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周一上午,在上海市第四聋校的升旗仪式上,学生们一边有力地打着《国歌》手语,一边大声“唱”着国歌。尽管他们的声音很轻,甚至有些含糊不清,但是这样的场景依然振奋人心。
从2021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已经实施了三年,这是以聋人手语使用者为主体研制的国家通用手语规范化的成果,切实解决了多年来聋人手语使用者在奏唱国歌的场合上规范、统一、严肃地使用手语表达国歌的愿望。
学习《国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上海市第四聋校是目前上海历史上最悠久的聋人教育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37年的中华聋哑协会附设战时聋哑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听障学生口语教学的实验和探索,在补偿听觉障碍、发展语言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上海市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对普通孩子来说,学唱国歌易如反掌,但是对听障儿童来说却没那么简单。第四聋校德育教导彭晨炜介绍说,普通学校的学生从小就听国歌,进入学校时可能对旋律已经很熟悉,但听障孩子大多是进入学校后才“听”到国歌,而且低年级孩子刚进校还不识字,手语动作全靠机械记忆,因此需要老师不断地教才能学会。
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记者看到操场大屏幕上播放着国歌手语的视频,小主持人领打手语,全校学生跟着一起边“唱”边打手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国歌歌词中的涵义,因此学起来很快,打手语已经算得上是规范和标准的了。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打手语国歌确实有些困难。除了听障孩子之外,学校里还有一些患有自闭症、情绪行为障碍以及多重障碍的孩子,他们只有经过更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彭晨炜告诉记者,无论如何,学校会让每一个孩子参加升国旗的活动,让他们有一种“仪式感”,时间长了,他们都会有进步。三年级学生王梓骏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升旗,知道了要立正,不能笑,还要庄严肃穆。
展开全文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手语是我国千万听力残障人使用的“普通话”。推广国家通用手语,一起使用正确的手语,唱响《国歌》,对听障孩子而言意义非凡。学校校长吴蓓芬说:“规范国歌手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听力障碍人士语言文字深切细致的关怀。同学们也在使用规范国歌手语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好地理解了国歌。”
“我会学好国歌手语,因为我爱我的祖国”
在学校教导主任孙骄看来,通用版的国歌手语更规范、歌词也更贴切。“以前的国歌就是根据字面意思在打手语,现在更有一种意境和情感在里面,更好地表达了国歌的涵义。”
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国歌,学校老师们也动了很多脑筋。一年级新生不会手语,他们的手势是指向性的,例如,想喝水的时候,就会指一下“水杯”;需要书本的时候,就指指书本......但是,规范的手语和自然手势的差别很大。如何让孩子们在自然手势和规范手语之间建立联系是老师们在思考的问题。
在学打“长城”这个手势的时候,学校教师乌稼闰拿出长城的图片,她双手食指和中指弯曲,边弯动边从中间向两侧做一高一低的起伏状移动,表示延绵起伏的长城形状。孩子们通过老师的动作和图片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教“唱”国歌的时候,乌老师把国歌的歌词分解为一个个词汇,她先让学生学会“起来”“前进”“长城”等关键词语,再慢慢增加句长,最后加上一些助词的运用。很快地,学生们就学会:双手平摊,掌心向上抬起是“起来”;双臂平行掌心向下,以肘部为圆心向左前方摆动为“前进”......
学生蒋见逸说:“每当唱起国歌,打起手语,我眼前就会浮现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排除万难,勇敢、坚定地把我们美丽的祖国建设得越来越好的画面。我会认真地学好手语国歌的。”王梓骏也说:“我觉得要把国歌手语打得和哥哥姐姐一样好挺难的,但我会努力,因为我爱我的祖国!”
在给学生教手语的时候,要想动作整齐划一还涉及到镜面手势和非镜面手势的差异。乌稼闰告诉记者,最难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手势转换为镜面手势。此外,结合手势语和手指语,老师们还要加入一些表情,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更多人走进听障人群,了解国歌手语
疫情期间,学生们以观看升旗仪式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但是,刚入校一、两年的学生还没戴上红领巾,如何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升国旗的意义,感受升国旗的仪式感呢?当时,学校教师乌稼闰就动手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升旗台。每天升国旗的时候,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乌老师手动在镜头前缓缓地升起国旗。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形象生动的升旗台吸引了,自觉地向着屏幕行注目礼,浓浓的爱国情油然而生,一天的学习也从这庄严肃穆的一刻开始了……
“现在的国歌手语更符合聋人的语序,也更规范,为聋人表达爱国之情提供了一种渠道。” 彭晨炜说,通过国歌手语的发布,很多人才知道原来国歌也有手语版!原来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以这种方式来学唱国歌。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原来手语也有南北方的差异,甚至也有手语方言,国歌手语正式发布之后,聋人“唱”国歌就统一了。当看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和二十大开幕式现场都有手语播报的时候,第四聋校教师邢蒋峰就觉得特别感动,他用手语告诉记者:“这和学校里学的是一样的,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使用国歌手语!”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实施以来,第四聋校也不断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促进残健融合。师生们不但走进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在二中心的学校电视台录制专题节目,教同学们古诗手语和日常手语会话,还与交大附属黄浦实验小学的学生一起合作介绍周公馆的故事。从2021年3月开始,第四聋校和黄浦区语委办共同开办了“心手相应”手语微课堂。老师们以视频动图的形式定期讲解一些通用手语知识,还结合“推普周”“进博会”“国家宪法日”“冬奥会”“全国助残日”等主题,制作了专题手语教学视频,不但宣传普及手语,也为听障人士送上了一份贴心福利。
用手语“唱”国歌
一起表白祖国吧
词语分解教学
你学会了吗?
视频、图片由学校提供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编辑:黄浩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