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警方在拆迁屋发现一流浪汉,询问后得知曾是高考状元_自己的_工作_的人

2020年,上海警方在拆迁屋发现一流浪汉,询问后得知曾是高考状元

当上海警方在一间废弃的拆迁屋意外发现一位“老人”时,他已经将自己遗忘得差不多了。

名字、住址、亲人……仿佛都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情了。 他像是一个游离在人世间之外的人,和这个世界几乎断绝了关系。

对于这位“老人”,警方首先想到的是通过系统信息查找他的身份。但令人无奈的是,通过“老人”现在信息的比对,警方在系统里根本找不到相关信息,更不用说确认他的身份。

警方只能一边安排人悉心照顾“老人”,一边想办法唤醒“老人”的记忆。终于,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这位“老人”终于将丢掉的自我慢慢开始寻回。

带着还未释然的痛苦,“老人”将自己的身份告诉了警方。而这,让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没想到,这样的一位落魄的“老人”竟曾是高考状元!

这不禁让我们好奇,究竟是什么使昔日的天之骄子沦落至此?

展开全文

1、天之骄子

1971年,湖北省的一对姚姓夫妻生下了他们心爱的孩子。他们为他取名姚远,寄予了自己的无限希望。

当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父母能够为孩子策划的最好人生道路就是: 通过读书走出代代相传的命运。

虽然出生在普通的家庭中,但是姚远在教育方面并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的阻碍。他的父母即使是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未停止过对他教育上的支持。

幸运的是,姚远在学习上也有天赋。自身的天赋、努力和家庭在背后的支持相结合,姚远不负众望地成了所有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学到高中,姚远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龄人眼中羡慕的对象。 姚远在哪里,哪里就有夸赞的声音。

姚远一直站在高处,除了学习,几乎没有什么能够让他感觉到困难的。

而这,也为他之后的流浪生活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少年人踌躇满志,以为现在的生活就是全部的真实。然而,他却不知道,自己窥见的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

1990年,姚远成为高考状元的喜报传来。在那个连大学生都很稀少的年代,高考状元无疑是“金凤凰”一般的人物。

一时间,无数的赞誉和祝福如同雪花一般飞向姚远。

此时的姚远志得意满,以为自己即将开始另一段“辉煌的人生”——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成为同过去一样被人仰慕的对象。

怀抱着这样的想法,姚远进入了北理工大学。 在这里,他经历了人生第一个真实意义上的挫折。

2、大学生活

作为全国最好的一批大学之一,北理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

姚远选择了这所学校,许许多多优秀的学子也选择了这里。他们或许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理想,但都具备一个优点——出色。

一开始,来到新环境的姚远十分兴奋,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地优秀在同学面前显得十分普通。

能进入北理工的人,在学习上都曾是佼佼者。大家都曾是人们口中的“天才”,都是学习能力十分强大的人。

而且,姚远还发现, 与自己一路埋头苦读不同,同学们在不同的地方都各有所长,例如交际、才艺、人脉等等。

这让从小被灌输类似“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思想的姚远感到一阵迷茫。但他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除了学习,他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他无师自通了“卷”的内涵。 学习是他唯一拿得出手的优势,也是他能够“恢复过去荣光”的最可靠手段。

于是,姚远一头扎进了学习之中,将几乎所有的经历都放在了学习上。大学的时光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的成绩十分优秀。成绩上的夸赞一直都伴随着他的生活。

但是,大学是学校与社会的最后过渡阶段。想要能在社会上过得轻松一些,取得一定成就,学习优秀是必须的,但成绩并不能决定一切。

埋首读书的日子,除了学习能力,姚远其他方面的提升并没有那么显著。

临近毕业,同学们都为了自己接下来人生奔忙,四处寻找工作。此时的姚远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幸运的是,他曾经拼过命的学习又再一次救了他。 一家比较大的企业被姚远的科研能力所吸引,率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姚远顺水推舟地接受了邀请,进入这家公司成为一名研究方向的工作人员。

姚远的父母十分开心,认为自己的孩子终于走出了家乡,摆脱了被局限在小地方的命运。向姚远这样的孩子,是多少小镇“寒门”家长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乖巧听话、学习好、能力强、进了大公司有了好工作。

如果事情一直平顺,也就没有我们见到的流浪“老人”姚远了。 从前途一片光明的大公司职员到无人相识的流浪汉,姚远究竟经历了什么?

3、社会的落差

在公司的生活并不比大学轻松,可以说是更加“残酷”。

在同个部门工作的同事,不是和自己科研能力不相上下,就是能力远超自己的前辈。姚远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让自己始终和同事们站在同一片范围里。

如果是这样,那和大学生活其实也没有差太多,只是学习更辛苦一些罢了。 而姚远最不怕的就是吃学习的苦。

但是,在公司工作,不仅仅是需要科研能力,自身专业能力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除非有绝对的实力可以掌握相当大的话语权,不然该弯腰还是得弯腰。

姚远从前的人生几乎没有弯腰的时候,他凭借成绩大多数时候都是站在高处的。 公司的生活,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跌下王座”。

他心中的这种苦闷,没有人能够理解。

在老家,他是许多学子崇拜的对象;在父母眼中,他是“光宗耀祖”的好孩子;在乡邻口中,他是一个炫耀的谈资……但在公司,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人员。

这样的极限拉扯,在他身上持续了多年。

多年后,觉得自己自身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的姚远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向公司提出了离职申请,带着满腔的雄心壮志再次进入社会。这次,他想去寻找更能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

姚远选中了上海——这个人才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的大都市。

刚来到这里的他认为自己总会有满满的机会,毕竟自己要学历有学历,要经验有经验,要能力有能力。 然而,他错估了大城市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他所拥有的一切和真正的“天才”比起来,显得很是普通。在求职市场里,比他学历高的大有人在,科研能力强的也不在少数,过往工作经历和现在职位对口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

为了能够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他不得不降低了自己原先的择业标准,将求职的目标放在了成功率更高的中小企业。

果然,在调整策略之后,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了工作,就和这座城市多了一分联系。

刚入职的姚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觉得自己能够在上海大展拳脚,成就自己的另一段辉煌人生。

4、从就职到流浪

看清自己,看清现状,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而姚远却恰恰对自己过于高估,对现状过于乐观盲目。

对于自己降低“身价”“将就”来的这份工作,姚远的心中始终是不满意的。他总是觉得虽然这份工作还不错,但是自己值得更好、更能让自己发挥能力的工作。

很快,他就从这家公司离职,奔赴下一个“战场”。

但每一次,他都觉得是将就,每一次他都觉得自己被束缚。离职成了他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常态—— 他永远在奔赴一个“理想”中的“完美”职位。

但是,人如果不再积累,如果不再进步,那么很快就会被抛弃在后面。在上海的时间里,姚远的整个发展几乎是停滞的,对比其他人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后退。

因为能力越来越不足以应对社会的发展,也因为频繁离职在履历上留下的“黑点”,姚远的求职之路越来越困难。他不得不一次次降低自己的求职标准,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入职的公司离他的期待越来越远。

与此同时,他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当初他选择从工作了多年的公司辞职,带给父母极大的震撼。对于一个小城市的人来说,他的工作已经是很多人一生的顶点了。他的父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从小听话懂事优秀的孩子,会自己砸掉自己的“金饭碗”!

每次与父母联系,父母对他的关心和期盼,都让在上海频频失利的他觉得愧疚和难受,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影响他的还有自己的经济水平。一开始的公司工作稳定,薪资福利也比较优厚,姚远工作多年也有了一定的存款。

但是,他独自一人来到上海之后,存款变得越来越单薄——房租、水电、交通……每一样都在飞速地消耗着他的资金储备。

工作之间的空窗期,他全靠燃烧自己的存款支撑生活。后来,他的工作越找越差,薪资福利也一降再降。

姚远时常在思考,为什么自己这样有能力的人,却偏偏怀才不遇?

他摆脱不了现状,也想不出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向着下坡路一步步走去。

2008年,金融危机突然到来,上海这座与金融息息相关的城市首当其冲。

姚远本就岌岌可危的生活遭受重创。 他失去了工作,也难以找到下一份工作,他开始整日待在出租屋里。存款像是流水一样,飞速地从他的手里消失。

他也曾有一瞬间犹豫过,要不要回到家乡?但是,想到父母可能表现出来的失望,想到自己还要啃老拖累他们,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能过去?谁的心里也没有底。姚远只能一边待在出租屋里,一边祈祷着经济环境的好转。

在这个城市,他没有朋友,日常的人际交往也随着工作的失去而封闭了。唯一的交际只有购物和交房租时偶尔的几句话。 他活得越来越边缘,每天都是浑浑噩噩的。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他的存款变得越来越稀薄,最终连房租都无法上交。

此时的姚远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他不愿意回家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现状,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

也是从这天开始,姚远加入了流浪者的行列。

刚开始,他身上还有一些钱。这些钱虽然不够交房租,但解决一日三餐还是暂时够的。

但是,在持续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他的资金还是见了底。 而他,也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流浪者。

流浪者的生活是没有挑剔的余地的。

住的?工地、废旧厂房、停车场……总之哪里能过夜就去哪里;吃的?垃圾桶离的剩菜、水果摊旁得烂水果、偶尔好心人赠送的;穿的?能盖住身体的就是好衣服,冬天如果可以保暖就更好了。

或许是姚远自己也无法接受生活的落差——从人人仰慕的天之骄子成为众人唾弃可怜的流浪汉,渐渐的,他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走着走着,一年一年,他在人世间游荡,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游荡。

结局

直到2020年,上海警方按照要求进行信息采集,才在废弃的拆迁屋里看到了姚远,也就有了开头这一幕。

得知姚远的真实身份后,警方迅速联系了他的家人。苦苦寻找姚远十几年的姚家人这才终于找到了他。

经过这场劫难,姚远彻底醒悟过来,脚踏实地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生存是一场妥协,是理想和现实不断博弈之后得到的结果。理想是需要追求的,但是追求的过程中,请不要忘记生活。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