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香蕉的基因相似度竟然高达50%!_人类_基因组_相似性

最近我发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科学家们将猪的基因组,与人类的基因组进行对比后发现,它们之间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和猪共享了许多基因。看到这里,我整个人已经有点不好了。可是当我接着往下看,发现人类不仅仅是和猪,而且和猫、奶牛、甚至是小白鼠、果蝇,还有看起来和哺乳动物毫不搭边的香蕉,基因相似度都超过了50%。这下,我整个人不仅仅是不好了,而是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我是谁,我在哪?我从何而来?

哪些动物的基因组,与人类最相似?

要问在现存的动物当中,谁和人类的基因组最为相似,答案非黑猩猩莫属了,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在98.6%到99%之间。

好吧,我承认它除了长相,行为动作已经和人类相差无几了!

而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聪明的一只黑猩猩可可,在接触到人类手语两个星期后,就会用手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人类交流基本无障碍。

展开全文

另外,它还会照镜子、化妆、整理仪容,还会养宠物,还会因为自己的宠物猫咪以及老朋友的去世,伤心难过。

这智商,我也是服气!

我仿佛看到了几百万年前,两只黑猩猩一气之下分道扬镳的样子!

我们是不是得好好感谢那只选择往人类方向进化的黑猩猩?

另一个与人类基因相似度很高的动物,就是咱们的“猫主子”了。它们的基因组,与人类相似性高达90%!

难怪它们又叫“喵星人”!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猫的智慧程度,实际上超过了我们对它的固有印象。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喵星人开门了!

呵呵,愚蠢的人类!我还会开冰箱呢!

接下来,排名第三的是奶牛。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们跟奶牛的基因组,也有80%的相似性。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这位兄弟可以对牛弹琴了!

好了,接下来唯一的植物出现了,它就是香蕉。一种连动物都不是的生物,居然跟人类的基因有50%的相似性!

没想到你是怎样的香蕉!是要成精了吗?

那么,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满脑子的问号?为什么我们与香蕉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基因组还有50%的相似性?其实,除了从生物细胞学上解释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进化学上来认识这一点,

不管是动植物还是微生物,最初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所以不同生物之间或多或少都遗留着共同祖先的一些基因特征。只不过随着各物种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基因之间的差异也就越来越大了。

兄弟,就此别过。将来的我们,会是香蕉、奶牛、猩猩和人类的区别。

这是我见过的,最残忍的告别!

人类,究竟由何而来?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人类,究竟从何而来?从世界各地挖掘出的,现有的化石来看,鱼,是第一个有骨骼结构的生物。

很多考古、生物学家都认为,大约4亿年前,鱼在海洋和溪流中游动,

过了4千万年,陆地上出现了首批两栖类动物,接下来是爬虫类,然后是2亿年前出现的首批哺乳类。又过了很久以后,我们人类出现在了一个特别的分支上:灵长类。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今天所有的爬虫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全是远古鱼类的后代。

嘿,你说的是我吗?

打扰了,告辞!

从现有的考古证据来看,这种说法似乎是最有说服力的。

在人和鱼的胚胎中,科学家找到了一个明显的隆起物,叫做“鳃弓”。在鱼的身上,这些隆起物成为了鳃的组成零件。在人的身上,它们成了我们下颚、中耳和喉咙的零件。

大家赶紧自查一下,看我们谁更鱼!

.我们的身体里残留着不少进化的证据

那么,原本生活在海洋的鱼类,是如何爬上岸进化成各种陆地上的动物的呢?

在这里就要提到一种名叫提塔利克的鱼。

它会做俯卧撑,被认为是最早登陆的海洋生物之一。

会做俯卧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开始有四肢,可以在陆地上爬行。

接下来,陆地就变成了恐龙的天下。

这一切,跟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对8周大的双胞胎在子宫内B超的影像。

随着胚胎的发育,卵黄囊会逐渐缩小。当然了,它的里面没有蛋黄,只不过是我们的祖先在某一时期会产卵的残余证明。虽然已经无用,但是这些基因仍然潜伏在我们的体内。

另外,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残留着尾巴的痕迹。我们叫它“尾骨”。

它位于我们脊椎骨的最底部,一旦摔跤摔到那里,那真是痛彻心扉。

我仿佛听到了尾骨断裂的声音!

我们从灵长类动物进化来的痕迹,除了没有消失的尾骨外,还有红绿色盲这一症状。数千万年前,我们的灵长类祖先,都无法分辨出红色和绿色之间的差别。直到大约2300万年前,一小部分灵长类,进化出了可以看出更多色彩的能力。

你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进化吗?

当果实变成了红色,意味着成熟了,这样说是不是更容易理解?

不过,你以为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给人们带来的都是好处?

不一定,比如说狗狗拥有大约一千个基因,能够投入到侦查气味的工作,我们祖先之前的数量也差不多,只不过随着是视觉的发达,其中六百多个嗅觉基因已经不再工作了,它们退化了。或许,这就是演化,它不一定有所谓的“正确方向”,而是有得必有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