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银行卡一定要开通短信通知吗?不开通会不会更安全呢?_银行卡_短信_通知

不管银行卡是否开通了短信通知功能,如果选择得当,不仅可以为自己省下一笔钱,还可以让银行卡的使用变得非常方便。

银行卡是否开启短信通知,其实跟个人的使用习惯有关。是否开启短信通知与入金安全无直接关系。

去银行办理银行卡,为什么工作人员非要开通短信通知?

去银行办银行卡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一般都会推荐开通短信通知,而且还说开通短信通知后更安全。

事实上,银行卡安全与短信通知激活无关。银行员工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业务,业务是为了收入。

银行对员工有几个等级,比如开卡、收存款、借钱、开通短信、开通网上银行等。此外,这些评估必须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如果达不到,这个月的工资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例如:本月,员工需要为30位银行卡用户开通短信通知。如果这个月只做20个,佣金10元,理论上佣金200元。但是如果任务不达标,如果任务少于30个,那么这部分开卡佣金是不会发放的。而本月,如果员工为50个银行卡用户开通短信,这部分开卡手续费将翻倍支付,到手手续费1000元。

展开全文

因此,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银行员工建议申请银行卡的客户激活短信通知。也许银行员工的佣金没有那么高,但就是这个原因。

此外,开通短信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一种额外的收入,不同的银行开通短信的费用是不同的。有的银行每月收2元,有的银行每月收3元,有的银行甚至每月收10元以上。

这样一算,每年的收入也有20-30元。只要通过机器设置,就可以自动为银行发出短信提醒。

申请银行卡需要开通短信通知吗?打开它真的更安全吗?

其实,对于存款人来说,是否开通银行卡短信通知主要取决于自己的使用习惯,是否开通与银行卡的安全性关系不大。

有的老年人每次要查询银行卡余额,都得去营业厅。他们在激活短信通知时使用银行卡更方便。

至于银行员工说开启短信通知让账户更安全,其实是偷偷换个概念。打开短信通知,每次消费都会收到短信通知提醒,消费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一目了然。

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卡可以做得更安全。而且,如果银行卡被盗,即使开通了短信提醒,钱也被盗了。通知的其余部分有什么用?

对于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开启短信通知确实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您不再需要去银行柜台查询账户余额和银行卡的使用情况,您可以从短信通知中看到这一点。

问题是,要激活短信通知,你必须支付一定的月费,通常是每月两元。而对于那些不常使用银行卡支付的老年人来说,每月两元的短信通知费确实有点贵。

如果老人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全避免这笔不必要的开支,银行卡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现在,本质上,所有的银行都有一个对应的公众号,从中可以实际查到银行卡的交易信息和余额。

此外,银行卡还可以绑定对应的手机银行。在手机银行,你不仅可以处理存款、资产管理等相关事宜,还可以查询手机银行的所有交易信息,甚至可以查看上个月的几笔使用情况。

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查询到银行卡的使用信息,也可以避免开通短信提醒。

开通短信提醒,明示仅告知银行卡活期存款余额变化,不能保证银行卡安全。而且这个功能其实可以用其他免费的方式代替,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开通短信通知。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刷银行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直接使用银行卡,有时也会将每月的工资转到支付宝或微信上。

一方面,去银行取款,使用现金比直接用手机支付要麻烦。另一方面,也有疫情,很多商家甚至不想直接收现金。而且,在支付平台上存钱还可以获得比银行活期存款更高的利率。

但在生活中,银行卡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避免呢?

首先,银行卡的安全性是绝对有保障的,之所以会被盗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使用银行卡的习惯。

现在各种支付平台都需要绑定对应的银行卡,很多平台甚至还提供免密支付功能,不用输入支付码就可以进行支付。

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很多人的银行卡都被莫名其妙地降价了。因为如果你丢了手机,其他人可以直接用你的手机消费,直到你激活这个功能。

另外,如果手机不小心感染了某种病毒,如果手机开启了无密码支付功能。病毒导致手机上的钱通过银行卡小额支付方式被一一提取。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开启免密支付,不要随意点击任何链接。

刷卡诈骗多发生在手机丢失后,激活短信通知并不能起到预警作用。即使你知道别人在刷你的银行卡,你现在也没有别人快。一个木马病毒可以让你在几分钟内用你的银行卡支付数万次。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点击一些网页和链接,妥善处理含有这些链接的短信,不要轻易点击。

其实,现在银行卡的安全级别很高,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盗刷的情况。即使遇到银行卡诈骗,也可以通过报警追回被盗金额。因此,在银行卡的日常使用中,银行卡的安全与短信通知的开通无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