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往昔——正月十五吃元宵闹元宵习俗和五芳斋汤圆_汤圆_武汉人_龙灯

柳桢啸/文

武汉正月十五的习俗:吃元宵(汤圆)

元宵,北方人称元宵,武汉人叫“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汤圆)起始于宋代。宋时,民间就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其做法: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桂花、核桃仁、果仁、枣泥、猪油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

元宵(汤圆)的做法各地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汤圆)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吃糯米汤圆,以寓"阖家团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家和万事兴,因此,在元宵节和家人吃上“元宵(汤圆)”是武汉人在正月十五一定要进行的美食餐。

吃元宵与“五芳斋”汤圆

展开全文

每年的正月十五,五芳斋这家武汉老字号的汤圆,是武汉人的必选食品。

“五芳斋”品牌的故事颇为浪漫——

“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浙江吴县陆墓采莲(今相城区元和镇开发区)人。沈氏在齐门外开了一家甜食铺,以玫瑰、桂花、莲心、薄荷、芝麻等五种苏州人爱吃的东西作为原料,制作桂花圆子、赤豆糖粥焐酥豆、莲心羹、冰雪酥、玫瑰糕等甜食小吃。

沈氏膝下生有五个女儿,分别取名玫芳、桂芳、莲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街坊邻居因此称其店叫"五芳斋"。

武汉五芳斋是由江苏南通人倪锦才先生于1946年引入并建店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以经营宁波风味汤圆而闻名,有宁波汤圆大王”之美称。该汤圆由黑芝麻、桂花等作芯,配以猪油,其味鲜美异常。现今的五芳斋,采用现代设备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并继续保持选料严谨、传统配料、大王主理、制作精细、口味纯正、油而不腻的独特风味,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武汉人闹元宵的习俗:“玩龙灯”

“舞龙灯”武汉人称之为“玩龙灯”。 “舞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舞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朝叫社火。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

“玩龙灯”是武汉人在春节期间一定要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娱乐活动。“玩龙灯”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戏,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

按礼节,当舞龙从家旁经过的时候,想邀请舞龙到自家来舞的话,“放鞭接龙”即可。听到鞭炮声,舞龙的人们就会舞着龙到这家门口耍上一耍,而邀请龙来自己家的主人此时也需要放鞭。舞毕,请龙的主人会给个红包,算是喜气。

武汉人闹元宵习俗: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闹花灯”又称为“送花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每逢节日,总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候。节前,武汉街头就有许多小贩提着纸糊篾扎的各式各样的灯笼,连连叫卖:"活的、活的"。元宵夜,孩子们举着点燃了的灯笼,欢天喜地,成群结队,一会儿跑到东,一会转到西。遇上玩龙灯的队伍,他们尾随其后,成百个小灯笼,在大街小巷汇成一条条灯的洪流,与玩龙灯的、看玩龙灯一起汇成欢乐的海洋。

武汉人闹元宵的习俗: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它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

武汉地区的猜灯谜方式多种多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区、县的文化馆是猜灯谜最集中,形式最多样的地方,猜灯谜的可谓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武汉人闹元宵的习俗:踩高跷

踩高跷这种形式,据说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后来发展为民间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武汉地区的高跷,踩高跷者,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武汉人闹宵的习俗:彩莲船

彩莲船(跑旱船)是武汉人喜爱的一种民间文艺活动。

采莲船,又叫“划彩船、跑旱船”,为湖区人民模仿驾船采莲而创作一种歌舞形式。仙桃乃鱼米之乡,历来盛产莲藕,因而采莲船这一艺术形式在仙桃广为流传。

一支彩莲船安排六至七人跑船,由一少女(或一青年男子)扮成采莲女,一男子扮成梢公撑篙,牵引彩船跑圆场或作荡船状,船后一梢公婆手握破芭扇随船而行,还配有敲锣打鼓、拉琴等。仙桃彩莲船在表演上独树一帜,先撑篙的大汉即兴创作的四句开场,多为恭喜之词;后由撑篙的大汉与坐船的姑娘对唱,内容多为民间爱情故事,一唱众和烘托气氛,坐船的姑娘随着音乐在撑篙的大汉竹竿牵引下翩翩起舞,边唱边舞,把舵的艄婆与两位主角配合,耍滑稽动作引观众发笑。每逢春节的初一至十五,彩莲船便沿街串乡拜新年,边舞边唱。

武汉地区的采莲船是学习仙桃彩莲船而成。

仙桃采莲船歌词选——

彩莲船哪,哟哟,

两头尖哪,呀嗬嗨,

妹坐中间,呀儿哟,

帅哥牵哪,划着。

哟哟,呀嗬嗨。

帅哥牵哪,划着。

彩莲船哪,哟哟,

八方玩哪,呀嗬嗨。

俏俏姑娘,呀儿哟,

秀人前哪,划着。

哟哟,呀嗬嗨。

秀人前哪,划着。

彩莲船哪,哟哟,

过年玩哪,呀嗬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