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间,从“易危”到“鹤丁兴旺”_若尔盖_繁殖_湿地

黑颈鹤的四川故事

20年间,从“易危”到“鹤丁兴旺”

乐山市金口河区首次记录到黑颈鹤。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冉江洪 受访者供图

黑颈鹤翩翩起舞。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3月底,黑颈鹤开启了北归之旅。几只黑颈鹤选择乐山市金口河区八月林自然保护区作为“中转站”。停栖期间,它们时而仰天长歌、嬉戏打斗,时而拍着翅膀、悠闲觅食。这是当地首次记录到黑颈鹤。

作为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黑颈鹤有着“鸟中大熊猫”的称谓。从1997年开始关注,到2012年开始研究并持续至今,近年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冉江洪直观地感受到,在川黑颈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繁殖栖息地也在不断扩大。

展开全文

四川为主要繁殖地之一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目前,中国的黑颈鹤分为3个地域种群:西部种群繁殖于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西藏中西部,到西藏中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拉萨河谷地带越冬;中部种群繁殖于青海南部,越冬于云南西北部香格里拉纳帕海、碧塔海等地;东部种群繁殖于四川北部、甘肃东部,越冬于云南东北部昭通大山包、会泽大桥等地和贵州威宁草海。

冉江洪介绍,黑颈鹤在四川分为多种状态,繁殖、停栖、越冬都有一定的分布。四川是黑颈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繁殖地有2个区域,一个是阿坝州若尔盖湿地区域,包括松潘、若尔盖、红原等;另一个是沙鲁里山系的高原湿地区域,包括石渠、白玉、理塘、新龙、稻城等县。

“分布在若尔盖湿地区域的为东部种群,它们夏天在这里繁殖,之后飞到云贵高原越冬,迁徙过程中一般会途经凉山、雅安、成都、乐山等地。此次在乐山市金口河区记录到的黑颈鹤是迁徙过程中在该地停栖的。”冉江洪说。

此外,四川还有黑颈鹤中部种群,分布在沙鲁里山山系的高原湿地区域,包括石渠、白玉、理塘、新龙、稻城等县,它们主要飞往云南中甸越冬,也就是香格里拉。冉江洪说:“我们发现,黑颈鹤在四川最南边的繁殖地,就在稻城和理塘交界的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冉江洪表示,最近两年他们还发现,有少量的黑颈鹤会在凉山州布拖县乐安湿地自然保护区越冬。

黑颈鹤数量成倍增长

从1997年第一次关注,到2012年至今的持续研究,20多年间,冉江洪见证了四川黑颈鹤及其栖息地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若尔盖湿地大约有400多只黑颈鹤。

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冉江洪及团队曾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对黑颈鹤的数量、分布及繁殖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资料显示,在2013年4月至7月的不间断调查中,共观察记录到黑颈鹤995只,其中繁殖对194对,当年幼鹤246只,主要分布在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湖泊和大面积沼泽地区域。

2014年,冉江洪团队曾发布《四川省黑颈鹤的分布》一文,文中记载:黑颈鹤在沙鲁里山系的繁殖地比较零散,并且种群数量不多,现今遇见的最大繁殖种群仅10多只(在理塘、新龙、白玉)。这两个(若尔盖湿地区域、沙鲁里山系)繁殖地区域外记录的都应是旅鸟,四川还没有黑颈鹤越冬的记录。

如今,北归的黑颈鹤集群在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追逐、休憩,它们将在这里筑巢并进入繁殖期。2000余只黑颈鹤将在当地定居到11月后离开。

冉江洪说,主要分布在沙鲁里山系繁殖的黑颈鹤中部种群,根据前两年的调查加上预估,数量在250只左右。如今,四川也从2014年没有黑颈鹤越冬记录,到发现了少量黑颈鹤在乐安湿地越冬。

从“易危”到“近危”

冉江洪介绍,总体来说,现在四川境内的黑颈鹤繁殖地中,若尔盖湿地区域的基本都在保护区内,甘孜州的繁殖栖息地一半以上也在保护区内。

“四川现在一直在持续加强包括若尔盖在内的已有黑颈鹤保护区的建设,提高保护管理能力。若尔盖湿地区域也在积极试点建立国家公园。同时,这几年,湿地恢复、保护工程也在持续开展。”冉江洪说,此外,针对各个迁徙季节,四川也在加强执法,各市、县加强对迁徙候鸟的监测与保护工作。总的来说,四川在各方面都在推进黑颈鹤保护工作。

“对保护工作的重视,包括社区居民意识的提高。”冉江洪说,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和宣传意识的强化,近年来,他能直观且清晰地感受到四川黑颈鹤的数量在增加,繁殖范围在扩大。

当前,全世界有黑颈鹤分布的国家和地区都参与到黑颈鹤的保护工作中。黑颈鹤种群数量从1996年的约6000只,增长到2020年的1.6万多只。2020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黑颈鹤从受胁物种名录中移除,濒危等级由“易危”调整为“近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