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是个怎样的国家?_印尼_华人_伊斯兰教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Republic of Indonesia

),简称印尼,是东南亚的最大经济体及

20

国集团成员国,国土面积

191

万平方公里,由约

17508

个岛屿组成,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印尼人口超过

2.8

亿,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约

87%

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又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尼新几内亚岛,面积约

80

万平方公里;婆罗洲,面积有

74

万平方公里,北部约三分之一属于马来西亚,南部近三分之二是印尼的,还有一小块地方是文莱;苏门答腊岛,面积

展开全文

47

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盛产香料(丁香、肉豆蔻和黑胡椒)、茶、可可和咖啡,是亚洲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地之一,还有石油等矿产出产;爪哇岛,面积也有

12

万平方公里,是最早被开发的岛屿。印尼的第一(雅加达)、第二、第三和第五大城市都在这爪哇岛上。东部有个五千平方公里的小岛,巴厘岛。保留着古老和神秘的印度教文化,一般的旅游胜地,去一次也就够了。许多去过巴厘岛的朋友,去了还会不停地再去“天堂岛”。

印尼简史

印尼没有历史,这一群苏门答腊猴!夸张了。不过印尼留下来的文字历史确实太少,但基本脉络还是清晰的。印尼的原住民分两类,一类是黑种人,就是巴布亚人,他们和澳大利亚的土著是同一种族,五万年前开始就已经住在巴布亚岛。马来半岛至今还有小黑人,卷发、黑皮肤,人类学家说这些人,最早都是从非洲进入的;另外一种是黄种人,七千年前从亚洲大陆过去的,经过印度支那半岛,一部分是从云南过去的,一部分是从印度或缅甸过去的,也是广义的马来人。

印尼的岛屿的最西边靠近印度。从

2

世纪起,印度人就从亚齐进入苏门答腊岛,建立信仰印度教的国家。

7

世纪初,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开始在阿拉伯半岛传教,并通过军事行动征服其他阿拉伯部落,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后经历四大哈里发时期的快速扩张,至公元

8

世纪阿拉伯帝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伊比利亚、北非、中东、波斯的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与东方同样处在巅峰的唐帝国形成了东西方两大帝国并立的局面。

7

世纪中叶,阿拉伯商人驾着船从波斯湾出发,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到达当时唐帝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广州港,再装满价值连城的商品踏上归途。伊斯兰教传到印度后,再传到印尼。

贸易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游戏,而是买卖双方之间的平衡。进入

13

世纪,随着欧洲的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加,无论是贵族当作彰显财富、还是用做改善生活的调味品,欧洲对香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瓷器和丝绸在欧洲都有相应的替代品,但香料仅产于印度、印尼、缅甸和中国(丁香和豆蔻核仁仅产于印尼)。虽然阿拉伯帝国已不复往日强大,但依然控制着中东——这一东西方贸易的必经之路。

在高额的利润的诱惑下,穆斯林商人放弃前往中国,改道印尼群岛收买香料。

13

14

世纪,在爪哇形成强大的帝国,马六甲城成为整个南洋国家中最繁华的城市,也是香料的聚集地。在穆斯林商人和传教士的影响之下,许多当地的村庄和部落开始改信伊斯兰教。答腊西北部有个叫须文答喇-巴塞(后简称巴塞)的村落首领,改信伊斯兰教并自立为苏丹,建立起印尼第一个穆斯林国家。

公元

1397

年,极盛时期统治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的佛教珊佛齐王国,被来自爪哇岛的印度教王国满者伯夷灭亡,其王子拜里米苏拉在逃亡五年后于

1402

年在马来半岛重新立国,定国号为马六甲王国。王子在逃亡时皈依了伊斯兰教,国家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伊斯兰化,伊斯兰教也从马六甲出发,沿着印尼的各个港口传遍全国。与强调来世福报的佛教和印度教相比,强调众生平等、允许享受的乐趣的伊斯兰教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能够把社会上不同身份、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的人都团结到真主的旗帜之下。

印尼有超过一千个民族,语言也超过七百种。印尼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占印度尼西亚

42%

的人口,巽他族、马都拉族及马来族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马来语传播最广,后被定为国语。

15

世纪,土耳其建立奥斯曼帝国,切断了阿拉伯人到欧洲卖香料的商路。欧洲为了得到香料,大力发展航海业。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从非洲南下,绕过好望角,渡过印度洋,到印度,然后再到印尼。麦哲伦是环球地球的第一人,他的船队回到欧洲时,就满载着香料。

1511

年,葡萄牙人突然占领了马六甲城。

1596

年,荷兰人姗姗来迟,这是他们第一次到达爪哇西部的雅加达,随即派船到香料群岛和葡萄牙人抢香料。

1600

年,英国人也来了。谁先来就谁的?怎么可能,还是打一架公平。在“香料之战”中,荷兰人占优势,烧了其它国家的船只,占领了大部分的印尼。

西班牙占了菲律宾,英国人占了马来西亚半岛和婆罗洲北部三分之一和新加坡,葡萄牙战败只得到东帝汶。法国来了,发现南洋没地方了,就去占了越南、老挝等地。泰国没有被占,是因为它夹在英法两国的殖民地之间,列强同意将它变成缓冲地。

三次排华潮

中国人早在汉朝时就跟印尼有了商业接触,不过是来找热带香料、象牙和各种宝贝的,并没打算在这里定居;

从唐宋开始,自称唐人的福建人和广东人往来于广州与苏门答腊、爪哇等地。由于经商需要,留在当地的中国人在当地时代繁衍,成为了最初的华人。华人在印尼的影响,从一开始就集中在工商业,对文化事业、传教当地人和教他们汉字,并没有兴趣;

明朝时,郑和有

7

次下西洋,都是以马六甲城作为据点的。两国之间的往来虽然一直不曾间断;

15

世纪以后,中国人大量移居印度尼西亚乃至东南亚。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达到高峰。移民通过联姻或逐渐被同化后,被称作峇峇、娘惹。

印尼是个群岛型国家,在十六世纪时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政体。印尼的一切都处于恶躁不安之中,无论是大陆、海洋、火山还是社会本身。荷兰人来到这里,先是成立了臭名昭著的

“东印度公司”,然后改设为殖民地政府,开始了长达

350

年的殖民统治。

荷兰人实施的是剥削强迫性劳动统治,不同于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的屠杀,只是相对温和一些。殖民统治者的统治手段不外乎分而治之和寻找统治者的代理人,挑选了更为精明和勤快的华人和上层原住民做代理人。

具体做法,将华人和原住民居住分开。华人住在条件更好的地方,同时将最赚钱的酒庄、鸦片馆、当铺、和贩盐等行当交给当地华人经营。华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为得到支持及信任,荷兰殖民政府给予印尼雅加达华人一些政治席位以及封地,这些都让位居社会底层的当地土著不满。

18

世纪中期,华人主导了印尼经济支柱产业,甘蔗种植业。荷兰人对“反客为主”的华人,产生了疑虑和焦虑。欧洲蔗糖市场饱和,以华工为主的一些印尼蔗糖产业面临大危机,许多农场就此破产。荷兰殖民政府担心失去饭碗的华人成为暴民,把他们载出海后直接扔进了海里。最后这引发了这些苦力的暴动,殖民政府也打着镇压的名义“减人”,这就是著名的“红溪惨案”!

二战时期,日本入侵印尼,殖民手段和荷兰人如出一辙,还是靠挑拨原住民和华人之间的关系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1945

年,日本投降后,荷兰人再次卷土重来,却被苏加诺领导的印尼独立派别赶走。同年

8

17

日,印尼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苏加诺也被称为“印尼国父。国家是独立了,可印尼华裔仍作为各大势力派别的出气筒和替罪羊。

印尼华人在政治上自动分为红蓝两个派别。红派支持新中国,蓝派支持蒋家旧王朝。两派各自有自己的社团、学校、报社和各种华侨会。印尼也在

1950

年和新中国建交,关系也十分亲密。

1955

4

月,新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在印尼万隆所举行的亚非会议。

1956

9

月,印尼总统苏加诺访问北京。

印尼的红派很受鼓舞,举行了大量的集会和宣传,还掀起了回国热潮,许多华侨放弃了富裕的生活,主动要求回祖国参加建设。

1958

年,眼看印尼和新中国越走越近,美国人坐不住了,安排印尼反对派推翻苏加诺总统。收到情报的印尼政府,立即出手。蓝派代表人物被抓,学校被封,涉及资产被没收,整个蓝派在印尼的势力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印尼红派的华侨还没来得及高兴,印政府的大棒就到了。

苏加诺不是亲华的么,为何要对印尼的华人下狠手呢?其实苏加诺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主义者,早在从事国家独立斗争时期,他就认为华人经济是

“殖民时代的残余”,当政后苏加诺陆续出台限制华人经济的

30

多种的政策,全部以针对华人商界为主。印尼政府还宣布只要在银行存款超过

2.5

万盾,就冻结

90

%的存款,这几乎让善于积蓄和勤俭著称的华人家庭,遭受灭顶之灾。

1965

9

30

日,印尼陆军将领苏哈托架空总统苏加诺,并宣布印共为非法组织,开启了长达

30

多年的铁腕统治。苏哈托借口清缴印共的同时,不仅禁止华裔参政参军、关闭华文学校、限制华裔进大学、严禁使用华文;华裔要放弃华文姓名,用印尼文改名换姓,华人不得公开庆祝华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甚至有计划地对印尼的华人进行迫害。

到了

1998

年,由于印尼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印尼货币迅速贬值,物价飞速上涨,导致许多民众上街抗议要求政府改善经济。苏哈托为了转移金融危机的压力,缓和国内民怨,便与印尼军方情报部门精心策划,将反政府示威升级成骚乱。这起针对华人的骚乱持续了三天时间,许多华人公司、住所,被掠夺和抢劫,史称「黑色五月暴动」。

350

年荷兰殖民史,

4

年日本侵略史,印尼原谅了荷兰与日本,国内却屡次排华,这与民间的情绪是离不开的。印尼人抱怨中国人太会做生意,占尽社会资源,甚至有「

3%

的华人掌控了

70%

印尼财富」的流言。真实情况呢?

印尼华人大概有

2000

万人,在印尼有许多华人旅行社、华人餐厅、华人商铺……给人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华人真是无论在全世界哪里,都是最能吃苦、最忍辱负重的一族。餐厅的营业时间总晚那么一点;导游服务,总是更用心。经过几次运动和改革,印尼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资源能源以及国民经济等重要产业部门,全部在国企的掌控之下。华裔控制印尼国家经济命脉,完全是无稽之谈。

印尼华人社会经过不断打压,长期求稳定,求平安,不愿意多抛头露面,更不愿意抱团形成可靠的政治势力,是至今被人吊打的主要原因。几乎每次印尼发生经济危机和动荡,总会有人利用仇富心理,把民间的怒火和

“屎盆子”扣到华人头上。

随着苏哈托下台,印尼排华情况渐渐缓解。

2001

年中文被允许重新出现在公共场合,春节也从

2003

年开始被定为国家假日。

2002

年,印尼被列入中国出境游目的地国家。但直到今天,中国人仍不太爱去巴厘岛以外的印尼,心理阴影一时难消。

寄希望于别人的仁慈和施舍,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地位。只有通过自强不息去争取,才能让刽子手没机会挥舞他们手中的屠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