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刻书法印章多少钱怎么选
- 什么是篆刻篆刻与“金石”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篆刻用手写体
- 篆刻究竟美在哪里
- 篆刻学习很难吗
- 什么是篆刻对于篆刻你有哪些看法
- 篆刻是不是特别难学
- 该怎么鉴赏篆刻作品
- 篆刻用的字体一般都有哪些
刻书法印章多少钱怎么选
我知道的情况是这样的,刻书法印章,现在通用的都是石头,我国有四大国石用于篆刻,还有一些地方石,也用书法印章:
四大篆刻石都在哪?
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北郊的寿山村,海拔1000米左右。寿山石以田黄石、芙蓉石、荔冻为代表。据我所知寿山石之田黄石比黄金都贵,一般书画者是用不起的。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镇,故叫“青田石”。青田石有多种色彩,有青如玉的封门责,有纹理奇的冻石等。这个石头也很贵,一般书画者也用不起,也有低质的可用。
昌化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昌化石中有“血”者为上品,市场上有,叫“鸡血石”。这个石头如带“血”的也贵,一般书画者也有用的。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西北。巴林石分为巴林鸡血石、巴林福田石、巴林冻石、巴林彩石、巴林图案等五大类。如能找到,刻一块用,也是可以的。下图中的这一块很贵很贵,玩不起。
适用于一般书画者刻章的石头,还有一些价格低,比如山东的莱石,宁夏的贺兰石,老挝石,意大利冻等。
价格各地都不一
以上四大国石的价格是不菲的,一般书画者若无好的收益是买不起也刻不起的。刻字的价格随着石头的价格变动。如刻一方田黄石,最少在一万元起步,还不算石头本身价格。刻字价,小门店一方章也就百元左右,字刻的好的二、三百元。我身边有一位老师大小篆、金文书法好,他的每个字要价2000元,一方印就8000元觉得还是很贵。我建议,作为书画爱好者,用本地石材或贺兰石刻一方印即可,不建议用太好的石材刻印。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篆刻篆刻与“金石”有什么区别
我国镌刻文字有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远古就已用利噐在龟甲兽骨上刻划文字,在陶器、青铜器上刻铸铭文。抗战前,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三方类似印章的实物,系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代产物,可以说是刻印技艺的开端。
印章的起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称鈢(即玺)。战国时期最为盛行,有官玺、私玺、吉语玺、肖形玺,用来作为权益和凭信的工具,后人称之为古玺。其形制方圆、长短大小不一。印章上瑞为印钮,由于形状不同而称为坛钮、瓦钮、人物钮、兽钮、泉钮等。钮有孔可穿绶佩带。
秦统一天下,印章名目限制使用,皇帝的印称鈢,臣民的印信只能称印。印分官印、私印两类。官印还分等级,且有一定规定,官阶不同,印的质料不同,印钮的形状和钮上佩用绶带的颜色也不同。印文字体采用小篆。汉代帝王用玺,官印称章或印,私人用印、印信、私印等。印文多为小篆,后演变为缪篆(即摹印篆、是由篆向隶过渡时的书体。)
古代公私书信大多写在竹筒、木简上,封发时间绳捆扎,绳端或交叉处打结加以检木,封以粘土,再用印章捺在泥上,以防私拆。这种铃有玺印的泥块叫封泥(也叫泥封)。手工业制作陶器也盖有印记,用来作为私有的标记。后人仿效封泥程式入印,形成一种刻印风格。
唐代帝王用印,因玺音近死而改称宝。自唐至明代,官、私又多了记、朱记、图章、押、戳子、关防等名目。
南北朝纸张文书逐渐替代竹木简牍,封泥渐废、起用印色。隋代印章尚求实用;唐印书体较为潦草;宋代官印较为工整,个别字笔划向空挡迂回屈曲填空;到金代用笔划屈曲盘缠的“九礨文”,流行于宋、元,明及清代初期。隋唐之际,由于书体的演变、纸张的普及、印色的传用、书画的繁兴,促成了私印的艺术价值的提高。在唐宋法帖、书画上的用印藏印,以及宋代竞相使用的署押书印,就是证明。宋代米芾篆刻自用印,元未开始使用石章,改变了书家篆印、刻工刻印的历史。刻印者自篆自刻,更促成了明清以来印人特多、印坛流派兴起和发展的局面。其中著名的主要有:
一,何震派。
创始者是明嘉靖时的何震。他曾请教书画篆刻家文彭(文徵明长子),师友相处,深得其传,世称“文何”。篆刻形式多样,粗白文仿汉印,刀痕显露,自然朴实。当时推为海内第一。后人因他是安徽婺源人(明代属徽州),推他为“徽派”始祖。从属于此流派的篆刻家还有梁袠,吴忠,程原、程朴父子等。
二,程邃派
创始人是清初的程邃。他取法明未印坛大家汪关,运刀凝重,笔意劲挺,奔放有力。喜用大篆入朱文印,汉印法入自文印。被称作此派的后继者有乾隆、嘉庆年间的巴慰祖、胡唐舅甥等。但据专家从所得实物看,他们风格并不相同,可能因为同程邃都是安徽歙县人的缘故,所以后人也称该派为“皖派”。
三,丁敬派
开创者是清代的丁敬。他爱好古董,所以刻印一意摹古;精于隶书,因此采用汉印书体参与隶意入印。用刀效法明未印坛另一大家朱简的切刀法,所刻质朴自然,一改元明矫揉孅巧之风,成为该派始祖。其后有黄易、蒋仁、奚冈、陈豫钟、赵之琛、钱松。除钱松外,他们都是效法丁敬,以切刀刻石,但自具风韵,为该派名家。因为他们都是杭州人,人称“西冷八家”。而钱松刻印风格在浙派中与众不同,曾摹汉印二千方,章法来自汉印,刀法切中带削,别具一格,后为清末大家吴昌硕取法。
四,邓石如派
创始人为清代书法家、安徽怀宁人邓石如。他师承程邃冲刀刻法,以汉碑篆额书体治印,别开蹊径,构成刚健婀娜的风格。用刀轻行浅刻,主在得势,所以苍劲流转。所署行书边款,信手刻划,中锋流利,趣味无穷。世称“邓派”,亦称“皖派”。邓氏再传弟子吴熙载,取法师风,而婉转生动,立体感强,又善作行草边款,流走自然,发展了邓石如流派。
五,晚清的赵之谦汇合浙皖数派,以汉印为根底,兼采秦汉六朝金石文字图画,熔治钱币、镜铭、碑额、诏版、瓦当等文字入印,突破了秦玺汉印的程式,意境清新,自成一家。切刀治印,独具清新秀丽的风格。朱文婉转,白文朴茂。印侧所刻北魏书体与六朝造像阳文款识,实为创新。
六,吴昌硕的篆刻。
他书法用汉篆方法写石鼓文,篆刻先学浙皖诸家,后追秦汉玺印,融会石鼓、封泥、匋瓦等书体,使用“出锋钝角”刻刀切石,并将钱松切中带削刀法与吴熙载冲刀法结合运用,形成雄浑苍老的风格。印边取法封泥,边款行楷书体洒脱自然。他对篆刻革新贡献巨大,流风开了后来的陈师曾、齐白石等格调,影响远及日本。曾为同道推为“四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派继承者有吴涵、潘天寿、王个簃等。
晚清另一位篆刻家黄士陵,治印学吴熙载,后取法汉印,参以金文入印,作品不敲边、不去角,不加修饰,任其自然。章法平实,刀法刚健。边款多用北魏书体,爽朗豪放,别为一家。
现代有齐白石、赵叔孺、王福厂、邓散木、来楚生、钱君匋、方去疾、吴朴堂、陈巨来等,都有印谱流传或出版。
金石《吕氏春秋•求人》“故功绩铭乎金石”。高诱注“金,钟鼎也;石,丰碑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后因称钟鼎碑碣为金石。
清冯云鹏《金石索》分例:钟鼎、戈戵、量度、杂器、泉刀、玺印、镜鉴、碑碣、瓦砖共十二卷。
宋赵明城撰《金石录》三十卷,著录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至隋唐共二千种。
1918年,清王昶《金石萃编》编160卷,集历代石刻为主1500余种。
为什么篆刻用手写体
这个是两个问题,
1,篆刻是用手写体
2,篆刻用的手写体是自由书写,不是老实中规中矩的写,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吧 。 篆刻在明清时代文人介入篆刻之前都是工匠刻的, ,篆刻在中国历史上 有两个繁荣时期,一个是秦汉,一个是清代民国。秦汉的印章都是铜印,均由工匠刻制,但是那个时代官方所使用的文字就是篆书,就像咱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简化楷书一样非常普遍,所以即使是工匠他们的篆书底子是非常好的,所以他们刻的印章,也是具有书写性,,在今天我们看他们刻的印章是具有笔意的,可能他们自己意识不到,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很自然事情。到清代邓石如提出“印从书出”其实就是对古代篆刻的总结,(就像提出万有引力一样,自然本来就存在)明确一下清代篆刻大家基本都是篆书大家(除了浙派)。所以至今我们搞篆刻的一定得写篆书,而且是老实的写。
第二个问题。就不同意这个问题的观点,篆刻一方好印,入印文字一定是是先再三斟酌的,不能是随随便便的,否则他刻不好。有可能某些篆刻高手,你看到的是他在印面上随便写几个字就开始刻了,能表达个性什么的,但是你没有看到他内心的东西,在刻之前他已经想好这方印是怎么设计,怎么刻的,,这些高手能这么熟练,也是经过多年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梅墨生曾说:有人仅看到我作这幅画从头到尾就二十几笔,这么简单,但是他没有看到我之前几十年的锤炼),否则你看到的是那些瞎搞的人,这样的人也是随便一写就刻。
篆刻究竟美在哪里
对于篆刻艺术的欣赏,清代叶尔宽在《摹印传灯》中,提出了品印六法:
一曰气韵生动,二曰刀法古劲,三曰布置停匀,四曰篆法大雅,五曰笔与刀合,六曰不流俗套。
这六法涵盖了印章的字法、章法、刀法以及气韵格调,欣赏篆刻,也就是应从这几个基本的美学因素入手。
一、字法
篆刻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是以篆书为主体的文字,虽然也有图形印,但毕竟不是主流。
字法也称篆法或笔法。字法的美虽没有固定标准,但只要结体自如,疏密停匀,曲直适度,纵横得法,这样的字法就很美。
二、章法
印章的章法也就是要讲究印面的谋篇布局,这点与书法和绘画的道理相通。印章也要讲究大小虚实、参差错落、俯仰向背、疏密对比等。
以吴昌硕的“字曰元皞”印为例,“字”拉长处理,独成一行,疏朗而留白多,另三字压扁成一行,有密不透风之感,整个空间疏密对比、虚实对比鲜明,而字与字之间欹侧平正照应,印面生动。
三、刀法
篆刻,最终要通过刻刀的“刻”才能最后完成而成为印章的艺术元素。刀法应力求自然天趣,那种刻意用刀来表现的所谓笔意就显得生硬,缺乏生气。
刀法中,冲刀所形成的是刚健遒劲的劲健之美,切刀带来的是锋颖秀致的精丽之美,而冲刀、切刀的结合则能营造出刚柔相济的韵致。
四、意境
如果说刀法、章法和刀法所表现出的是直接看得见的形式美,那么意境美则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意会的抽象美。
意境美要经字法、刀法和章法的有机结合,才能营造出万千气象,彰显出诗画般的意境。
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融通,欣赏时应综合考虑。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篆刻学习很难吗
野狐试答
篆刻属于小众艺术,客观讲门槛比较高,综合性强,可以说比较难吧,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我自学篆刻也有几年时间了,文中的篆刻图片是我笨手偶得,虽不敢称已经入门,但足以怡情养性,自娱自乐吧。下面我就自己习篆的感受来谈谈怎样自学篆刻,以期对你有助。
(画梅乞米 野狐治印)
篆刻、篆刻,七分在篆,三分在刻。首先要学习识篆,这方面的工具是很多,最好有本《说文解字》,这样不但要认字、识字,还要理解字,也就是要有一点文字学的知识。再就是要会写,要有点书法基础,没有就直接从小篆开始练,邓石如、吴熙载小篆都可以临习。
(常乐 野狐治印)
再下来就是刻印了,需要准备印床、刻刀、印泥、连史纸、小镜子,砂纸等材料,就不具体列举了。初学还是先练用刀,刀法有冲刀、切刀之分,具体网上有视频教你咋样用,就不细说了。不管你哪种刀法,先练刻线条,按直线、斜线、曲线依次来练,注意均匀。刻完磨,磨好再刻,控刀能力,和写书法控笔能力是一样的,需要大量练习,培养良好的刀感。
(绿窗人静 野狐治印)
有点基本功就可以摹印了,先从汉白文印开始练,网上很容易下载到很多经典的汉满白文印,印石上的文字是反的,初学大都先用水印上石法来把字渡上去,可在网上观看视频学习,现在要自学什么都很方便。贵在坚持,等一年半载后就比较熟了,这时也可以把反字写在印面直接来刻。
(安禅制毒龙 野狐治印)
如果有一定古文字的知识,有一定书法基础,上手很快,但提高需要假以时日,和大量的练习。先摹刻汉印,打好基础,汉印平正规整,浑厚静穆。练到一定程度可以涉足明清流派印,流派印个性鲜明,明清大家辈出,可以选一个比较容易上手的,适合自己的开始摹。不要选齐白石、吴昌硕,可以选王福安、黄牧甫的印来练,因为吴昌硕、齐白石不是初学所能拿得动的。文中发的图片基本是我摹刻的名家印。每次摹完后,钤印比照,看看差距,如此反复,多刻几遍。
(永受嘉福 野狐治印)
自己创作难度就更大了,治印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配篆更关键,涉及依据印面来设计文字的搭配问题,这是纯粹的艺术修养,艺术水平的考量。设计时多设计几种方案,比较效果,最后取舍。边学边创作,只要坚持就会不断提高,如果要成名成家,那还是拜师学艺来的快点,要是自娱自乐,网上学学就足够了。
(真水无香 野狐治印)
一门艺术,不可能一个问答说得很具体清楚,宏观勾画了一下篆刻学习的大轮廓,希望对你有点用。
什么是篆刻对于篆刻你有哪些看法
篆刻,包含了两方面内容:篆即篆书,是指篆体的书写;刻即雕刻、镌刻。
篆刻中的“篆”与“刻”是互为相依相辅、又相互影响的两种艺术与技巧,篆体书写的好坏优劣,是影响“刻”的基础和前提,而“刻”的成败反之会破坏或成就篆书韵味的关键。
古今篆刻领域的巨匠、大师们无不一不是篆书大家,像赵之谦、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陈巨来等人,皆是如此。他们或“执笔如刀”、或“用刀如笔”,于起转承合、冲切含配之间无不“刀含笔意”,笔法和刀法浑然天成、气韵十足。
而我们现代很多人往往忽视了篆刻中关于篆体书写练习,重刀法而轻笔法,注重“刻”而忽视“写”,缺乏对于“以刀行笔、刀行笔意”的参悟,这就导致作品的艺术境界和品位难以提升。
我们用两个实例体会下。上图,是吴让之和赵之谦分别刻治的“赵之谦印”,右边赵之谦自己所刻之印,基本是冲刀为主,其线条基本是背线冲刀、曲线也并非一刀冲成,而是间有停顿、并于停顿处继续冲刻,这种微妙的起伏、波动就较直线多了审美的趣味,便如纸端行笔时的“涩进”,是带有笔意的。
而吴让之这方印,乍看像写在石面般、笔意盎然。细品之下几乎无一直线、却又挺拔、雄浑,线条老辣、苍浑、丰厚,方中带圆、圆生劲挺,可谓趣味无穷!挺拔、劲健未必就一定是直线,那样的直线反而缺乏一种生命的张力、缺乏艺术感染。四个字的笔画“起笔、收笔”几乎无一雷同,如“赵”字的“走”部和“肖”部共五根竖线无一相同,变化出一种书写时迟缓与迅捷的节奏感,这正是源于吴让之“积学”之后技巧娴熟的驾驭和自信,看似大拙、实为大巧!
正如赵之谦所说“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积学大儒,必具神秀”,他认为,没有学习过书法的小孩和渊学甚深的积学大儒,这两种人的书法才是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而比之更高的境界是“忘巧忘拙”,颇有独孤求败“无招胜有招”的意味。“忘拙忘巧”不是说没有拙巧,而是拙巧已不再是篆刻的一种经营,是无为而为的一种大美。
最后我们顺便说下风格鲜明的齐白石治印(上图)。
齐派治印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以单刀直切、酣畅锋锐,二是巧妙夸张和利用了笔画间的空白来丰富印面空间。齐白石行刀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刀锋过后的迸裂痕迹显著,凭添一种苍劲、古朴的艺术张力,我的理解是齐白石将传统冲刀结合了“披削法”入石不深的缘故。
上图是齐白石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是非常著名的两方印,其锋锐、酣畅的艺术风格、刀法与精神的高度统一给人极大的艺术愉悦,真可谓“密不容针、疏可跑马”!将原本作为“空”的内部结构通过笔画间距的有意夸大,处理成语印文紧密结合的一部分,这分明已是现代平面理论的“打散构成”!这也正是齐白石对现代印学的一个发展和贡献!
篆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非一个话题可以述议,以上浅见供大家指正。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我的头条号:大相无形
篆刻是不是特别难学
任何一门艺术,没有掌握方法,学起来肯定难,但若方法对路,学起来肯定轻松很多。
前几年,有位喜欢行草的朋友,忽然发了几张篆书作品的图片给我,我很奇怪他怎么写起了篆书,他解释想学篆刻。过了一年多,见他朋友圈发的篆刻作品,已经非常不错了。
关于篆刻的学习,我认为要搞清几个问题:
一、学习方法
和书法一样,临摹是学习篆刻的主要方法,只有如此,才能认识并理解包括字法、章法、刀法等在内的历代佳作的艺术表现技法。
临摹应取法乎上。一般来说,临摹应从秦汉印入手,先摹后临,摹临结合。
摹写印章有两种方法:单线单勾法和双线双勾法。
临刻讲究胆大心细,形神俱备。初刻时要留有余地,朱文印线条要比原印略长略粗,这样便于修改。
二、字法
篆刻以篆书为主,其他书体入印相对少,但印章的边款却是五体皆有,行书尤其多,故学习篆刻必须学习书法的五体,其中重点是篆书。
但同时,一切文字和图饰若要入印,都必须经过一番适合印章样式的变化改造,这个方法叫“印化”。
三、章法
章法主要解决入印文字或图饰在印面的组合布局问题,即“分朱布白”。
篆刻章法就是要在方寸之地运用技法,来制造丰富多元、变化生动的对立关系,从而在对立中求得艺术上的高度和谐,构成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章法上要考虑虚实、疏密、增损、伸缩、穿插、揖让、动静等,还要考虑印形、界格、边阑、排列、主次、开合、呼应等技巧。
四、刀法
刀法是字法和章法最终的表现方式,是对字法和章法的再创造,是独特的篆刻艺术手段。篆刻的笔情、墨趣、刀味、石韵,都要通过刀的刻制才能得以彰显。
由于执刀方式,落刀的方向、角度、深度、力度,以及印材大小、软硬,印文的长短、曲直等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刀法,但常用的还是冲刀法和切刀法。
两种刀法各有所长,既可分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五、边款
初学篆刻的朋友可能对边款不了解。它是在印章的侧面或背部镌刻文字,记述作者姓名,作印时间、地点、原因,或附上与所作印相关的其他说明内容,或刻上相关的诗词等。
边款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空间,与印面一起成为篆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该怎么鉴赏篆刻作品
篆刻,也称治印,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书法与美相结合的艺术,但它又有别于书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其欣赏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篆刻的起源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较早的印章多为战国时期的。关于篆刻究竟起源于何时,限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今尚不能确知。
有人认为起源于三代, 有人认为起源于商,迄今无定论。但最早的印章源于颇具装饰意味的图案, 却是比较符合于历史真实的。
在河南安阳出土的三方商玺(或称奇字玺,如下图),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类似于印章的东西。
早期的印章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也非单纯用刻刀制作,而是多采用铸造 的方式。
二、篆刻欣赏的对象
通常来讲,一枚印章分印座、印面丶印钮和边款等几部分,但印钮与边款并不是印章的必然组成因素。
1、印座一般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也有圆柱体、椭圆柱体等。
2、常见的印面为正方形,也有长方形、圆形 椭圆形、菱形等。
3、印钮在早期印章而言,其功用主要是便于手握和系挂,后逐步演变成为艺术装饰。
4、边款一般施于印侧,其出现相对较晚,一般叙述作者姓名、作印时间、地点、原因,或与此印相关的文字,也可是诗词等。
5、篆刻作品主要欣赏印面和边款。
三、篆刻欣赏的方法
篆刻艺术,是通过印章的字法、章法、刀法来体察其艺术个性以及气韵、格调等艺术特质。
清代叶尔宽在《摹印传灯》中,提出了鉴赏印章艺术的“六法” :
一曰气韵生动,二曰刀法古劲,三曰布置停匀,四曰篆法大雅,五曰笔与刀合,六曰不流俗套。
”这“六法”涵盖了印章的字法、章法、刀法以及 气韵格调,我们鉴赏篆刻,也就从这几方面入手。
1、字法之美
篆刻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是以篆书为主体的文字,离开了文字, 就不成其为篆刻。当然,也有以表现图画的图形印,但毕竟不是篆刻的主流。
字法也称篆法或笔法,由于是用刀来表现的线条,因此虽然与书法中的篆书同样具有形态美和动态美,但在要求和难度上都比在纸上书写高得多。
不同类型的印章,字法的特点不同:古玺字法简约高古,汉印字法雄强朴茂,明清以来诸多刻名家印作字法,或典丽雅正,或浑厚雄健,或奇姿古拙, 或平稳端庄,等等,皆是字法不同风格美的具体表征。
举个例吧:如下图,此印字法为典型的小篆,线条圆劲流畅,收放适度,飘逸舒展,婀娜多姿,流露出一种秀雅、韵致之美。
2、章法之美
印章的章法,在印面上所显示的诸如大小虚实、参差错落、俯仰向背、疏密对比、变形夸张等空间组合特征,不同的空间组合关系,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举例:吴昌硕的“书征”
“书”字的“聿”部左上部微微向内收,而右上部则顺势略微 延伸,整个字体的重心略向右倾。
“征”字的“攵”部及中间部分的"山 旁也略向右倾斜,与“书”字的整体走势一致,但中间“山"旁下面的 部分,却将一直画尽量向左下延展,这样就使两字既倚斜相生,又顾 盼相适。
另外,“书”字茂密,“征"字硫朗且于右下部大量留白,使两 字间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
整个印面上实下虚,若就此成形,似有头重脚经之感。但作者有意识地将印章下部边框加粗,巧妙地利用边 低很艺术地解决了这一向题。
3、刀法之美
在篆刻艺术中,先期通过毛写形成的字法、章法,只有通过刻刀才能最后完成而成为。
具体而言,刀法的本质是通过对印章的刻来表现“金石气"的。
刀法之美应力求自然天成,刻意用刀来表现的所谓笔意显得生硬做作,缺乏生气。
刀法包括冲刀、切刀等。冲刀所形成的是刚健遒劲的劲健之美,切刀带来的是锋颖秀致的精丽之美,而冲刀、切刀的结合则能营造出刚柔相济的韵致。
举例:齐白石的“人长寿”
此印冲刀的运用已臻化境,所呈现出的雕塑形象有力道万均之气势,浑厚沉雄,酣畅痛快。
4、意境之美
如果说字法、章法和刀法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直接看得见的形式上的美,那么,意境之美则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神领意会的抽象美。
一方小小的印章,一旦经字法、章法和刀法的有机结合,便营造出万千的气象,具有丰富广博的内涵,其中既彰显出诗画般的意境,也表 征着时代的艺术精神和作者的艺术修养,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邓石如朱文印(上图)所呈露的清秀矫健、灵润婉约。
黄士陵印作(下图)的精巧朴拙、平正端稳。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篆刻用的字体一般都有哪些
#文史知识局#
篆刻用的字体太多了,甲骨,金文、楚简、汉简、大篆、小篆、缪篆、九叠篆、楷书、草书、隶书、籀文,鸟虫文,八思巴文、契丹文、花押、肖形、造像等等。
可以说,凡符合六书要义,几乎所有的字体都可入印,但其用字原则有四点,正确性、统一性、典雅性和丰富性。
小小印章讲究多,文字学功夫必须到位,传统美学修养也需有独到理解,以上每一个名词都是一门深厚的学问,篆刻就像人生,修不完的功课。了解跟多篆刻知识,请关注:一曲笛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