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4大将军毛、邓、刘、朱都是谁?1600年后同样的组合救了中国_这一_大别山_平叛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是每个朝代必经的命运,前任朝政昏庸、百姓民不聊生,这才有了新任政权为夺取正当权利而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斗争。

平心而论,在这场封建时期的战争中没有所谓的胜者,王侯将相的宁有种乎大多伴随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惨遭遇,最终的结果也难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命运。

生死有轮回让更多的人开始相信命运有转生的这一理念,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也越来越流行,其实相对于说这是迷信。

许多人应该冥冥之中自有感觉,很多时候总感觉眼前的人或事仿佛曾经经历过一般,有人说这是梦中的场景,也有人说这是前世的记忆。

不管屏幕前的读者是否相信,在现今社会中仍然有一些现象是传统科学解释不通的,所以所谓的轮回也许在一定人群中或事件中是真实存在的。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正是相隔1600年后,同样的四人力挽狂澜,拯救中国与水火之中,他们是谁又做了哪些超乎常人的功绩呢。

东晋时期的四位名将

毛宝、邓岳、刘遐、朱序是1600年前东晋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四位名将,四个人虽然在壮年之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但是仔细说来四人的出世之路却各有不同。

展开全文

毛宝和邓岳两个人出身寒门,在当初乱世的封建年代中,要不做一个有一身本事、但是承担着风险的将士,要不然只能老老实实本分做人,四处流落逃荒,显然二人对四处颠沛流离的生活并不满意,在习得一身武艺本领后便投入军中做了一个参军。

恰逢当时连年战乱,毛宝接到任务要求迅速平乱当地叛军苏峻,在平叛过程中,因为毛宝不畏危险英勇作战,不仅迅速平叛了起义军,自己也受到赏识被奉为太守一职。

在之后自己率领千余部队与敌方上万军队拼杀守城时更是彰显英雄本色,面对劣势面无惧色,最终在城破后不幸壮烈牺牲。

邓岳当时也是毛宝身边的一个副手,不仅在苏峻叛乱时力战叛军,更是在奉旨讨伐刘胤、郭默之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将军一职后又率领部下收复汉中一带,最后因为积劳成疾不幸在征战途中病逝。

相比于这两位英雄不问出处,刘遐、朱序二人的名声就要大很多了。当时正在三国鼎立之后没有多久,刘遐因为勇冠三军、武艺高强,每次战役都冲在战线的最前面被人们誉为猛张飞的美名。

在晋元帝的圣旨下,刘遐在多次平叛战役中屡立奇功,甚至平叛了势力强大的周坚等人,一度在朝廷中做到刺史的职位。朱序更是身出将门之后,父亲也曾是骁勇善战的虎将,年轻的朱序完美继承了父亲智勇双全的优点。

不仅武艺高强,脑筋更是非常灵活,在被敌方俘虏后还能抓住机会顺利脱逃,在与前秦大将苻坚的直接对话中也是不落下风。

因为东晋时期青年人才断层十分严重,朱序年老力衰多次请求告老还乡但朝廷一直不肯答允,直到实在干不动的那一天,朝廷才松口放人,只不过没过了几天好日子,老人家就驾鹤西去,徒留遗憾罢了。

1600年后的精神使命轮回

1600年前的东晋有着这四位征战沙场的勇将,在1600年后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同样又出现了四位与他们姓氏一样的开国元勋,正是以他们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才在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凯旋而归,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这首先要说的就是朱毛搭档,朱德元帅和毛泽东主席是我党在1921年建党后为数不多的黄金搭档,两人不仅多次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更是屡次在党的关键时期拨乱反正,两人的关系早已不是平常普通的战友情,而是出生入死的深刻情谊。

毛主席也曾玩笑调侃到为何叫朱毛而不叫毛朱,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朱在先嘛!朱之不存,毛焉附也。

在1935年党内发生初期的路线错误时,张国焘要求朱德在会议上对毛主席做出批判评价,朱德却大义凛然的站起来痛斥张国焘另立“临时中央”的决策,表示朱毛不可分割,要我反对毛泽东的正确举措根本不可能。

朱德的如此举措也让困境中的毛泽东深感宽慰,在之后的我党生涯中,毛主席更是屡次对朱老总的气度做出高度评价。

可英雄仍有迟暮,在1976年的7月6日到9月9日,两位伟人因身体原因相继离世,即使音容笑貌不在,他们曾经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为人民的富强独立做出的努力仍会被所有中国人民所牢记,不会变也不能变。

刘邓大军不惧艰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除了朱毛之间的深厚情谊,刘邓两人之间也有着后世称赞的一段佳话,这里的刘是刘伯承、邓是邓小平,而两人最为人熟知的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功勋佳话,这一场战役也直接推动了中国革命战争进程。

这不但是一步解放战争的险棋,更是一步妙棋,这不仅从战略战术上打乱了国民党的作战部署和步伐,这让蒋介石心里打的小算盘—共产党军队溃不成军成了一纸空文。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战略地位独特更有着丰富的物资资源。国民党的蒋介石一开始还以为刘邓大军要北渡黄河,却没成想二人走了一步险招让蒋介石错打了如意算盘。

在经历了20多天的艰难对战与激烈争斗后,刘邓大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魄,粉碎了国民党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行径。

这一战役的成功,也犹如一把匕首插入国民党敌对势力的心脏之中,这也一举奠定了未来几年内共产党军队势如破竹的攻势,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深厚基础。

也许历史就是有着巧合的一个层面,历朝历代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功勋上将的杰出贡献,正是有着这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杰出贡献的将军才能让脚下这片土地更加厚重和蕴含底蕴,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更应铭记这段历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