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继续选择外企,还是投身创新民企?_外企_民企_自己的

这是我在多年招聘工作生涯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因为有过往十多年在大型外企、创业型民企的工作经历,站在亲历者的角度,今天我来聊一聊,如今的外企、民企该如何选择。

十多年前,在我们刚大学毕业那会儿,P&G, Unilever这样的外企在中国蓬勃发展,以其光鲜亮丽的办公环境、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机会、完善的培养机制、丰厚的报酬,成为一代应届毕业生心中的金字塔雇主。小编当时有幸参加了这类外企组织的多场面试,从简历筛选、SHL测试、现场笔试、小组面、到one-one, 可以说,当年想要进入这样的公司,确实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从海选到正式录用的员工比例非常低。

也正是这样的机制,在相对公平的前提下,为行业筛选了一批优秀人才。而这批人才,也分享到了外企在华发展的红利。

大部分人在工作3-5年后,就有机会经手上亿的业务。“管理培训生”这个词汇,应运而生,一时成为企业招徕优秀应届生毕业生的噱头,红极一时。

以比较有代表性的P&G为例,是什么让宝洁在中国从辉煌走向沉寂呢?

原因有很多,总结来说,在国内未完成工业化的八九十年代,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涌入物资匮乏、信息闭塞的中国社会,“第一次消费升级”应运而生,“洋品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成长为行业寡头。

而近些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消费主体观念变化,国货崛起,国人文化自信提升,更多的年轻人早已不再迷恋外资产品。加上错过国内互联网营销红利,宝洁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市场份额逐年下跌。可以说,如今的宝洁,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宝洁了。

而P&G的遭遇,仅仅是外资品牌在中国从辉煌到沉寂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随着中美关系挑战升级,大国博弈,双方本土外资企业持续剥离,核心原材料、生物技术、半导体芯片、互联网技术,竞相列入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给国产品牌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和机遇。

我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是核心技术领域国产替代崛起的黄金时代。以我所了解的生物制药上游设备耗材供应商为例,已经有不少国内企业在“卡脖子”核心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下游降低成本需求迫切拉动国产上游发展,特殊膜材、纳米材料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壁垒不断被突破,强大国内创新民营企业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展开全文

(以上仅代表Intelligtsia观点,如有异议欢迎联系我们交流指正)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对于有成熟体系化背景的外企职业经理人来说,国内创新企业值不值得去,去了该如何生存?

曾经有一个资深人选跟我抱怨,从外企跳槽到民企,两个月不到就准备离职,原因是:太难受了!我问他哪里感到不适呢?他说,以前外企开会都要提前发会议邀请,重要会议的与会人员必须在会议前1-2周收到会议安排,提前为会议做相关准备。自从跳槽去了民企,老板随时拉着管理层开会,会议通知时间非常短,自己的既定日程总是被打乱。长时间的低效会议也占用了自己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导致工作任务难以完成,不得不加班,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压力和强度的巨大差异,会是大部分从外企跳槽到民企的职业经理人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从以往接触的人选来看,确实有一大批外企人跳槽到民企以后无法适应转变,最终又回到了外企舒适圈。由于在外企和创业型民企都有一定工作经验,小编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成熟外企和创新民企的本质是从1-10和从0-1的区别。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易,从无到有去开拓难。作为一家创新民企的老板,要操的心实在太多了,创业融资、技术革新、政府关系、销售市场、团队管理、法规风险等等。在国内产业升级相对并不成熟、各行业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的情况下,国内创新企业可谓步履维艰。而对于在长期生活在外企舒适圈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大部分人对这样的压力和挑战是无法感同身受的,这是矛盾的根源。和大部分团队的发展痛点相似,由于经历、角度和高度的不同,老板和员工之间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那么,为了曾经辉煌战绩的外企人能更好地融入民企,小编有什么建议呢?

①加强业务专业化背书选对赛道,跟对老板。

建议选择核心技术领域赛道,国产化空间较大;选择有一定成熟平台职业经历、思维尚有可塑性、愿意相信团队力量的创始人。我们也接触过一些初创企业老板,在某些细分领域和职能模块做得非常好,但是在管理团队的过程中,缺乏全盘思维,没有给到下属足够的信任和权限,为企业后期发展埋下隐患。毕竟,创始人的高度决定了一家企业的上限。

②少抱怨,多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从无到有开拓的过程中,建立深厚的战友情谊。大公司职责分明,小公司则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多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推动人,不仅能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能真实帮助企业,成为老板信任的核心员工。

③不断接触行业内外的新兴事物,保持持续创新理念的输入和输出,接触新事物并采纳新想法。

④ 走出舒适圈,突破和挑战自己。

无论是横向提升自己的跨部门能力还是纵向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突破自己的舒适圈都会很难,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挑战,每一个挑战都是自己职业成长路上的垫脚石。

小编衷心希望,不管是在外企还是民企,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在不同赛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更多猎头服务、行业资讯了解g z h:乾 言 职 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