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国之脊梁”!病危中,林俊德为何一次次拒绝儿子的探望?_父亲_核试验_工作

林俊德,是一位将军,也是一位院士,是 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 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任务。

一辈子隐姓埋名的他,在生命的最后10小时,在病房里仍争分夺秒地为国工作。离世前的这段画面,更是让无数人感动落泪。此前报 ‍ 道>>>

以下视频来源于

央视新闻

今年清明节前夕, 林俊德的儿子林海晨从陕西西安赶至新疆马兰革命烈士陵园,看望了长眠在此 的父亲。总台《面对面》专访 林海晨,一起走近他眼中“不近人情”的父亲林俊德。

01

一次次拒绝儿子的探望

他将最后一刻用在了“刀刃上”

拍摄于林俊德院士去世前一天的影像中,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有十多根管子,拖着疲惫的身躯,颤抖着操作眼前的笔记本电脑。

当时,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放弃化疗和手术,把办公桌搬进病房,开始与死神赛跑。

尽管护士一次次提醒林俊德,他的身体状况已不适合坐起,但林俊德回复说:“ 躺在床上是病人,坐起来就是正常人。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哪怕是只有几个小时,我也要在最后的时间坐着工作。”

住院期间,林俊德一次次拒绝了儿子林海晨的探望请求,直到去世的前两天,他才允许儿子来到自己的病房。

林海晨:当时,父亲不让任何人来看望。他的感觉就是“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让我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展开全文

林海晨:当时,父亲不让任何人来看望。他的感觉就是“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让我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生命最后的两天时间里,林俊德在电脑上整理了大量资料,三次打电话指导或询问科研工作,两次召集课题组成员,布置后续任务。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他终于放下工作,可以休息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02

为“机遇”而“发狂”

他放不下的事业始于新疆马兰

1963年,我国首次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全面展开,25岁的林俊德接受了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的任务。他带领着和自己同样年轻的科技人员一起,扎根新疆马兰,开展艰苦的技术攻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林俊德负责研制的压力自记仪准确测量到了核爆炸冲击波的参数,为我国首次核试验留下重要数据。之后,从原子弹到氢弹,从大气层到地下,他带领团队研制出系列测量系统,在我国历次的核试验中得以成功运用。

“一个是机遇,一个是发狂。”谈及 成功的关键,林俊德坦言,自己取得成功是源于国家给予的“搞核试验的舞台”;此外就是要“发狂”,一旦抓住机遇就要发狂地工作。

林俊德基本每天晚上都会到办公室工作,“ 因为到办公室一坐,灵感马上就来了。只要有一个小时,我就往办公室一坐,思想集中了,什么也不考虑。”

在献身核事业的半个世纪里,林俊德带领团队取得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31项。

03

做人要做“梁”和“柱”

他还是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

在儿子林海晨的记忆中,同在驻疆某部队工作的父母始终是忙碌的。“家是旅店,对父亲来说就是睡觉的地方。对他的印象就是周末陪陪我们,放一些音乐。”

△ 林俊德一家人合照

林海晨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的点滴时坦言,在林俊德升到主任之后,家中配备了电话。可当看到儿子使用电话打给他自己或者同学,林俊德都会不高兴。

林海晨:他说这是给工作安的电话,不是给生活安的,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我觉得别人并没有分得这么清。

记者:你有没有理论过这些事?为什么别人可以做,我不可以做?

林海晨:理论过。他说别人是别人,别人犯错误你也犯错误吗?或者说别人要去干一件你认为不对的事,你也要去干吗?

林海晨:他说这是给工作安的电话,不是给生活安的,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我觉得别人并没有分得这么清。

记者:你有没有理论过这些事?为什么别人可以做,我不可以做?

林海晨:理论过。他说别人是别人,别人犯错误你也犯错误吗?或者说别人要去干一件你认为不对的事,你也要去干吗?

1989年,林海晨考入长春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专业是父亲帮他选择的,他还在大学期间如愿以偿入了党。“我爸跟我说, ‘入党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你一时热血就入了’。他强调过很多遍,说这辈子能有这一切都是党给的,一定要对得起党。”

大学毕业后,林海晨进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成为一名工程师。在那之前,因为父母所在的单位迁移到了西安,他得以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个城市。

工作之后,有一件事令林海晨记忆犹新。当时,他第一次拿到工资就买了带鱼回家,本想得到父亲的夸赞,没想到却被父亲“劈头盖脸”批了一顿,“我爸说你有这个时间不会看两本书吗?搞形式主义干什么?把工作干好才是最大的孝心。”

起初,对于父亲的不近人情,林海晨理解为父亲对他抱有过高的期望,直到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的精神世界。“父亲说,就像盖房子,房子拆了,梁和柱还在。 人就要做梁和柱,不要图花里胡哨,要永远有自己的价值。”

林俊德去世后,按照遗言,他的骨灰被埋葬在新疆马兰。从此,他与战友一起,永远守护他们曾经战斗了一辈子的地方。

择一事,终一生

致敬“国之脊梁”!

更多内容,点击视频了解⬇️

消息来源丨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综合《面对面》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永春网商城推荐

永春白粬,纯手工制作消暑佳品

永春优选

16.80 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抢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