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身份高考优势有哪些?难怪中产父母,都抢着要为孩子规划!_香港_高考_名校

香港身份高考优势有哪些?难怪中产父母,都抢着要为孩子规划!

你们知道,去年全国的高考人数有多少吗?

2022年高考报考人数1193万,相比于2021年的1078万人,大涨115万,同比增涨10.6%(2021年涨幅仅0.6%),可以说是再创新高!

高考,可以说是一个大型人才筛选现场。

据2022年数据统计,最终能通过高考考上211高校的比例仅有5.2%,能进985高校的比例仅有1.9%。

985/211难上,究其原因是,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我们优质的大学资源真的很少,只能用高考这个工具将有限的资源分给部分相对学术技能更加扎实的人群,以提高效率,因此高考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将学生分层,以至于教育资源再分配。

一、教育才能实现人生的分层

BBC曾经拍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从1964年开始采访了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7岁孩子,并每隔7年会重新采访他们。

50多年后,精英家庭的孩子大多上了好学校,找了好工作。中产阶层的偶有一两个上升到精英阶层,其他也还在中产阶层待着。普通家庭的孩子则很多都没有上大学,早早的结婚生子,人生基本固定下来。

唯一漏网之鱼Nick,出身贫寒,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成了名校教授,晋升精英阶层。

展开全文

考上名校,进入高层次圈子

名牌大学拥有比双非、二本、专科有更强大的师资,更专业的科研,更高级的社会资源对接入口,更响亮的名声招牌,以及更快速的上升通道。

而且能够对接到更好的资源,接触到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到最好的企业实习,了解到这个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目前已经披露学历的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中,有84%拥有高学历,48%毕业于985学校。

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万级董事长毕业高校分布

虽然名校也不是万金油,上了就能一定进财富排行榜,但不得不承认,名校学历能让人有更大的概率成为精英。

而在教育资源比拼的背后,往往还是父母的眼界和视野的较量。

二、教育突围在于赛道选择

知乎上有学生说,曾经高三排名不如自己的同学转考DSE后进入港大金融系,不论是院校还是专业都吊打自己,不禁感慨:“选择比努力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正确选择的核心在于信息量和认知。

很多家长以为只有高考赤身肉搏一条途径,却没想到机会很可能就隐藏在不知道的认知范围里。

比如说,为孩子规划一个香港身份,至少可以解锁3条升学名校的捷径,可以低分升入国内985/211大学!

港籍生捷径 1 :香港DSE

持有香港身份证+回乡证的港籍生,可以通过DSE报考内地129所高校,其中包括清北等名校。

不少热门双一流学校的成绩要求在4科12分至18分(满分28分)之间,大多数录取线仅为总分一半左右。

2022年,香港DSE总报考人数为50064人,这还是比2021年的少了。

港籍生捷径 2:港澳台华侨生联考

持有香港身份证+回乡证的港籍生,可以通过华侨生联考低分上内地本科院校,内地招收联考生的高校达300余所。

并且联考报考人数少,学位充足,2022年考生人数仅为5048人。所以,考生往往超过基本录取线即可入学,400分即可上211名校。

港籍生捷径 3 :院校独立招生

很多内地名校都有面向港籍生的独立招生计划。

例如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两校联招。实行“3+X”考试形式,中国语文、英语、数学为必考科目,另加一科选考科目。考试简单,录取分数相较于内地高考低很多!

相比高考,港澳台联考和香港DSE考试确实拥有很多优势,竞争小,分数低!

大概这就是帝都中产、精英家庭纷纷申请香港身份的原因,与其在公立学校内卷,拼辅导班,拼钱袋子,不如换条赛道,在高铁上的前进速度,远比绿皮车的最高速更快更强。

三、家长申请香港身份的途径

1.香港优才计划

申请资格强调一点,学历一定要本科及以上,且需要学位证,还需要满足一定的申请分数。

其次,高学历、世界百强名校毕业、知名企业就业、海外工作经历、高级管理工作经验、技术型人才、研发型人才、香港急需行业等类型的精英家长,会更适合申请香港优才计划。

2.香港高才通计划

主要适合两种类型的家长申请,即高薪人士和世界顶尖名校人才。

高薪人士不限学历,需要年收入达到250万港币。世界顶尖名校人才则是需要本科学位是毕业于全球百强名校。

3.香港专才计划

香港的工作签证,需要提前获得香港公司的聘用才可以申请,续签要求在香港有工作。

4.香港留学进修

去香港读研一年,毕业后拿IANG签证,适合有时间和有经济的家长,因为需要脱产读书,续签要求在香港有工作。

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条件及需求,对号入座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计划,如果不清楚的话,也可以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和评估。

更多关于香港身份的资讯、香港身份评估入口,关注公众号:香港家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