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文化游、夜间游、主题游成关键词_出游_假期_赏月

新华财经上海9月22日电(陈爱平、余俊杰、胡辰)中秋节小长假最后一天,各旅游平台假期出游数据出炉。大数据显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与家人一起短途游是人们出游的主流方式,文化游、夜间游、主题游成为“关键词”。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秋节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

携程平台上,中秋节假期周边游预订人数占出游总人数比例为56%,游客预订以主题乐园、博物馆、特色街区、城市公园等具有“城市度假”特色的景区为主,其预订量占比达到近七成。同程平台上,中秋假期周边短途出行产品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46%,相对不易产生人流聚集的公园、湖畔、动物园等户外类型景区成为热门之选。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地玩乐产品的订单量在旅行产品中占比超过50%。

人们带着“人月两团圆”的美好愿望出行,中秋节假期家庭游、亲子游是主流。驴妈妈旅游网平台上,亲子家庭是“主力”游客。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90后”与家庭一同出游群体占整体游客比重超过四成,其中“偕老出游”占比达到11%。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小长假3天时间里,健康安全是人们出游考虑的首要因素,兼具客源地和目的地属性的省市热度较高。节日里文化旅游体验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人们在中华传统佳节品味中华传统文化。马蜂窝平台称,“赏月+”已经成为年轻人出游的新时尚,适合“赏月+露营”“赏月+观星”或者“赏月+骑行”的目的地深受欢迎。

一年一度的上海旅游节与中秋节“偶遇”,沪上多项文旅活动围绕赏月及传统习俗展开:上海市徐汇区的传统活动“唐韵中秋”首次以“白+夜”的形式,在多个时尚商圈推出“快闪”活动;松江区的“上海之根文化旅游节”,提供跟随建筑大使微游松江、穿上曼妙旗袍探寻国潮文化等多种“打卡”方式;线上线下联动的黄浦“星”发现大直播,涵盖老字号、网红酒店等。

同程旅行报告称,传统的赏月习俗还带动了夜间旅游市场。中秋假期前后,国内众多景区开启“夜游模式”:游船画舫、戏曲演出、焰火晚会、夜市美食等多元化夜间文化旅游方式,让游客拥有更丰富的夜间旅游休闲体验。

北京环球度假区20日正式开园迎客,主题乐园成为假期出游“关键词”之一。去哪儿平台称,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拉动了周边乃至北京地区的住宿业。驴妈妈旅游网平台显示,中秋节假期前十大热门景区中,主题乐园占了一半,其中包括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主题乐园带来“快乐经济”元素,但又不仅仅是“快乐经济”和合家欢式的消费,而是为本地产业发展带来示范效应,最终促使参与合作的中外企业各方实现共赢。

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疫情对旅游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改变,这也倒逼行业结合市民游客出游新需求、新特点推出新服务。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佳旎预计,随着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微度假”正在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短途周边游热度有望延续至国庆假期。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认为,线下流动性的限制促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文娱业态和在线健身等新体育业态加速崛起。接下来,中国也将会在稳预期,传信心、扩市场、促消费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方面有所举措。政策面和市场面的向好会正向传导到产业面。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3成至4成。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