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一明显漏洞,几乎无人发现,最后被11岁小女孩发现_西游记_孩子_读书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民间俗语》

这句话是民间的一句俗语,因为人们认为《水浒传》有一定的煽动性,并且主要讲述兄弟情谊,所以当孩子们还小,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是很容易被这种拉帮结派的兄弟情冲昏头脑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尽量少看《水浒传》,而当一个人在年老时尽量不要看《三国演义》,那是因为一个人在经历了一生之后,总是会有很多的人生经验,或者属于自己的做事风格。

在看过《三国演义》之后,人就会用各种各样的计谋去对付他人,本身就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再看一些用计谋的题材剧很可能不利于社会发展,所以人们就有这样的俗语,除了这两本名著之外,还有两本是非常经典的一部是《红楼梦》,《红楼梦》可谓是中国的百书之王,因为这部著作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学科,也只有这本书能够独立地成为一门学派,而另一本就是《西游记》。

西游记中的不一样

《西游记》在初看时,人们只看到了妖魔鬼怪,并且大多数喜爱看《西游记》时的少年儿童,但是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看到了其背后的深意的话,会发现《西游记》之所以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有他独特的优点的。西游记基本是每一个学生都必读的课本,尤其是在小学的时候,更是作为每一个孩子的必须读物,在小的时候我们理解西游记就是讲述了一个四人团队去取经的故事,从而会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必定会成功的道理。

展开全文

我们在看西游记时,总觉得都是光怪陆离的世界,妖魔鬼怪也没有那么令人害怕,反而非常可爱,一路打怪升级的孙悟空也是很多小孩子的偶像,那时我们看西游记可能只看到了他的外在,但是随着年纪的逐渐长大,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就没有了,当年只看孙悟空武艺高强或是哪个妖精更厉害,如今再看反而会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儒释道等更深层次的宗教问题。

也可以看到很多为人处世以及用人之道,这都是我们曾经所不能看到的,有人甚至会调侃说小时候总觉得孙悟空天下第一厉害,降妖除魔,什么样的妖怪都能打死,可是长大之后我们再看才发现大部分的妖魔都会被天上的神仙所收走,而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后台的,才会被孙悟空打死,这也许有些讽刺,但其实长大了才发现现实就是这样子,还有人说,为什么有些神仙和妖怪在为自己搏斗时,无意就十分高强。

童年的马思奇

到了为领导和团队打仗时,武力值就变得如此低,其实这背后隐藏的含义必须知道长大了才能发现,这也许只是一种不知所谓的厚黑学,但细品起来却是不一样的西游记。西游记虽然是很多孩子的童年读物,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看书的时候都没有独立的去思考,也没有提出自己的问题,总是得出一样的中心思想,从书中也得到了一样的见解,似乎每个人读书都是带着标准答案去的,根本没有认认真真去读一本书。

试着去寻找不一样的答案和思想,似乎在读书之前总是带入一个标准答案,最后得出的结论千篇一律,几乎所有的孩子读西游记都认为西游记只是讲了师徒四人去取经通过,坚持不懈到达西天取经成功的故事,只是从中领会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却没看到其他不一样的地方。在杭州有一个女孩名叫马思奇,他也是一个小学生,仅仅只有五年级,从小她就快读书,并且以读书为乐。

很多小孩子的兴趣爱好都比较闹腾,但是马思奇却十分安静,他觉得读书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也能让他十分尽心,更能够学到很多知识,所以从小他就爱泡在图书馆里,还流连于各种书吧,这阅读十分痴迷,这种孩子可以算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马思奇读书从来不死板,他非常爱思考,他读过不同版本的四大名著,对西游记更是喜爱,但是在读书的时候它就发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漏洞,几乎是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

发现西游记的秘密

马思奇通过不断地翻阅不同版本的西游记以及影视剧,通过对比才发现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到西天经过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也到达过不同的国界,通关文牒可以作证,但是这师徒四人在途中总是会食用馒头来充饥,虽然说出家人一般都是以化缘为主,也不食肉类,不穿奢侈,吃白面馒头最能够体现艰苦朴素之意。

其实在不同的地域所食的主食肯定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可能会吃馒头,但是他们所去的西天现如今是印度的天竺,印度的主食,可能就不以馒头为主,其实这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吴承恩就是一个南方人,他在江淮地区而吴承恩所写就的美食大都与他的家乡有关,这也许就是作者自己的情感带入,但是这个漏洞却被细心的马思琪发现了,从而提了出来,被人们注意到。

小结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这个时代最欠缺的。

一个仅仅只有五年级的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能提到这样的问题,无论对错都证明他是有认真阅读的,现在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会被要求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阅读当然是其中一件,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规定学生们读课外读物,并且还会要求写读后感,而几乎每个学生的读后感都在应付,都是千篇一律,可能提早就在网上查到了主旨,主要的主旨写一篇没有任何思考的读后感,其实这样的阅读是无效和没有灵魂的,长期做下去更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美文选集》

《民间俗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