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铭与石门颂的区别?西峡颂和石门颂哪个石刻在书法的史上的影响更大_石门_石刻_书法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石门颂 石门 石刻 书法

本文目录

  • 石门铭与石门颂的区别
  • 西峡颂和石门颂哪个石刻在书法的史上的影响更大
  • 石门铭和石门颂有什么区别
  • 《石门颂》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怎样学习

石门铭与石门颂的区别

《石门铭》与《石门颂》虽同列书法碑刻中著名的“石门十三品”,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块摩崖石刻。

(石门铭)

关于“石门”

“石门”是古人开凿的一条隧道,位于陕西汉中褒斜栈道南端,在褒河旁的悬崖上,是古代“蜀道”的一段,连接关中平原与汉中平原。

注意,此“石门”与湖南省石门县无关。

“石门十三品”

褒河旁的褒斜道和石门隧道的开凿,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件,前后历经数个朝代,故石壁上留下了大量歌功颂德的题咏和记事。

(石门颂)

这其中有十三件作品,书法水准高,历史意义重大,合称之为“石门十三品”。

其中,《石门颂》位列第五品,《石门铭》位列第十二品,此外,还有一品也称“石门”,这就是名列首位的石门第一品“石门碑”。

(石门碑)

《石门颂》与《石门铭》的区别

1、所立朝代不同。

《石门颂》立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石门铭》立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

2、所记内容不同。

《石门颂》为歌颂司隶校尉杨孟文奏请开凿石门的事迹而立,《石门铭》为歌颂梁秦二州刺史重开褒斜道的盛举而立。

(石门颂原石)

3、书体不同。

《石门颂》为隶书,《石门铭》为楷书。

从书法的角度看,《石门颂》与《石门铭》有很多相似之处

1、二者用笔皆以圆笔为主,也就是以中锋为主,沉着含蓄,古朴厚实。

在我们心目中,魏碑多以方笔为主,斩钉截铁,但《石门铭》却是少有的几个以圆笔为主的魏碑之一。

(褒斜道)

2、二者结体皆开张奔放,笔画上下伸展,飞扬飘洒,极具浪漫情怀。

最后提一句,“石门十三品”中,第九品《衮雪》,据说出自曹操之手。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西峡颂和石门颂哪个石刻在书法的史上的影响更大

谢谢邀请!

关于汉《西狭颂》和《石门颂》哪个石刻在书法的史上的影响更大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两个汉隶石刻作品只是书写风格不同,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不存在哪个石刻影响大,哪个石刻影响小的问题。

史上流传的“汉三颂”,即:《西狭颂》 、《石门颂》、《郙阁颂》,可以肯定的说,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据相关史料记载,汉碑有200多种,虽然书写风格不同,且碑碑都是经典之作,至今无人超越。

我认为,凡学隶书者,都应该从汉碑入手。这叫取法乎上。

学习隶书,喜欢哪种风格就学哪种风格,无须讨论哪个石刻影响大小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无论学书者学会、学精哪种风格的石刻或碑刻,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另外,学习书法不要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行动起来,拿起毛笔去临摹,去书写。空谈误事!

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下,做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既然热爱书法,热爱汉字书写,那就选择自己喜欢的碑帖,静下心来,摒弃浮躁和名利思想,认真临帖,认真读帖,认真领悟所学碑帖的书法精神,才是正理!至于书坛上相关的争议,还是少参与的好。记住,自己一定要有主见!不要听别人说这说那。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张继老师学习!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石门铭和石门颂有什么区别

这是两种不同书体的摩崖石刻和石碑。

首先我们介绍《石门铭》:它是北魏永平二年即公元五0九年刻,武阿仁刻字,楷书。共二十八行,每行二十二字。它位于陕西汉中石门,是北魏碑刻石人名最详尽之作。此摩崖书法骨力开张,纵横豪放,以奇取胜。结字、布白随山就势,依摩崖自然石势而书丹凿刻,其章法布置大气磅礴。用笔中锋逆行,遒劲纵逸。字形开张自然,显得飞逸奇伟,飘飘欲仙。它上接汉《石门颂》遗韵,熔篆、隶、楷为一炉,用笔方圆兼备,沉着痛快。结构宽博雄放,放任不羁,有睥睨天下之势。加以千年风蚀作用,又形成一种若隐若玩、月白风淸的艺术效果,令人心驰神往。

常习此碑可以使我们心胸开阔,能亲近大自然。真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石门颂》位于陕西褒城县东北。是东汉刻石中最具艺术特色的隶书名碑之一。其刻字自然奔放,朴拙雄强。笔法变幻莫测,雄健舒畅,结体大小不一,横笔不平,竖笔不直。起收无迹,自然率意,奇丽多姿,妙趣天成。因《石门颂》在崖壁上书写镌刻,故而在自然的挥洒中形成了遒古蜿蜒的笔法,这就是自然美与书法美融为一体的经典作品!

《石门颂》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怎样学习

当今,写《石门颂》者不多,写得好者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是在追求“松”的时候,出现了散乱欹斜,那就更谈不上洒脱大度了。

临习《石门颂》的时候,实临务必要追求形似,意临则是建立在扎实的实临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因此,“认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人在实临阶段能够认真,一旦开始意临,便濡毫泼墨随意挥洒,把实临时学到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石门颂》意临的几个思路。

前后相同字的换位运用

意临的第一步,是前后相同字或者特点的转换应用:
《石门颂》当中重复的字很多,他们的形态大抵不会完全一样,甚至有巨大差别,我们在写到这个字的时候,要想着帖中这个字其他的表达方式,并靠着这种记忆,表达出来,其实就是相同字不同样式的换位。这是加深印象,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不同特点的换位应用

同样是包围结构的字,外轮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们在写“开”字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闵”字的外框放进去?又可不可以用其它的字框形式?不但笔势要有这样的处理思想,结构也是一样:

我们在写左边走之旁的时候,脑子里会不会想到右边的赵字的形态,会不会想到把走之旁处理为“”变为左右结构,又会不会想到把右边的赵字,变为左部的半包围结构。这是灵活变换,学而有创的第二步。

特点的夸张、以及反式应用

在临习《石门颂》的过程中,会发现《石门颂》很多字都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这个“废”字,是一个静态十足的字,它的静态是由外框的形态所奠定的;

而“厉”字是一个动态十足的字,它的动态是由于左撇以及“万”字下部空间形态所造成的。在临习这两个字的时候,不但要分析它们各自为什么是动(静)态,更要思考,怎么把这种姿态夸张或者弱化,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去表达。比如这个“厉”字,我们就可以这样处理,把它变为静态:

这种变化方法从何而来呢?,我们看下面这个“域”字:
字要从动态变为静态,其实很简单,把笔画拉平、拉直,把字外空间变小就可以了,从这个“域”字当中得到的启示,然后再运用到“厉”字当中去,这就是创作。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这个启示,去把上面的“废”字,变为动态呢?这是进入创作大门的重要思想方法。

要从其他的碑帖当中吸取养分《石门颂》固然包罗万象,但始终不是完美的,提按变化终究不如庙堂汉碑明显;整体章法的质朴大胆,终究不如《大开通》;结构纵使变化无端,也远远赶不上整体汉代碑刻的丰富多姿。故而我们一定要对汉碑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深层次的学习到《石门颂》的精髓,就如物理学家没有不是精通数学的,哲学家无一不深入研究过历史,触类才能旁通,才能深入。把其他碑帖当中得到的启示,按照上述方法带入到《石门颂》的学习当中,你的意临作品一定会更加丰富。再结合上面三种方法,就叫做遍学百家,熔于一炉。

整体变形,章法上做突破

《石门颂》原石章法为竖向对齐,横向参差变化,我们在通常情况下看到的字帖,都是割裱本,也就是重新加工过的章法,这种章法并不完全符合艺术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尝试着大胆的试验每种章法形式。比如说,分别用《石门颂》原碑、《张迁碑》、《礼器碑》、《大开通》这些碑的章法特点分别去表达《石门颂》,或者是更加大胆的变化,可以用册页,可以用中堂,可以用八尺整张甚至是丈二的宣纸进行临写。总之,一定要去试。这就叫做以古为基,大胆创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