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摩托车改装:轮胎篇_轮胎_前轮_后轮

老司机开摩托

摩托车改装主要分为两类:

外观改装轮胎改装

很少有爱好者会去改动发动机和变速箱,毕竟发动机不允许改装,变速箱集成为一体;外观改装就不讨论了,风格就那几种,喜欢什么风格就去攒改装件吧,价格一般都不低。

重点讲一讲轮胎改装,似乎除了仿赛以外,其他车型的车主都对“宽胎”有着莫名的冲动;这也不难理解,因宽胎带来的视觉冲击感更强,会让车子看起来更饱满、更敦实、更有气场,所以不论是汽车改装还是摩托车改装,改动最多的就是轮胎。当然也有从操控和制动角度的考量,轮胎越宽抓地力越强,这是无法否认的;在车轮承受的压力不变,轮胎接地面粗糙度不变(胎冠花纹类型)的前提下,接触面的面积大小会影响轮胎变形量,从而影响抓地力。

所以适当的加宽轮胎能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也能降低车辆的制动距离。

用原车轮毂,轮胎该加宽多少呢?

一般建议不超过20mm,极限不建议超过30mm。

假设一辆车的前轮用110/80R18的轮胎,后轮用150/80R15的轮胎,它的加宽极限就是130/80R18和170/80R15;不过后轮一般都是175/80R15或对应其他轮毂尺寸,这个标准还能用于原车轮毂。

不建议过宽的原因是轮毂的J值是有限的,J值对应的是适配轮胎的宽度;即便车架的空间允许用更宽的轮胎,但原车轮毂也装不了太宽的轮胎,比如原车用150/80R15,想要用200/60R15的轮胎就装不上,想要更宽就需要换轮毂了。

但是太宽的轮毂和轮胎可能无法装进去,车架之间的横向空间很有限。

现在来了解一下轮胎参数的意义,摩托车轮胎的参数标注方式比较特殊。

比如有些轮胎以“2.50-17”来标注,意思是轮胎的宽度是2.5英寸,适配17英寸轮毂。

有些轮胎是常规方式标准,比如150/80R15,这组数值的意思是胎冠宽度150mm,侧壁厚度是“150×80%=120mm”,适配15英寸的轮毂。

选择轮胎一定要先搞清楚轮毂的尺寸,随后在选择轮胎的宽度。

摩托车的前轮基本都比后轮窄,不建议和后轮一样宽或更宽。

后轮宽的原因是摩托车的重心在后轮之上,尤其是坐上人之后,宽一些可以提高承载能力;前轮并不是主要承重轮,所以前轮可以窄一些,窄一些的前轮可以降低行驶阻力以降低油耗。同时接触面小一些也便于转向和操控,反之,前轮太宽就会让转向变重,驾驶感受会差一些。

不过越野车倒是有个别车型的前轮比较宽,甚至是前轮大、后轮小,这样有利于在颠簸路面行驶。

当然只要自己喜欢也不是不能加宽前轮,比如基本不讨论操控的复古巡航车,这种车型的前轮也可以宽一些,即便加宽到150-180mm也是有的;只不过在行驶中就不能做过于极限的操作,要有“骑帅不骑快”的好心态才行。

摩托车一定是前轮大、后轮小吗?

绝大多数的摩托车都是前轮大、后轮小,原因很简单,后轮小的目的是降低车身高度,高度的降低等于重心和座高的同步降低;降低重心可以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降低座高则可以适应不同的车主。前轮大的目的是提高通过性和舒适性。

不过也有例外,部分越野车的是前轮小、后轮大,有些高性能跑车和巡航车也有这种特点,或者是前后一样大。这样的设定是为了均衡前后轴荷,提高前轮抓地力和制动力,所以极个别的仿赛也用过这样的组合。

最后讲一讲在轮胎改装中常见的问题,很多车主都是只改后轮不动前轮,这样很容易造成前小后大的变化,比如前轮用120/80R16的轮胎,后轮改用175/80R15的轮胎——热心网友提出留言提问的车就是这个标准,原车后轮是150/80R15。

轮毂使用英寸来标准,1英寸等于2.54厘米。

15英寸轮毂直径为38.1厘米150/80轮胎的侧壁厚度是12.0厘米175/80轮胎的侧壁厚度是14.0厘米

原车的直径就是62.1厘米,换轮胎之后就变成了66.1厘米。

而120/80R16的前轮直径只是“40.64(轮毂)+9.6*2=59.84cm”,此时就变成了前轮小、后轮大,车辆的重心和驾驶感受都会发生变化,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车身强度。所以轮胎的升级建议前后轮同步,或者选择后轮扁平比小一些的轮胎、也就是“宽扁轮胎”,但是这种轮胎在摩托车里并不多见。

所以同步升级还是有必要的,尽量不要改变原车姿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