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女子接一通电话损失十几万:个人信息咋就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_泄露_信息_个人信息

青锋

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全国各级各类健康码数据均应限时梳理并彻底删除”。青锋认为,胡成中代表的建议依法有据,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同时为阻断网络上个人信息被明码标价出卖,应采取的一个切实的有效措施。

一个令人担忧,同时又是现实中切切实实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叫曾敏的23岁女子,接到一个人QQ加好友的申请,通过后,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发给她的几个文件夹里面,全部是她的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录、私密照片、手机里的工作文件等,按曾敏的说法就是,自己“就像衣服被扒光了一样”,任她怎么回想都弄不明白,自己什么时候什么环节出的问题,让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更让曾敏想象不到的是,在自己还想不到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时,给其发送文件夹的对方就要挟其半个小时内转过去十几万元。甚至在曾敏后悔糊里糊涂地,自己三年来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就这样突然没了”之时,对方直接通过QQ语音电话给她,说明“自己只想要钱。如果给他转钱,他就把这些东西删干净;如果不转,他就把曾敏的信息全部泄露出去”,并警告她,“如果报警,他就马上给她的家人和领导打电话”,而且,还真的拨通了曾敏领导的电话,并通过QQ语音电话让曾敏听到了自己领导的声音。

尽管曾敏最终还是选择了报警,“但警察告诉她,身份证和银行卡很可能是骗子买来的,就算找到用户本人也没用,‘而且看他们那么专业,估计人不在国内’”。

有消息证实,类似曾敏这样信息被泄露的,仅仅2022年1月到10月就“有570多亿条”,也就是说,“相当于14亿中国人,在2022年的头十个月里,平均每人泄露了41条个人信息”。而且,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均为明码标价,如“只查询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姓名和地址,价格700元/次”,以及如果代理这样的服务,则需要5000元的代理费等。

那么,一向保护非常严格的个人隐私,怎么就被泄露,而且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了呢?

有关专业人士披露,当下信息交易的主渠道大都是“暗网”,也即所谓的隐藏网(Hidden Web),“普通用户无法通过常规互联网手段搜索和访问,它的设计让用户身份高度隐密,暗网社群之间也不能互通”。其中,在暗网中被泄露并拿来公开出售的信息,“包括政府机构公民信息;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客户信息;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机主以及互联网、快递、酒店、房地产、航空、医院、学校等各行各业的客户信息”等。而且,“信息贩卖商通过境外社交软件和暗网等方式交易”,他们往往会隐藏IP地址,让普通人,甚至监管部门,都无法准确查出归属于哪个省份或城市,导致“调查、取证困难”等,以逃避打击和法律制裁。

因而,在目前条件下,要想个人信息不成为他人明码标价的商品,除了自己设置较为复杂的交易密码,以及不同账号设置不同交易密码外,遇有非法请求使用个人数据或不明请求的,一律予以拒绝,或许是最原始也最为有效的防范手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