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景陵双妃墓在哪里?康熙景陵为何要违背祖制修建带有明楼的双妃园寝_康熙_雍正_皇后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景陵 康熙 雍正 皇后

本文目录

  • 康熙景陵双妃墓在哪里
  • 康熙景陵为何要违背祖制修建带有明楼的双妃园寝
  • 康熙景陵为何被后人炸开
  • 《雍正王朝》胤禩逼宫前到景陵鼓动胤禵,胤禵一句“我不会不管”有什么深意
  • 北魏景陵为什么那么小
  • 景陵为什么不对外开放
  • 康熙埋葬在景陵,为什么棺材多次喷火引发火灾
  • 康熙景陵被盗后,考古专家入内勘查,为何没挖掘就匆匆封死地宫
  • 为何一代普通妃子死后却能和康熙合葬景陵

康熙景陵双妃墓在哪里

地理位置:昌瑞山脚下,孝陵东侧1公里处内葬人物:主葬康熙帝玄烨;祔葬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康熙时为德妃)、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皇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生母,康熙三十八年去世,入葬景陵妃园寝;雍正元年追封为皇贵妃,并且破了老祖宗的规矩,将敬敏皇贵妃从已经安葬好的妃子园寝移出,移葬到了景陵地宫)。景陵地宫是清朝皇陵中葬入皇后最多的陵寝。

康熙景陵为何要违背祖制修建带有明楼的双妃园寝

【景陵皇贵妃·妃园寝】

双妃明楼

【皇贵妃园寝】

景陵双妃园寝又叫贵妃园寝,是清陵中唯一一座细分出来的贵妃园寝。其位置在景陵和景妃园寝以东南一公里处。

清东陵景陵双妃园寝,是圣祖康熙帝两位妃子——悫惠皇贵妃(佟国维之女)和惇怡皇贵妃的园寝。双妃陵地处景陵以东1000米处,该园寝于乾隆四年建立。

这两位妃嫔都没有生育,但是被康熙皇帝委派抚养弘历即未来的乾隆皇帝。乾隆即位后感念养育之恩,将两位祖母妃破格建立了方城、明楼和东西配殿和丹陛石。

【景陵妃园寝】

景陵妃园寝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在关内营建的第一座妃园寝,园寝内葬有康熙皇帝48位嫔妃和十八阿哥,是清代园寝中人数最多的一座。

与康熙帝同葬地宫的是前后4位皇后,1位皇贵妃。其余48位都葬在景妃园寝,包括贵妃1人、妃11人、嫔8人、贵人10位、常在9人、答应9人。

十八阿哥:在景妃园寝中除葬48位妃嫔,还破例葬了1位皇子,即皇十八子允衸,死时仅8岁,葬于生母的墓旁。

康熙皇帝并非只有这几十位妃子,据记载康熙朝光答应级别的妃嫔就有200多人。能安葬皇帝陵园的妃嫔要在嫔以上,有过生育且一生没有大过失的。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

康熙景陵为何被后人炸开

康熙的景陵,其埋葬规格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不仅仅是它建筑规模宏大,更是一座埋葬着“三宫六院”的陵墓。景陵一共埋葬着一个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康熙帝生前妻妾成群,死后也是妃嫔相伴。为了死后依旧荣华富贵,他生前也是玩命的搜集天下奇珍异宝极为丰富!

这座陵墓建成以后,一直被盗墓者觊觎。军阀孙殿英在盗窃慈禧太后和乾隆帝的墓时,也想把景陵给盗了。可里面的黄色液体让他心存余悸,只能作罢。

但景陵最终没能保住,1945年河北遵化境内的一群土匪和当地农民联合盗掘了景陵。盗墓贼的首领是当地土匪马福田手下的副官王绍义和黄金仲。他们对康熙及其五位妻妾一点也不客气,直接用斧头剖棺,然后将康熙和其妻妾的尸体抛在外面,进而搜取棺椁内的珍宝。不过这伙人是盗墓成功了,最后激起民愤,被国民政府枪决了!

建国后,郭沫若老先生也曾请示周总理对其进行“挖掘”,周总理却只冷冷的说了一句话:“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我们既然暂时没能力保护好,就不要搞破坏”。

《雍正王朝》胤禩逼宫前到景陵鼓动胤禵,胤禵一句“我不会不管”有什么深意

首先说明一下:应该是胤禵说:我也不会袖手旁观。不是我不会不管,大意相同,请大家勿喷。

这是一个梗。

如果参照当时的情景,老十四胤禵已经守墓多年,当年的大将军王在回京的那一刻,雍正继位后那一刻就被剥夺了职权,后年羹尧取代老十四,平定了西北叛乱,因为年羹尧触动了雍正的利益,也被雍正赐死在杭州城下。

年羹尧的大将军王位置随即被汉将岳中琪取代,不仅如此,岳中琪手下的班底也不是年羹尧的班底,更不是岳中琪的班底,而是雍正新晋的班底,这点,在岳中琪取代年羹尧的时候就说明了。

所以说,再过若干年后,到胤禩调兵逼宫的时候,胤禵的班底都不知道在哪里给人提鞋去了。胤禩此时找胤禵,不知道老十四胤禵还有多少资源可用。

估摸着这时候的胤禵连光杆儿司令的资格都已经丧失了,像老九老十府上可以到处摇舌搬弄是非的那大爷那样的人物只怕都找不着了。

老十四这时候唯一可用的资源,只怕就只有老四胤禛,雍正帝的亲弟弟,雍正亲皇兄的身份罢了。

那老八胤禩这时候为什么要找这个早已失去威风的大将军王呢?

老八与老十四在夺嫡的时候,看起来似乎是一伙,都属于八爷党的人,但是事实上,两人的心从来就没到一块儿去过。胤禵在西北当大将军王的时候,老八却派人安插在他的左右,被胤禵识破后,胤禵又来个反间计,二人明里似乎亲切得很,但是暗地里的较量很早就开始了。

二人心里都明白,时分时合其实早就影响了相互的实力,只是不好撕破脸而已,因为一旦撕破脸,双方的实力都大打折扣,那就更没有实力对付老四或者太子党了。

康熙六十大寿的时候,胤禵送了块儿天石,却要通过老八他们转交给康熙,这其中的意思可想而知。这丫为何不直接呈给康熙呢?后来就有了康熙大寿时候死鹰的事儿,康熙没有追究,是怕因此引起一个乱字。

老八胤禩用死鹰换了天石,这事儿老十四只怕是心知肚明,老康熙虽然没有追究,他老十四心里可明白。你老八把我当枪使了一回,跟没事儿似的,我可不是傻瓜。

总归是亲兄弟老四胤禛当了皇帝,好歹老十四不是其他的皇子,再怎么闹,雍正也不会把胤禵格外怎么样。虽然此时胤禵光杆儿司令都谈不上,就这身份,也是尊贵不已。

老八的来访其实在胤禵意料之中,这老两哥俩这辈子的争斗估计也该有个结果了,不然,老八胤禩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找他,找他这个只剩下身份的兄弟老十四。胤禵心中明白,老八与老四只怕是该到了结的时候了。

说实话,胤禵这时候是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入伙的,他唯一的希望只怕是双方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出来振臂一挥,那老八老四就都傻眼了。

这,正是老八担心的地方。若说老八胤禩的九成胜算,胤禵的这点希望只怕就算两成。

说老八谨慎严密,这可能就算是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八胤禩所以来到景陵,他想稳住胤禵,看看胤禵的想法。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雍正早就洞察这一切,那是后话。

胤禵当然也知道老八胤禩的来意,他是害怕自己利用雍正亲兄弟的身份,在二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渔利。

这个利,还真是个天大的利。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像老十四这样的人精儿,自然明白得很。

如果这时候,他答应了老八,站在老八一起,估计胤禵自己都不会信,老八自然更不会信,那老八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看老十四的立场,不为我所用,至少也别掺和。

如果老十四站在老四一边,那老八只怕就要先对自己下手,铲除或防死了这个绊脚石,再图逼宫。老八能在康熙的寿宴上换死鹰,铲除或者防死老十四怎会做不出来?到那时候,就算老八老四打的不开交,老十四只怕也没有振臂一挥的机会。

所以,老十四的立场很重要。胤禵很聪明,焉能不知老八的想法。

所以,胤禵说了句:你们落下风的时候,我也不会袖手旁观。看似是站在了老四一边,实则是老十四保命之策,如果他不这么说,老八就会视他为逼宫的绊脚石,关键时刻除掉他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老十四有什么实力去管呢?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不过是老十四胤禵的聪明以寻求自保罢了。

北魏景陵为什么那么小

北魏宣武帝景陵封土呈圆形,直径110米,现高24米。地宫置于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构成,全长56米余。墓室平面近方形,棺床置于墓室西部,由15块方形大青石板拼成,整体为长方形。北魏宣武帝景陵在宋金时代和民国年间曾遭盗掘,现已复原出青瓷盘口龙柄壶、陶砚、石帐座、残石灯等十余件文物。由此证明,地宫内陈设已超越了北魏陵制规定的不设明器、不置素帐和瓷瓦之物的限制,对研究北魏时期的葬俗、陵寝制度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墓道前20米处建有总面积200平方米的宣武帝祭堂,堂内四壁镶嵌8幅描绘元恪生平的工笔画;展柜中陈列40余件景陵和北魏出土文物及复制品。

北魏宣武帝景陵气势壮观,结构完整,风格朴实,色调雅素,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文物、建筑、科研和观赏价值。现与古墓博物馆合为一处旅游点。

景陵为什么不对外开放

防止遭遇破坏,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

景陵是指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建造动用10万余人,在1463年3月19日完工。

拓展资料

明十三陵名字的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康熙埋葬在景陵,为什么棺材多次喷火引发火灾

康熙的景陵真真是清朝帝王陵里和“火”最有缘分的,它到目前为止一共遭遇过三场大火:

第一次发生在在光绪31年2月20日,这场大火来的很奇怪,将整个景陵的隆恩殿烧毁,还波及东西配殿。当时慈禧太后派人查找原因,最后也不了了之;

第二次发生在1945年,这次的大火竟然是从景陵地宫里烧出来的,确切说,是从康熙的棺材里“冒出来”的,诡异至极。

第三次是发生在1952年,因雷击起火。

咱们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这第二次大火——“棺材冒火”!

“从一场盗墓开始说起”

1945年8月,当时日本人已经投降,但整个国家还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下,这时,一伙盗墓贼打起了景陵的主意。

其实早在1928年军阀孙殿英洗劫清东陵时就想过动康熙的景陵,可无奈当时地宫内积水严重,他们只好作罢。景陵逃过一劫。

转眼过了17年,景陵又被惦记,这伙盗墓贼头目是当地土匪马福田手下的副官王绍义和黄金仲,他们和当地农民勾结,用炸药炸开了景陵地宫。

当他们来到墓室的核心(帝后棺椁处)时,惊讶的发现里面竟然放着6口大棺材,思索之余,众人认定中间最大那口一定是康熙的,而且肯定存放着大量的陪葬品。

“康熙显灵,喷火了”

盗墓贼的首领吩咐两个手下用锯子准备锯开棺材,可就在拉锯子的瞬间,一个巨大火球从棺材里喷了出来,几乎是同时,又是一个火球喷了出来,刹那间,两个盗墓贼的眉毛、衣服、裤子全被烧个精光,众人也大惊失色,天呐!康熙皇帝修炼成火神了!

惊愕之间,大家都愣住了,可贪婪的欲望还是战胜了恐惧,众盗墓贼缓了缓神,继续撬开了棺椁,拿走了所有随葬品。

“棺材为啥会喷火呢”

康熙的棺椁喷火,民间有很多传说是因为康熙显灵,不让盗墓贼接近,可据专家考证,其实是因为人体的骨骼内含有磷,死后尸体腐烂,这些磷就转化成了磷化氢,这东西燃点很低,只要有点温度就着,而当时盗墓贼拉锯子产生了温度,故点燃了棺材内的磷化氢,形成鬼火。

哎!千古一帝的康熙,死后竟然遭此厄运,连火神也帮不了他。

康熙景陵被盗后,考古专家入内勘查,为何没挖掘就匆匆封死地宫

先了解一下康熙皇帝,康熙其名为爱新觉罗玄烨,其父为大名鼎鼎的情种天子顺治,在康熙一朝的文治武功可以说是让后来的继任者都望其项背,平三藩,收台湾,三打葛尔丹,北据沙俄等等,康熙把其父传给他的国土拓展了几乎一倍,但就这么一个有作为的帝王,竟然在死后不得安生,至今其遗骨还躺在冰冷的水中,到底怎么回事,咱下面细细道来。

康熙皇帝死后,其陵墓建在了其父清孝陵的旁边,其名为清景陵,在民国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在清东陵皇陵区的皇帝皇后陵遭受了数次很严重的盗掘,第一次便是东陵大盗孙殿英所为,他先是带领工兵连用炸药盗取了乾隆皇帝的清裕陵,尔后又盗取了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可谓开启了疯狂盗掘皇陵的先河,在孙殿英盗墓后的十几年中,清东陵再次成了真空地带,附近的土匪闻风而动,又来到了康熙帝的景陵前,由于清陵的入口都在方城哑巴院的影壁之下,而且埋藏很浅,所以这帮盗墓贼很容易就打开了地宫大门,他们用利斧劈开康熙的及后妃的棺椁,把里面的随葬品盗掘一空,而他们的尸骨则随意扔在了地宫角落之中。

后来清东陵要建设5A景区开放给游客,清东陵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到康熙地宫检查情况,发现在地宫石门之下,又倒灌进了2米多深的雨水,康熙及帝后的尸骨便躺在了冰冷的水中,由于当时文物局有禁令,禁止主动性的发掘帝王陵墓,在加上景陵中也没有什么宝贝了,而且清理地宫又是个脏累的活儿,所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大,所以一直保存被盗后的现状了。

为何一代普通妃子死后却能和康熙合葬景陵

谢邀!康熙皇帝死后葬在景陵,长伴在他身边的有五个女人,其中四位是他的皇后:孝诚皇后赫舍里,是康熙的元配,康熙十三年生下太子允礽后不久去世。孝昭皇后钮祜禄氏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康熙十七年去世,康熙二十年和孝诚皇后一起入葬景陵,并在那里苦苦等待了康熙四十年。第三个入葬的是孝懿皇后佟佳氏,她是康熙的表妹,册立为皇后第二天就崩逝了。第四个是雍正的生母孝恭皇后乌雅氏,雍正继位后尊为皇太后,雍正元年九月和康熙一起入葬。除了这四个皇后,同葬景陵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女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说她特殊,是因为清代早期丧葬制度严格,只有皇后才可以和皇帝 “生同衾,死同穴”,她是第一个以妃的身份葬入帝陵的,但她的入葬并不是康熙的意愿,而是雍正帝的旨意。章佳氏生前并不受康熙皇帝宠爱。她的家族是满洲镶黄旗包衣,属于贵族阶层的奴才,和其他出身显赫的嫔妃相比,她的出身可谓卑微。而康熙十分看重后妃的出身,包衣这样低微出身的很难获得封号,即使受到册封,也得按照制度逐步晋升。比如雍正的生母孝恭皇后,也是包衣出身,她很受康熙宠幸,一共生育了六个子女,但她也是先封为嫔,而后又晋升的妃。

章佳氏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圣宠。康熙一共六次册封后宫,其中有两次是在章佳氏去世后。在前四次中,凡是生育了皇子的,基本都得到了封号,位分最低的也封为嫔,但章佳氏又成为一个特例。翻遍史料,我们也找不到关于她受册封的只言片语,她死时的身份也还是康熙的庶妃,位分最高也不过是个贵人。只是在她死后才被追封为“敏妃”,还是看在她生育子女有功的份上,不过是一种带有安慰性质的例行公事罢了。

雍正刚一上台,就对敏妃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抬籍,免除了敏妃亲族的包衣奴才身份,专门编为一佐领,成了名符其实的贵族,享受了和太后乌雅氏一样的待遇。第二件是追封,按照惯例,新皇帝继位后要对先帝的部分嫔妃进行尊封,一般都是晋升一级,然后称皇考XX。比如康熙的和妃,雍正尊封她为贵妃,称皇考贵妃,乾隆继位又尊封一级,称皇祖皇贵太妃。雍正不仅尊封康熙在世的嫔妃,早已死去的敏妃也受到尊封,而且是直接跳过贵妃,一下连升两级,尊为皇贵妃,这在清代是绝无仅有的。第三件事是雍正元年九月,康熙和孝恭皇太后下葬,雍正下旨将敏妃的棺椁从妃园寝中移出,一并葬入了景陵,这又开创了一个先例,也是给敏妃的又一个荣耀。

敏妃之所以受到雍正的诸般特殊礼遇,并不是她和雍正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而是因为她生了一个好儿子——怡亲王允祥。稍微了解清史的都知道允祥和雍正的关系,在此我再赘述一下。允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他和雍正的关系最为亲密,也是雍正的铁杆政治盟友。允祥年轻时和其他兄弟相比,并不受康熙的宠爱,相反在康熙五十二年二废太子时,他也受到了圈禁的处罚。他被圈禁的原因在所有史料中都语焉不详,至今还是一个谜团。我个人认为当时太子二度被废,允祥参与了密谋夺嫡的活动,触怒了康熙,而且很有可能是替雍正背了黑锅,所以雍正掌权以后才会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人为地淡化。

毋庸置疑的是,允祥在雍正继位这件事上做出过巨大贡献,雍正对他的封赏既是投桃报李,也是一种利益的分享。同时雍正也需要允祥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自己的统治,他在封赏允祥的同时,也给了敏妃特殊的礼遇,说到底还是看的允祥的面子。因此,《清史稿》也说“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参考资料:《清史稿·列传一·后妃》《钦定八旗通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