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鲜切菊花助力生态祭祀_菊花_种植_武陟县

武陟:鲜切菊花助力生态祭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成安林 通讯员李梦茹

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

4月4日,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乡村振兴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依次排开,棚内种植的菊花进入盛花期,色如白雪,香气扑鼻,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成熟的菊花采收、分拣、打包,一派忙碌景象。

“这里种的都是‘优香’白菊,主要用于清明祭祀,每座大棚里大约种了四万两千株,能产出8万支鲜切菊花。”见记者前来,武陟县五方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丁雅丽停下手里的活儿介绍着菊花的生产情况。

丁雅丽介绍,眼下正值菊花采切的时节,一天能采2万多支鲜花,主要销往郑州、广州、上海等地,一枝花能卖六七毛钱,一个大棚一季能收入五六万元。

去年,老催庄村投资150万元新建5座温室大棚,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引进武陟县五方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人员发展大棚菊花种植,利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为提高鲜切菊花的科学种植水平,合作社从菊花的栽培管理、病虫防害等方面入手,提高菊花品质。

“鲜切菊花种植对温度、土壤都有较高要求,地势太高或天气太冷,菊花生长就会比较缓慢,因此光照、水分、营养样样都需要把握尺度。”谈及菊花管理,丁雅丽如数家珍,由于温度适宜,水肥控制得当,大棚里菊花种植密度高、效益好,且每年可以种植两茬。

一朵朵美丽的小菊花托起了群众“致富梦”,实现了群众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双赢。目前,村里共有25人长期在大棚内务工,其中脱贫户4人。

“家门口打个零工,主要是除草、打药、采收菊花等,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俺感觉很满意。”在大棚里务工的老催庄村脱贫户宋天有说。

“下一步,我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再扩建10座大棚,把大棚菊花产业扩大两倍,再为村民提供50个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宋国庆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