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_八百里_盗匪_千里马

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盗匪一直是社会安全的一大敌人,在古代,因为社会制度的限制,盗匪往往在一些人迹罕至或者政府力量薄弱的地方聚集,对来往的行人实施抢劫,打家劫舍,可谓是无恶不作。

不过他们也不是什么人都敢抢,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敢拿的。比如对于“八百里加急”送的东西,盗匪是从来不会抢夺的,甚至有时候还会主动避开。

那么“八百里加急”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天不怕地不怕的盗匪不敢对此下手呢?

在古代,加的其实是马,急的是书信。要知道,在古代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传送信息唯一的途径便是骑马。即便在古代也有飞鸽传书,但是骑马送信是最安全最快捷最靠谱的运送方式。

所谓八百里加急,就是一天要骑马飞奔八百里,把信件送到指定地方。一般都是国家大事,军事机密,或者是皇帝特许的事情才会用。

《史记》中记载有“千里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用千里马跑快递,“八百里加急”那都不是事儿。其实,这是人们对千里马的误解。周朝时,1里约合300米,因此, 千里马一天的行程不过是300公里,时速只有30公里而已。何况千里马数量稀少,根本无法满足驿传的需要。

所以在古代,为了达到“八百里加急”的要求, 朝廷在沿路每隔20里就会设置一个驿站,驿站又分为驿、站、铺三部分。驿就是官府运送物资使用的组织,站是朝廷传递重要文书的地方,铺则是地方官员传送信件等。所以这八百里加急,一般会在“站”进行交接。

唐玄宗在位之际,全国建有水陆驿站1639个,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其中驿夫1.7万人。据《唐六典》记载,全国驿站分六等。位于长安的“都亭驿”最大,有驿夫25人,其他驿站配备驿夫20人至2人,驿马60匹至8匹。而水驿按驿务繁忙程度分为三等,配驿夫12人、9人和6人。

展开全文

北宋神宗时,建立了“金字牌急脚递”制度,朝廷要求:“非紧急边事,毋得擅发急递。”元丰年间,西夏剑指陕西绥德,又动用80万人围攻甘肃兰州。神宗用金字牌急脚递指挥陕西鄜延路作战,一时间驿夫“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 “日行五百里, 不分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受”。

但是如果不是情况十分危急,一般不会要求日行八百里,因为八百里加急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真正能够执行下来难度非常大,而且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环都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清朝历史上,也只有两次用到了八百里加急。后来,随着电报机等物的传入,八百里加急渐渐被扫入历史的废纸篓之中。

其实,驿使虽然大大小小算个公务员,但他的生活远比大家所想的更加艰苦。

驿使们稍有差错,便要受到惩处,譬如唐朝就有明文规定,无论是暴雨、大风、烈日、冰雪、甚至下冰雹,驿使都不能休息,必须带着公文袋在驿道上往复奔行。而且,很多时候都是换马不换人,如果使者图省事不换马,就会被杖责八十。

一旦信息延期,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则加倍,最严重的情况,会被处以徒刑两年的责罚。如果这位使者运气不好,所运送的信息是紧急军情,更是罪加三等,导致严重后果的,甚至会直接被绞刑。

在今天因为手机和各种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取得联系,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整个世界也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来源 观观雅集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