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校园阅读文化,集体朗诵展示,分享阅读经验,表彰优秀种子教师,吸纳新的项目学校……近日,“大别山书声”麻城四月天书社阅读嘉年华活动在湖北省麻城市实验三小举行,麻城市四月天书社各项目学校的校长和种子教师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书有光,读最美。”丰富精彩的活动,推动着“大别山书声”公益项目播撒更多阅读的“火种”,让琅琅读书声响彻大别山。
10年公益,带动6.5万余名学生乐享阅读
8个公益图书馆、5个公益阅览室、188名种子教师……麻城四月天书社成立于2018年,是“大别山书声”公益项目之一。5年间,麻城四月天书社已覆盖17所城乡项目学校,惠及数千名学生。
每天,这些项目学校里都会响起嘹亮的读书声。背后,是一群从大别山走出去、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的质朴情怀。
“大别山书声”公益项目发起人蔡华勤介绍,一些走出去的黄冈中学校友深深领悟到,制约农村孩子成长的不是物质的贫瘠,而是封闭的成长环境下狭窄的眼界和局限的思维。
为让家乡的孩子少走、不走他们曾走过的弯路,不再像曾经的他们一样因城乡差距而自我怀疑设限,这些校友想通过书籍,增长孩子们的见识。2013年,他们发起阅读推广,通过校友募捐,在大别山区挑选种子学校、种子教师,引领孩子们走进阅读世界,寻找精神成长密码。
10年来,“大别山书声”公益项目呈现滚雪球式发展,已覆盖罗田、浠水、麻城、黄梅4县市63所学校,建设公益书库34个,让651名教师、约6.5万名学生受益。
校长带头阅读,书声成为校园最美声音
“我们愿意将学校图书馆、室,建在最方便学生借阅的地方;我们愿意在升旗仪式上,为学生大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书。”活动中,麻城“大别山书声”项目学校的校长们重温“校长宣言”。
蔡华勤介绍,经过10年探索发展,“大别山书声”项目经历从试点、小范围推广到体系化、正规化发展、大规模覆盖的历程,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总结出推进阅读“三要素”——书、时间、人。一是孩子们要有书读,二是要有时间读书,三是要有人引导读书。要实现三者同步,必须抓住关键,即校长和种子教师。
为此,每个项目学校都要求校长带头读书,种子教师每天为学生大声朗读10分钟,陪伴孩子持续默读20分钟,并将此写进校长准则“八条”和种子教师准则“五条”。
校长带头读书,带动教师。教师带头读书,影响着学生。校园里兴起各种主题阅读、特色阅读活动。在麻城市第六小学,每年都会举办有仪式感的读书节;麻城实验二小实现“阅读进课表,读书有铃声”;麻城市中心实验小学开展早中晚“一日三读”等。
如今,在大别山里,琅琅读书声成为校园最嘹亮的声音。
因为“书声”,每年40多位科学家走进校园
“2018年,我们加入‘大别山书声’公益组织,经过5年努力,会阅读、爱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在我们学校,已形成人人阅读的氛围。”阅读带来的变化,麻城市第三小学教师赵小妹感受颇深。
“参加阅读的教师也多起来,经常聚在一起谈读书感悟,不仅提升了阅读水平,工作之余也有了精神寄托。”麻城六小教师凌晨说。
各项目学校教师谈及参加“大别山书声”公益项目带来的变化,眼中闪烁着光芒。
“每个月,‘大别山书声’项目组都会安排人员到各项目学校跟踪走访,看各校是否真正在按计划推进阅读,并就存在的问题和需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赵小妹说。
“大别山书声”项目组还开发出一套图书阅读管理系统,对每一本书的阅读情况、捐赠书籍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
正是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不仅推动每个项目学校的阅读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而且吸引越来越多精神追求相同的人参与其中。众多科学家走进黄冈各校,支持大别山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丛照教授担任“大别山书声”项目理事长,先后有海归科学家张承才、高级军事科技专家侯印鸣等专家教授纷纷走进校园,开展公益讲座。
据悉,在“大别山书声”公益项目的带动下,每年有40多位教授、科学家到黄冈各校,开展近100场公益讲座,与各项目学校的孩子面对面交流,为老区的孩子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桂亮华 李勇飞)
作者:程墨 桂亮华 李勇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