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风劲奏新声 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十二师工作综述_山东_二师_兵团

齐鲁风劲奏新声 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十二师工作综述

大众网讯

头屯河谷森林公园

2019年12月19日,山东省第三批援兵团十二师干部骨干率先进疆,接过前辈“接力棒”,随即开展调研、确定工作方向重点。2020年 3月 25日,援疆干部人才全员到岗,山东对口支援兵团工作在新起点上再出发,在新时代续写鲁兵跨越几代人血脉相连、情谊绵长的崭新篇章。

三年多来,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干部管理组(以下简称“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党委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主动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坚持聚焦“走在前、开新局”,坚持聚焦受援地发展所需,突出智力支援根本点、民生福祉关键点,全面助力发展共赢,推动扩大互通交融,坚定履行职责使命,传承弘扬山东女兵“听党召唤、勇于担当、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锻造担当过硬的援兵团队伍,为十二师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山东力量、贡献山东智慧、加注了山东动能、镌刻山东印记、展现山东形象。

贡献山东智慧,智力支援全面创新升级

认真贯彻落实“把智力援疆工作作为重点,推动支援地优质资源向受援地延伸”的部署要求,坚持援需结合、以需定援,积极创优组团、创建平台、创新机制,推动山东智力支援再上新台阶。

统筹计划内和柔性选派结合。累计选派干部人才395人,其中中组部计划93人,教育部计划75人,柔性干部人才227人,柔性选派超计划1倍以上。聚焦十二师发展重点领域,构建干部人才计划内选派和柔性选派相结合的组团帮扶,形成“14个组团”和若干“小组团”“微组团”,干部人才在监督执纪、组织发改、教育卫健、工信商务、水利住建、财政金融、公安文旅等20多个部门,以及6个团场园区、9所学校和6家医院担当履职,发挥生力军作用。

创新搭建高层次智力支援平台。推动省公安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省住建厅、省文旅厅等与十二师持续深化对口支援结对关系,带动更多山东优质智力资源植入兵团。协调推进山东人才发展集团与十二师合作,2022 年 7 月 1 日,新疆天山人才发展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疆首家省级国有权属人才企业,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联合山东省住建厅,设立十二师首家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科技厅、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在十二师设立黄河科创联盟天山运营中心。加强与山东省委党校、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省工程咨询院、山东大学、省立医院等单位交流合作,优选 52名山东省级高端人才,充实受援地特色专家智库。探索建立干部人才“沉浸式”交流互鉴新机制,累计选派十二师 26 名干部人才到山东对应单位跟岗学习,同时从山东选派 21 名基层干部到十二师团场开展短期支援。

展开全文

全面助推受援地能力素质提升工程。“请进来、走出去”实施多领域、多层次培训项目。联合兵团党委组织部,创设面向全兵团的高层次专家、设施农业人才山东培训项目,带动提升受援地干部人才能力素质。先后组织100名兵团高层次专家人才、100名设施农业骨干、110名十二师基层党组织书记赴山东培训,并扩大到南疆师团及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所辖县市区。21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到青岛大学培训,24名中小学党支部书记、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山东师范大学,21名水利干部赴山东水利职业学院,68名宣传骨干、文旅骨干赴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等对口单位学习考察。邀请山东大学专家为十二师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授课,精心选派教育、卫健、住建系统高层次专家进疆举办培训班,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累计培训受援地干部人才1200余人次。

全面提升组团式帮扶质效。构建“教学+教研+教管”教育组团新模式,健全“一人来 众人帮”的卫生健康整体帮扶机制。推动“组团式”帮扶向疾病控制、职业教育、产业园区等领域拓展,在十二师职校和兵团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帮扶团队,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和水平,促进了园区产业规划、管理理念更新和招商模式创新。

十二师首届冰雪文化旅游节在新疆游客集散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镌刻山东印记,服务民生赢得“好口碑”

聚焦教育卫生重点,大力加强前后方联动和优质资源融合,奋力打造民心工程,让受援地职工群众直接受益、广泛受益。

持续深化实施“内核式”教育帮扶,助力打造兵团基础教育高地。升级“互联网+空中课堂”,常态化推进鲁兵学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持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先后投入230余万元打造网络教室,推动全师 12所中小学校与青岛市中小学校、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等结对共建。累计选派山东省教科院 6名专职教研员,遴选 137 名教师、71 名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进疆,重点帮扶十二师中学、十二师第二中学、头屯河农场学校、西山农牧场学校、十二师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教学教研活动2700余次,任教总课时6.5万余节,受教学生1.3万余人。广泛实施“青蓝工程”,援兵团教师与当地青年教师“师徒结对”600余人次,创建十二师教育系统“三名”工作室,开展教师小论文大赛、小课题申报等活动,有力推动十二师教科研工作水平提升。大力开展名师送教讲学,累计邀请150余位齐鲁名师、儒学名家、名校长及山东大学博士团等到十二师送教讲学,将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根植十二师。鲁兵“互联网+教育”援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荣获兵团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十二师中学“互联网+同步课堂”案例获评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十二师“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全面实施医疗救治整体帮扶,着力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健康。积极参与受援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投入400余万元购置专业设备,全面提升疾病控制和服务保障能力。借助山东优质医疗资源,创建“大专科、小综合”医疗模式,建强特色医疗专科,在对口帮扶的5家团场医院分别建设国医堂、消化、肛肠、中医康复、影像等特色专科,累计接诊8万余人次,实施手术1200余台。组织山东眼科专家进疆实施光明行免费复明行动,完成手术210台。深入开展送医上门活动,组织援兵团医生和后方专家走进偏远团场、社区送医送药30余次,举办日常救护等卫生健康知识讲座10余场,足迹跨越南疆沙漠腹地、偏远连队,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把山东优质卫生健康服务送到受援地职工群众家门口。

建设打造精品民生项目,推动基层职工群众得实惠。突出民生福祉关键点,围绕便民利民惠民,持续打造建在职工群众身边的民生项目,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一〇四团“鲁兵心向党”党群服务中心和牧三场幼儿园、三坪农场鲁兵之家和文体活动中心、五一农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头屯河农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鲁兵青少年科普馆、西山农牧场社区党建文化阵地、子弟学校文化园、鲁疆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兵团乌鲁木齐经开区和头屯河农场人才企业服务平台、幸福三号水库安全监控系统、偏远连队净水工程、派出所小案快处中心、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心、兵团一中十二师分校高质量发展中心和远程教育示范点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助力改善基层民生保障和创业发展环境。累计投入7250万元,在基层团场、职工群众家门口建设完成了 50余个镌刻山东印记的民生项目。发放 360万元“泰山”教育基金和“鲁兵同心”医疗救助基金,奖励十二师300名优秀教师、1500名优秀学生,救助617名大病患者;持续实施“大仓东移”工程助力疆品入鲁,帮助销售葡萄、大枣等农副产品近 3000 吨。根据受援地所需,整合各方资源,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资金支援受援地专项工作。先后拿出350余万元支援十二师教育、卫健及对口支援团场;开展“鲁兵情深齐鲁书香”等活动,捐赠图书、学生生活用品,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加注山东动能,助力培育富民兴疆“发展源”

聚焦鲁兵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提出并深化“政治考量、感情因素、市场原则、合作共赢”理念,持续推动“鲁企进疆、兵企入鲁”和两地产业链融合,加快培育重点产业园区,变“输血”为“造血”,积蓄受援地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坚持“组团式”全员招商,服务保障山东企业进疆发展,先后在乌鲁木齐和济南、枣庄、德州等地组织十二师专题招商推介洽谈活动9次。组织小分队开展精准招商,对接符合十二师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企业,邀请 262 家有投资意向企业进疆实地考察,推动鲁兵两地在产业梯次转移、优势互补、配套协作等方面深化合作。累计签约项目72个,落地项目 44 个,总投资额 92.9 亿元,实现到位资金 25.3 亿元。占地近 900 亩的兵团(乌鲁木齐)鲁疆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1家,成为鲁兵经济协作的示范区。

“鲁企进疆”加快产业赋能。坚持招大引强,发挥国有大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进鲁兵两地共建“一带一路”产业链,共同培育打造十二师物流产业园、钢基产业园。提出并推动山东高速、上合示范区与十二师合作,在乌鲁木齐设立上合示范区新疆分园。历经两年多的研究论证和勘址规划,2022 年 9月 20 日,总投资 36 亿元的山东高速新疆国际物流产业园暨上合示范区新疆分园项目一期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落地建设,成为山东对口支援兵团、深化鲁疆经济协作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引入总投资 10亿元的山东水发上善高科技管业园项目,现已完成投资5.5亿元,2条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有力促进了十二师高端产业发展。

“兵企入鲁”助力发展升级。助力兵团知名企业入鲁发展,帮助拓展疆外市场。积极推动十二师上市企业——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齐河县对接合作,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15万吨液态奶项目已开工建设,将在山东打造辐射全国的生产基地,该项目是兵团大企业到山东投资的首个案例。

深化鲁兵交融,厚植民心相通“真情谊”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持续大力推进鲁兵两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挖掘传承鲁兵两地共同红色血脉,大力推动齐鲁文化、沂蒙精神与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互通互融。

激活鲁兵共同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山东女兵进疆70周年,召开“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光荣传统”推进新时代山东援兵团工作走在前座谈会,总结提炼“听党召唤、勇于担当、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山东女兵光荣传统。深入挖掘传承兵团创立之初两万山东女兵进疆屯垦戍边的历史功绩,组织拍摄“百人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制作 《天山芳华》专题片,编纂书籍,邀请 《共产党员》栏目组进疆采访部分健在女兵,制作纪录片,集中反映鲁兵两地跨越几代人的 深厚情谊和新时代对口支援的生动实践。

助力受援地文化阵地建设。联合十二师党委宣传部、教工委,在十二师中学设计打造鲁兵红色文化教室,成为首个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项目。邀请山东专家共同参与打造十四师四十七团沙海老兵党性教育基地,援建老兵精神纪念馆内部改陈项目,支持十二师民兵训练基地改造升级和团场文化活动中心内涵提升,充实兵团特色文化和山东红色文化内容,更好满足职工群众文化需求,助力兵团更好发挥“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

深入开展“齐鲁文化兵团行”活动。邀请“齐风鲁韵”大舞台、德州杂技团等文艺院团到团场巡演,组织 30余位文化名家和知名艺术家进疆送教讲学和创作交流,将极具山东特色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精品节目带到兵团,让受援地职工群众共享“齐鲁文化大餐”。征集省内书法家和援兵团干部人才书法作品,与十二师共同举办“永远跟党走”主题展览。推动山东优秀红色歌剧电影 《沂蒙山》在乌鲁木齐影院上映,邀请组织兵团机关及十二师机关干部,周边团场干部职工及社区群众2000余人观影。

深化两地文旅行业交流合作。贯彻落实十二师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口支援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加强与山东文旅集团对接合作,邀请山东文旅专家参与十二师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借鉴山东经验,大力推进双方实现合作共赢。深入开展“齐鲁文旅研学行”活动,持续加强十二师融媒体与山东互联网传媒集团、山东电视台及枣庄德州相关单位互动交流,推进媒体资源双向互宣、双向融入,增进鲁兵两地民心相通。

展现山东形象,锻造“四个安全”援兵团队伍

坚持把抓党建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山东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党委自身建设,打造过硬党组织,强化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把严的基调落实到援兵团队伍管理各个方面。组织上好“援疆政治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渤海军区教导旅、山东军垦女兵战斗史、创业史、奋斗史纳入学习教育内容,开展七一主题教育等活动,深入对照“三个为什么”交流思想、纯正信念,组织“大冬训”等活动,激励干部人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在新征程上担当奉献、再立新功。提升援兵团队伍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全员签订“四个安全”承诺书,严格落实“十严守十严禁”行为规范,坚持“安全一千天”日报告制度,强化政治安全、资金安全、纪律安全、人身安全。在历次疫情防控战斗中,干部人才第一时间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经受“大战大考”,成为特殊时期职工群众的“勤务兵”,在对口支援一线树立和展现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山东援兵团队伍形象。

牢记嘱托,继往开来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更争先。对口支援十二师是党中央赋予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场接力跑,需要一棒一棒跑下去,每一棒都要为下一棒跑出好成绩。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山东省第三批对口支援兵团工作即将交棒,新的征程和蓝图将再次开启,使命和担当将继续传递,鲁兵两地人民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将更加深化,鲁兵协作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事业将更加波澜壮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成为美好现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