情景

1972年对马王堆一号墓进行挖掘的时候出现很多怪异的现象,当挖到白膏泥层的时候,泥土里还有很多新鲜的绿色树叶和树枝,这些枝叶都是2100多年前留下来的,却依然非常鲜艳,就像刚从树上掉下来一般。

从一号墓中还发现了一盆莲藕汤,上面的莲藕一片片非常分明,但是当考古人员对莲藕拍完照以后就发现少了许多,再等这盆2100多年前的莲藕汤端到车上时已经只剩下汤,藕片已经完全消失了,氧化速度非常惊人。

辛追夫人就是在一号墓中被挖掘出来,一共有4层棺椁。工作人员把层层棺椁打开以后,里面的尸体还裹了20层衣物!这些衣物都相当精致,有丝绸和麻布,由于年代久远,丝绸已经氧化非常厉害,一碰就碎了,因此工作人员剥离这些衣物整整花了一周时间。

当工作人对裹在辛追夫人身上的衣物进行剥离的时候,已经开始闻到尸体腐烂的臭味了。也就是说棺椁被打开的那一刻是没有臭味的,尸体在那一刻应该是相当完好,就像那盆莲藕汤一样新鲜。直到工作人员剥完最后一层麻布衣服,辛追夫人才露出面容,此时的辛追夫人已经是“巨人观”状态,眼睛突出,舌头也伸出来,这是由于尸体腐败引起体内产生气体,气体向外膨胀的时候产生压力造成的现象。而巨人观现象通常是人死后5至7天出现的,这真好是剥离外层衣物所用去的时间。

因此可以推断,辛追夫人出土的时候肯定是栩栩如生的。因为连棺椁外面的树叶、莲藕汤都可以保持新鲜的状态,在层层密封棺椁里的尸体肯定保护的更加好。

虽然在辛追夫人衣物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但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回报,从辛追夫人的衣物上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非常高超,她衣物中有蚕丝制作的素纱禅衣重量仅48克,如果去掉衣领和袖口上的修边布,整件衣服只有25克,一件衣服折叠起来可以放进一个火柴盒中。如此高超的纺织技术在现代也无法完成,对于如此高超的纺织技术只能用鬼斧神功来形容了。

马王堆墓的发现在考古中意义非常大,而辛追夫人千年不腐更是一个谜。

千年古尸“楼兰公主”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1981年4月罗布泊地区所发现楼兰少女古尸,死亡时距今3800年左右。这具女尸体肤指甲完好,皮肤红褐色,还有弹性。而且,这具古尸衣着华贵,绝对不是一般的寻常富贵人家的女子,而是一位“楼兰公主”,因为墓葬里并没有一起埋葬的男性,所以的确可能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少女,至于“公主”一说,只是为了满足大家的想想而已。

形容一具女尸,除了专业做考古的人士,你可能很难想到一个词:【漂亮】,恐怕在别人口中漂亮的古代女尸,你见了只有一个感觉:【恐怖至极】!

但当你亲眼见到“楼兰公主”,你会发自肺腑的感慨:她生前会是如此的端庄美丽,如此的讨人欢喜。

标准的美女脸型,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长长的睫毛,再配上身上的公主衣着,仿佛没有死去,而是在沉睡,真的让人不禁想穿越回几千年前,一睹她的芳容。

古尸的照片我是欣赏不来的,虽然俺叫科学重口味,但是本宫真的觉得可以用“美丽”来形容她。

有科学家还原了她的生前模样,是这样的,美吧?

所谓的“楼兰公主”其实不是只有一位,而是有好多具女尸。他们都是这样保存的,将树干抛开,制成棺木。

“楼兰公主”之所以能够千年不腐,原因在于气候的干燥,棺木埋葬又浅,所以尸体得以保存了下来。

爱答冷知识的重口味萌妹子,欢迎关注!

考古结束后,古墓里皇帝、大臣、百姓的尸骨是怎样处理的

谢谢邀请!对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古人尸骨,一般有如下几种处理方式:

(一)对于大批量普通百姓的尸骨,一般会选择就地重新埋藏。

(二)对于比较完好,或有重大价值的古人尸骨,则会被专门机构进行妥善保存,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陈列于博物馆中供公众参观。

1、原址陈列:向公众展示当时的葬俗、葬式等,如半坡遗址中墓葬。

2、展厅陈列:

比如保存完好的涞水人化石,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

再比如:南越王的遗骨几乎成渣,但尚完好头骨残片和部分牙齿,也被陈列出来。

再比如:作为重大考古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妻子辛追的尸体,由于保存完好,历经2000多年而不腐,是极罕见的湿尸,因此也陈列于博物馆中。

(三)目前为止,大一统朝代的帝陵,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只发掘过明定陵。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帝后的尸骨被一把火烧掉了。加之当时的保护手段、技术都有欠缺,很多珍贵文物未能保留下来,因此,后续有关帝陵的主动发掘计划都被终止了。

注: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欧洲沼泽里挖掘出多具千年古尸,不腐不化,这能用科学解释吗

欧洲沼泽里挖掘出多具千年古尸,这个事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丹麦的一名工人正在一片沼泽地里挖掘泥炭,在切割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具类似“木乃伊”的尸体,当时的状况是身体侧卧蜷曲,颈部还拴着一根皮绳,随即这名工人就报警,警察、附近地区的博物馆馆长和一位考古人员相继来到这里,并且对这具古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此后,在欧洲类似这样沼泽的区域,又有多次发现古代人干尸的事件,其中一部分尸体有着暴力破坏的现象。经过同位素测定,这些干尸大部分的形成时间,是距今2000年左右的铁器时代,通过对尸体的进一步检测,发现这些尸体很多都拥有明显的外伤,比如用脖子上面有勒痕、胸前有刀具刻印的图案等等,表明这些尸体并非自然死亡。而且据文献记载,那个时代对于死者的处理,一般都是利用火进行焚烧,很少直接埋葬的,研究人员推测这些人员很有可能是作为祭祀用品杀掉的,然后将沼泽作为保存死者灵魂的地方,将这些尸体运到沼泽里进行掩埋。

那么,为何经过这么多年的时间,这些尸体没有被分解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里的沼泽环境,不利于可以分解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大量存在。一方面,这些沼泽的水中含氧量极低,矿物质也很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另一方面,沼泽中的水呈较强的酸性,不利于腐生细菌的生长,尸体的外层皮肤也会在酸性环境中变得更加致密,对内部的器官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第三,泥炭藓在此类沼泽中分布较广,它有限制其它生物生长、吸聚水分、形成致密泥炭层的功能,也对尸体的保存具有一定作用。

于是在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中,这些古代人的尸体能够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保存完好,没有腐烂。后来,部分这样的古尸被人工挖掘出来,通过特定的保护措施,转移到博物馆内进行珍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考古发掘后, 被发掘的古尸是怎么安置的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件事情,并不是所有的古墓打开之后都是有尸骨的,很多古墓打开之后棺椁里都没有尸骨,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尸骨早就腐烂没了,最多也就是有一些零散的骨头,其余的早就尘归尘土归土,完整的尸体其实还是比较罕见的,至于类似辛追夫人的尸体基本上见不到,只要出土便会轰动世界。

那么假如说古墓中挖出了尸骨一般都是如何处理的呢?首先第一步肯定是想办法拼凑出完整的骨头,然后拿回实验室进行各种研究,研究结束之后大部分都会被封存起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尸骨都有考古价值,这些也就只能封存起来,如果是有价值的尸骨,研究结束之后还会送进博物馆进行展览。

没有考古价值的尸骨有的时候也会被一些小地方文物局要去,他们会将其放在某个地方,进行展览吸引更多的人参观。假如说是保存完好的尸骨,甚至是类似辛追那样不腐的尸体,肯定是要用最好的技术继续保存的,这样的尸体考古价值非常高,不仅仅是需要做研究,每年还会有无数慕名而来的人前来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些尸骨既没有考古价值,而且上面还带有尸毒,这样的尸体只会保留一点,剩下的全部都会火化处理,简单的说,发掘出的古尸重点还是要看有没有价值,如果没有一点价值的尸骨,那肯定是得不到重视的。

有趣的是当辛追夫人出土之后直接轰动世界考古界,日本首相访华的时候,专门说能不能送他几根辛追的头发,这个要求直接被拒绝,后来美国更是提出要拿月球上的一点土壤来交换辛追夫人的几根头发。所以说考古发掘的古尸如何处理,主要是看其价值。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